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得面子?誰得裡子?解讀阿聯酋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當地時間8月13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外交部發表宣告說,阿聯酋阿布扎比王儲穆罕默德、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天進行三方通話後達成協議,同意阿聯酋與以色列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宣告說,阿以兩國將在未來數週簽署協議,涉及投資、旅遊、直航、安全、互設使館等。宣告說,應特朗普“要求”和在阿聯酋支援下,以色列將暫停對美國“中東和平新計劃”中提及的區域“實施主權”,將集中精力拓展與其他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的關係。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美國總統特朗普、阿聯酋阿布扎比王儲穆罕默德(來源:阿通社)
為什麼是阿聯酋?
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衝突綿延多年,是中東地區難以實現和平的根源之一。多年來,絕大多數阿拉伯國家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地位,僅埃及和約旦與以色列有外交關係。此次以色列與阿聯酋的關係正常化,堪稱“破冰之舉”。那麼在這麼多的阿拉伯國家中,為什麼是阿聯酋成為“突破口”呢?
這兩天,一些評論員將這個訊息形容為“一顆震撼彈”, 其實熟悉阿聯酋的人,對此多少不會那麼吃驚。舉個例子,很多人不知道,阿聯酋雖然是阿拉伯國家,但其實在迪拜是有猶太教堂的,而且已經正式開放了整整12年,在阿聯酋的首都阿布扎比,將在2022年建成一個大型的宗教綜合體,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的教堂將被建在一起。
△阿布扎比亞伯拉罕之家宗教綜合體設計圖(來源:網路)
實際上對於阿聯酋這樣一個接近90%常住人口都擁有外國國籍的國家來講,對宗教和意識形態有著相當大的包容性,這是很自然的事。這也是阿聯酋與以色列之間一直保持著一定關係的基礎,雖然雙方沒有建交,但多年以來,阿聯酋和以色列之間一直有著各種各樣的交往,比如以色列運動員和官員多次到訪阿聯酋參加體育賽事和國際會議;總部設在阿布扎比的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有以色列設立的辦公室;以色列宣佈將參加在阿聯酋迪拜舉行的世博會。
△迪拜世博會以色列館設計圖(來源:網路)
在阿聯酋內部,反以色列的宗教和民族情緒雖然不能說沒有但也絕不強大,而阿聯酋這些年的經濟轉型戰略有著非常強大的對更多優質貿易伙伴以及技術提供者的需求,在中東地區,符合這個需求的國家中以色列顯然首屈一指。
阿聯酋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對雙方有益
△阿聯酋石油設施(來源:網路)
兩國關係正常化的訊息才一公佈,此間已經有經濟界的人士盤算著會有多少新的商機。首先是能源,因為與阿拉伯國家的衝突,作為中東地區的“貧油國”,每年大量進口原油的以色列不得不捨近求遠,而在周邊能夠購買的,這幾年只有伊拉克的庫爾德地區石油,還必須透過土耳其運輸。但是埃爾多安對以色列日漸強硬,伊拉克深受與以色列為敵的伊朗政權的影響。因此,這條石油供應線日益岌岌可危。阿聯酋如果能供應以色列石油,以色列就能解決能源安全,阿聯酋則多出一個穩定的大客戶(其他中東國家暫時還都不會來競爭),無疑這對兩個國家是雙贏。
△迪拜帆船酒店(來源:網路)
此外,阿聯酋近年來大力發展“非油”產業,旅遊業運輸業是其新的經濟支柱,在新冠疫情中遭受重創的阿聯酋旅遊從業者已經在期待著以色列成為其新的遊客來源。整體收入水平較高的以色列人喜歡旅遊,許多人在服兵役後旅行。 2017年的一項統計顯示,當年所有以色列人中有近一半出國旅行,一旦兩國關係正常化,旅遊設施發達的阿聯酋可能成為以色列人的熱門旅遊地。
△阿聯酋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來源:阿聯酋航天局)
高科技產業是阿聯酋另一大發展方向,今年成為第一個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阿拉伯國家只是其中一例。在新能源、人工智慧、生物製藥等多個方面,阿聯酋都有相當大的投入,主要走得也是“引進、消化、吸收”的路數,而以色列的強項—技術和人才都是阿聯酋的發展所急需的。
“和平協議”簽署方原來就和平多年
對於阿聯酋和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不論是這兩國還是美國,都稱之是“歷史性的和平協議”,其實對這兩個國家而言,他們不接壤,從來也沒發生過戰爭,本來就很和平,而對於協議所提及的巴勒斯坦而言,和平能否到來顯然不取決於阿聯酋和以色列的關係改善,更何況內塔尼亞胡在公開的表述上只是宣稱“暫停”約旦河西岸的佔領計劃而不是如阿聯酋一方所宣稱的“停止”。所以,這兩國協議對中東和平程序的影響還值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8月13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耶路撒冷發表講話(來源:網路)
而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無疑阿聯酋和以色列走近,有共同遏制“什葉派之弧”進一步發展的用意,但後繼能否有更多海灣或是阿拉伯國家跟進同樣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畢竟不同的國內政治和宗教環境使得阿拉伯國家對外訴求並不一致,從對待伊朗、敘利亞、利比亞、胡賽武裝等的不同態度上可以看到,達成統一戰線並不容易,至於按照美國的想法,建立“中東版的北約”就更是困難。
誰得“面子” 誰得“裡子”
一場“大戲”下來,盤點各方所得,無疑美國總統特朗普得了最大的“面子”,尤其是最終協議要在白宮簽署,阿聯酋和以色列更是給足他“面子”,這也是他選舉所最需要的。但不得不說,“什葉派之弧”的出現和發展其實都反映了美國實力在中東減弱,以色列和阿聯酋的走近是兩國發展的需要,也是在預期到美國會進一步撤出之後所做的戰略調整。阿聯酋更多的是得了“裡子”,不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安全上都會得到實質性的好處,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則不但得了“面子”,同樣也得了“裡子”,不但為其個人贏得了聲譽,同樣為以色列爭取了“破冰”的機會。從這個角度講,以色列也許是三國中最大的“贏家”。(總檯記者 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