1、紐約集會者要求聯合國透過決議譴責美國的行為
俄羅斯衛星網:據記者報道,紐約聯合國總部附近發生集會,抗議者要求聯合國透過一項決議,譴責美國對待少數族裔的行為。紐約市因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依德之死爆發一系列抗議活動。到目前為止,抗議基本上是和平的。約100人聚集在聯合國總部入口對面。一位帶頭者使用擴音器說:“我們聚集在這裡,在聯合國的牆外。我們要求聯合國透過一項決議,譴責美國的行為。”
2、墨西哥重申其對4月份歐佩克協議的立場
俄羅斯衛星網: 墨西哥能源部長羅西奧·納萊表示,墨西哥重申其對4月份簽署的歐佩克 協議的立場,當時其堅持僅在5、6月份減產。歐佩克 國家6月6日同意將減產970萬桶/日的現有協議延長至7月底。同時,俄羅斯能源部長亞歷山大·諾瓦克表示,歐佩克 石油減產協議的所有引數7月份保持不變,維持所有條件,包括墨西哥對協議的參與。
3、德國大聯盟政府就經濟復甦方案達成一致意見
德國廣播電臺,近日,德國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組成的大聯盟政府就接下來2年的經濟復甦方案達成一致。總計將有1300億歐元投入德國經濟復甦建設,聯邦政府將出資1200億歐元。方案主要內容包括:7月1日起往後6月增值稅由19%降低至16%;國家將為電動汽車購買者直接發放6000歐元的補助金,燃油汽車購買者不會獲得該項補助;聯邦向德鐵追加50億歐元投資;全國公共短程交通將獲25億歐元補貼;向父母為每個孩子發放300歐元;聯邦和各州將共同承擔鄉鎮減免工商稅的收入虧損。
4、法國取消7月14日閱兵儀式
德國廣播電臺:考慮到新冠疫情影響,法國取消國慶日傳統閱兵儀式。馬克龍辦公室近日表示,今年的慶祝規模將遠遠小於往年。愛麗捨宮表示,為避免傳染,慶祝期間會謹遵距離規定。許多專家認為法國第一波疫情已經結束。但也有一些專家呼籲民眾繼續保持警惕,展現責任意識,除了繼續進行檢測外,還要系統性追蹤民眾出行軌跡。他們提醒政府一旦出現疫情回潮,應做好“再禁足”的準備。為評估防疫效果,法國政府將成立由外國專家牽頭的獨立委員會。
5、西班牙進一步解禁,7月1日起遊客可入境旅行
德國廣播電臺:西班牙政府進一步放寬馬德里和巴塞羅那的限制。衛生部長伊拉(Salvador Illa)宣佈,自6月8日起,訪客的活動範圍不再侷限於飯店和酒吧的露天區域。此外,兒童可以全天在外玩耍,不再受到固定活動時間的約束。7月1日起,外國遊客可以再次進入西班牙。
6、英國在特定場所推行強制口罩令
BBC:英國交通大臣沙普斯近日在疫情通報會上宣佈,英國政府將自6月15日起要求所有在英格蘭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人,都必須佩戴口罩,包括公交車、地鐵、火車、飛機和渡輪等。所有不戴口罩乘坐交通工具的人都會被驅逐下車,且會被追加罰款。值得一提的是,政府的要求中提到的“口罩”並非只有醫用外科口罩,還包括自制口罩及其他面部遮擋物。對於這一新政,交通大臣格蘭特表示,政府正採取一切可能的預防措施保護人群不受感染,並承認戴口罩的確能起到保護作用。此外,在6月5日的疫情通報會上,衛生大臣漢考克表示,自6月15日起,所有NHS員工(包括後勤人員)都必須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所有來醫院的探視者以及問診病人也都必須佩戴面部遮擋物。
7、以色列民眾遊行抗議吞併約旦河谷
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截至當地時間6月7日0點,累計確診17706例,死亡292例,治癒15042例。警方允許民眾週六在特拉維夫拉賓廣場舉行反吞併約旦河谷抗議活動,規定抗議者必須佩戴口罩並保持適當距離,且人數不得超過2000人。目前超30個團體計劃參與此活動。
8、土耳其逐漸放寬對老年人的限制措施
土耳其《自由報》:截至當地時間6月7日0點,土耳其累計確診169218例,死亡4669例,治癒135322例。政府考慮放寬對65歲以上老年人的限制措施。目前老年人每週可外出兩天,若該年齡段無新增病例,可在6月中旬考慮取消禁令,預計在7月初完全廢除禁令。
9、卡達:卡航進一步擴大全球航線網路
卡達《論壇報》:卡達航空公司已於本週恢復飛往曼谷、巴塞羅納、伊斯蘭堡、卡拉奇、拉合爾、白沙瓦、新加坡和維也納的航班,使其全球航線網路擴至每週超過170個航班,覆蓋40多個目的地。卡航宣佈,將恢復飛往柏林、達累斯薩拉姆、紐約、突尼西亞和威尼斯的航班,並增加每日飛往都柏林、米蘭和羅馬的航班。
10、三菱日聯修改指標禁止向核武器製造提供貸款
共同社:7日獲悉,日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FG)修改了對企業的投融資指標,明確寫進禁止對核武器製造提供貸款。以歐美各國為主對包括核武器的反人道武器製造自主限制投融資的動向增強,日本也開始出現理索納控股等寫進指標的銀行,但在3大銀行巨頭中尚屬首次。或將影響到其他銀行。三菱日聯金融集團以“國際社會廣泛認識到核武器的反人道性”(負責人語)為由修改指標,日前在官網等上公佈。該指標7月1日起適用。此前雖然內部規定禁止向反人道主義武器提供貸款,但指標中沒有明確寫入。
出品:東方網海外中心、 上外歐洲協同研究、上外中阿改革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