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在上》
人物設定:★★★★
故事主線:★★★★
型別:鬥智鬥勇、女將軍、美郡王、古言、搞笑
作者資訊
橘花散裡,原晉江作者,小說《將軍在上》等等,文筆很好,語音風趣幽默。
開篇亮點
女主從小被當成男人養大,成為了一名“兇名在外”的將軍,戰功赫赫。一次戰勝歸來,女主自爆自己是女兒身,於是太后懿旨降女主賜給男主為正妃,故事在女主加入王府之後展開……
書籍簡介
八年沙場凱旋歸,方知天下兵馬大將軍竟是女兒身?皇太后頒懿旨,封安王之弟夏玉瑾為南平郡王,娶大將軍為正妃。面對殺人如麻,鐵面無情的媳婦兒。廢材郡王冰天雪地撓牆淚奔跳湖求助:“如何重振夫綱?
書籍亮點
1、人設新穎,這部作品相當於開啟了女強男弱設定的先河,紅極一時,後面很多此型別書籍都有借鑑;
2、語言風趣幽默,故事節奏相對現在的小說來說偏慢,但是並不會無聊,故事銜接很順利,廢話很少;
3、已改編成影視劇,由馬思純和盛一倫主演,可以看劇的同時看小說。
來源:八一評論微信公眾號 作者:時景忠
沒有什麼語言勝過“好樣子”
“不想當士兵的將軍不是好將軍!”猴年春晚上,情景劇《將軍與士兵》化身收視率最高的節目,很多觀眾“感動得熱淚盈眶”,同時為將軍和士兵點贊。
民意所指,民心所向。“收視冠軍”的背後,是廣大群眾對“9·3”大閱兵的高度認可,是對“56名將軍披掛上陣豪邁受閱”這一亮點的深情喝彩。
小品《將軍與士兵》
塞外朱日和,沙場戰鼓擂,30多名將軍領隊站排頭、當先鋒,雄師列陣,昂首挺胸;揮手敬禮,剛勁利落;呼喊號令,聲震山嶽。
這只是一個縮影。
如今,這一幕已成為尋常一幕,這一姿態已成為尋常姿態。從空中第一跳、第一飛到陸地第一槍、第一炮,再到水中第一潛、第一艇……演兵場上,戰訓一線,處處是領導幹部打頭陣、做示範的身影。
這只是一個側面。
放眼望,在江海之濱,在南疆紅土,在雪域高原,在白山黑水,在中原大地,座座軍營,新風勁吹,一個鮮明的特點是“以上率下”,一個響亮的口號是“領導帶頭”。
正風肅紀大考場,領導幹部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帶頭落實“八項規定”、帶頭貫徹“10個必須”、帶頭執行“46個決不允許”,帶頭參加學習、帶頭上黨課、帶頭承諾踐諾、帶頭整改問題,黨風政風煥然一新,軍心士氣為之一振。
調整改革大考驗,領導幹部模範帶頭、以上率下,撤併降改不打折扣,利益調整不講價錢。新調整的軍職幹部聞令而動、聽令而行,24小時內全部到位;勇於轉身、敢於重塑,部長改當處長,師長改任旅長,工作照樣響噹噹。
將軍領隊,士兵必定看齊;立身為旗,身影必成標杆。指揮員之於軍隊,如同舟行之羅盤、夜行之明燈。“好樣子”之於官兵,則是一種無言的要求、無聲的號召。兵頭怎麼站,兵尾就怎麼看。有敢上刀山的排頭,就有敢下火海的排尾。“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自己擺正了位置、把準了方向,披堅執銳、奮勇當先,就能帶出威武之師、勝利之師。
“以身先人,故其兵為天下雄。”“關鍵少數”影響和帶動“絕大多數”緊緊跟上、對標對錶,用忠誠佔領靈魂高地,用鐵骨鍛造善戰本事,用任務砥礪敢戰血性,用規矩立起正氣美德。“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全軍上下看齊追隨的信念堅定不移,練兵備戰的熱潮蓬勃興起,正風反腐的利劍始終高懸,轉型重塑的步履鏗鏘有力。
軍人的樣子,不僅是面子,更是裡子,正所謂“形於外而修於內”。領導幹部的“好樣子”,並非朝夕而就,也非輕而易舉,5年養心明志,5年踐履篤行,強筋壯骨補足了精神之鈣,務軍備戰強化了擔當素質,正風反腐保持了乾淨純潔,厲行法治做到了令行禁止。可以說,這是一次脫胎換骨,也是一次浴火重生。
主將奮勇,三軍用命。戰爭年代,我軍指揮員駁殼槍一揮,大喊一聲:“衝啊!”最先躍出戰壕,衝在前面,身後戰士如排山倒海一般壓向敵陣……一句“跟我上”,把我軍從小帶到大、從弱帶向強,從勝利帶向勝利。
強軍興軍,命在於將。當前,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戰略轉型進入推進期,歷史使命進入拓展期,作風轉變進入關鍵期。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領導幹部發揮主心骨、定盤星、衝鋒號的作用,以行動作無聲的命令,以身教作執行的榜樣,打好底色、樹好形象、立好樣子。
沒有什麼言語勝過好樣子。一次次“看我的”,就是對官兵成長進步最好的引導;一聲聲“跟我來”,就是對“四有”標準最好的詮釋。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如果領導幹部自己信仰缺失、精神迷茫,不思進取、玩物喪志,貪生怕死、明哲保身,追蠅逐臭、情趣低下,如何讓官兵“向右看齊”“向前對正”“正步行進”?
過去打仗,最有感召力的是“跟我上”;今天強軍,最具說服力的是“看我的”。無論是“跟我上”還是“看我的”,承載的都是一種精神,傳承的都是一種作風,延續的都是一種傳統。多用身影少用聲音,多靠表率少靠表態,對照“五好”幹部標準,對接“四鐵”軍人要求,扛起擔當之責,高揚表率之旗,“好樣子”將會更加熠熠生輝。
萬里長風起雲端。強軍征途上有了這樣的“好樣子”,就一定能夠風展軍旗如畫,氣吞萬里如虎,推動和帶領三軍官兵似澎湃奔騰的巨浪,如強勁浩蕩的東風,奮進勃發,砥礪前行。
(2017-09-24)
9月10日凌晨2時37分,101歲的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政委張玉華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
那個在2015年“9·3”大閱兵上,以一個標準軍禮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將軍走了。
他生前多次說,他的心中有3個媽媽,第一個是他的生母,第二個是養育他的人民,第三個是培育他成長的黨。對第一個媽媽,他非常孝敬她。對第二個媽媽,他永遠也報答不了,但只要他有一口氣,就要為人民做事情。對第三個媽媽,他的信念是,要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
歷史與現實的價值、信仰與人性的真實,在他身上都體現得淋漓盡致。作為一個有著80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始終不渝地踐行黨員的諾言。單說他的遺囑,沒有慷慨激昂的詞語,樸素直白中流露出無比堅定的崇高信仰和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
(2017-09-18)
金寨縣位於安徽省西部,地處大別山腹地,系著名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1932年9月,在紅軍第四次反“圍剿”中,國民黨軍衛立煌部進佔金家寨,國民黨政府為加強對鄂豫皖邊區的統治,劃安徽、河南和湖北三省交界部分邊區,始設縣治,稱“立煌縣”。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9月上旬建立民主政府,更名為金寨縣。金寨縣是中國革命的產物。
金寨地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歷史上由於封建統治階級對人民群眾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十分殘酷,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持續不斷,革命基礎深厚。在“五四”運動影響下,1920年,境內就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1924年,王明(陳紹禹)、蔣光慈在家鄉傳播馬克思主義,從事革命活動。同年秋,中共筆架山農校支部建立,這是鄂豫皖地區最早建立的黨組織之一。此後,黨組織不斷髮展,成為領導金寨地區革命鬥爭的核心力量。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金寨黨組織迅速貫徹黨的“八七”會議精神,走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求真務實地提出並堅持了積極準備、待機而動的武裝起義指導思想,發動大批共產黨員捐款獻槍,加快建立革命武裝;安排一批共產黨員打入民團內部,開展士兵運動;同時,積極建立農會組織,開展“五抗”(抗租、抗債、抗糧、抗稅、抗捐)和借糧、均糧鬥爭。這些活動,為舉行革命武裝起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1929年5月6日,金寨西部的南溪、斑竹園、吳家店地區爆發了民團和農民暴動相結合的“立夏節”革命武裝起義,取得了勝利。同年5月至12月,金寨西部的南莊畈、流波瞳、西鎮等地,在紅32師的有力支援下,先後爆發了“六霍”革命武裝起義,也獲得成功。鄂豫皖邊區著名的三次革命武裝起義中,除黃麻起義外,立夏節和六霍起義均在金寨境內爆發,從而成為鄂豫皖邊區大規模革命武裝起義的主要策源地和爆發地。
立夏節起義和六霍起義勝利後,在斑竹園、流波瞳先後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第32, 33師。此後,又有多支紅軍隊伍在境內組建。
1930年上半年,根據中共中央決定,中共鄂豫皖邊特委成立,並將紅11軍改編為紅1軍。繼紅11軍的第31師在黃安改編為紅1軍的第1師之後,第32師和第33師分別在金寨南溪和流波瞳順利改編為紅1軍的第2師和第3師,以地方革命武裝為主體成立的紅1軍獨立旅是在金寨建立的第三支主力紅軍隊伍。紅1軍的組建第一次形成了鄂豫皖邊區統一指揮的主力紅軍,在金寨誕生的紅軍隊伍是紅1軍的主要組成部分。
1930年7月,中央獨立1師在燕子河地區組建,後與紅1軍獨立旅合編為紅1軍第3師。1931年1月,紅1軍和紅15軍合編為紅4軍,2月在麻埠又組建了中央教導2師,後改編為紅4軍第12師。隨著紅軍的發展壯大,1931年10月,在麻埠成立了紅25軍軍部和第73師。同年11月,紅四方面軍在黃安七里坪組建。至此,在紅四方面軍最初組建的主力部隊共7個師、1個旅、2個團中,在金寨組建的就有5個師、1個旅。隨後,在第三次反“圍剿”鬥爭中,紅25軍的第75師、第74師先後在金寨境內的麻埠、白塔販組建。金寨地區是紅四方面軍的主要發源地。
1932年10月,第四次反“圍剿”失敗,紅四方面軍主力轉移西征,中共皖西北道委根據上級指示,迅速成立了中共鄂皖工作委員會,並將從麻埠撤出的中共皖西北道委、道蘇維埃機關及直屬隊,加上紅27師和地方武裝,在英山金家鋪組建了紅27軍,轉戰於邊區13個縣。後根據鄂豫皖省委決定,紅27軍於11月底撤銷番號,重建為紅25軍;為建立皖西北紅軍主力,另於1933年1月在麻城大畈建立了紅28軍。1933年4月,省委決定紅28軍編人紅25軍。皖西北道委當月在金寨湯家匯決定建立皖西北紅軍新主力,在第二、第三路遊擊師的基礎上組建了紅82師。1934年10月,根據皖西北道委決定,紅28軍在南溪呂家大院重建。這是在金寨境內繼麻埠組建紅25軍之後,又一次組建成軍建制的紅軍隊伍。1934年4月,紅25軍和紅28軍在湯家匯豹子巖會師,省委決定將紅28軍再次編人紅25軍。同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紅25軍離境長征,北上抗日。
在主力紅軍再次離境,敵人瘋狂進剿的嚴峻形勢下,中共皖西北道委又於1934年12月上旬將分散在金寨的革命武裝集中起來,在沙河店組建了紅218團。紅218團共700多人,成為後來再建的紅28軍的主體。再建的紅28軍是鄂豫皖邊區的最後一支主力紅軍。它依託金寨等革命根據地,不斷將地方武裝補充到主力紅軍中去,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
在整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金寨境內先後共組建了11支主力紅軍隊伍,還先後建立了縣獨立團和第一、第二、第三路遊擊師、戰鬥營等多支地方武裝力量,有10多萬金寨兒女投身革命參加紅軍和地方革命武裝組織,其中參加主力紅軍的有4萬餘人。金寨地區是鄂豫皖主力紅軍的主要誕生地和組建地,是中國工農紅軍重要發源地之一。
從鄂豫皖第一支紅軍建立起,在根據地共經歷的五次大規模反“圍剿”鬥爭和多次的反“清剿”鬥爭中,金寨組建的紅軍隊伍和金寨籍紅軍將士不怕犧牲,英勇善戰,奮勇殺敵,取得了輝煌的戰果。除在縣境內奪取了金家寨、鮮花嶺、包家畈、葛藤山、花涼亭等多次重要戰鬥的勝利外,還取得了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等著名戰役的重大勝利,粉碎了敵人的第一、二、三、五次“圍剿”。
整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金寨組建的紅軍隊伍及金寨籍紅軍將士,一部分成為紅四方面軍的主力和骨幹,經歷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粉碎敵人的“三路圍攻”和“六路圍攻”等重大戰役、長征三過雪山草地的艱難困苦以及西路軍的慘烈征戰,後編人八路軍第129師出師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另一部分成為紅25軍的重要組成部分,轉移征戰鄂豫陝地區,建立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率先完成長征與陝北紅軍會師,組建為紅15軍團,迎接中央紅軍到陝北,編入紅一方面軍,參加了直羅鎮等戰役並取得勝利,後編入八路軍第115師奔赴抗日前線。還有一部分留在根據地,除再建為紅28軍外,還創造性地組建了黨政軍“三位一體”的便衣隊,實行主力紅軍、地方武裝和便衣隊相互配合,堅持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直至改編為新四軍第4支隊開赴抗日戰場,使革命的紅旗始終高高飄揚在大別山上。
在金寨組建的紅軍隊伍及金寨籍紅軍將士,為中國革命事業的勝利捨生忘死,浴血奮戰,建立了不朽功勳。建國後,已統計出在金寨籍紅軍中授銜的開國將軍有洪學智等59位,金寨縣成為全國第2大將軍縣。另有丁國鈕等110多位省軍級幹部和400多位地師級幹部走上領導建設新中國的重要崗位,全國五分之一以上的開國將軍和數千名高階領導幹部在金寨參軍、戰鬥和工作過,金寨是革命將領的搖籃。
金寨籍紅軍歷經無數次戰役戰鬥,大多血灑疆場,獻出了寶貴生命。同時,在錯誤的“肅反”運動中,使周維炯、桂伯炎、肖方等一大批金寨黨組織和紅軍的創始人、領導人蒙冤被害,給紅軍和革命事業及金寨的發展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留下了慘痛的教訓。
在紅軍和根據地建立發展過程中,國民黨軍隊和反動民團先後進行的多次大規模“圍剿”和反覆的“清剿”、“駐剿”,使金寨蘇區遭受了敵人慘絕人寰的反覆瘋狂摧殘。詹谷堂、劉仁輔、桂月峰、沈仲華等許多革命幹部和紅軍家屬被捕,遭受敵人槍殺、刀砍、斧剁、刀鍘、活埋、挖心、穿鼻、火燒、分屍等極其殘忍的殺戮,先後有8萬多名革命幹部群眾被屠殺、活埋和折磨致死。大批婦女被凌辱、拐賣,村莊幾度變成廢墟,田地荒蕪,基礎設施毀壞殆盡,許多地方成了無人區,使金寨的生產力受到極大破壞,留下了極其嚴重的戰爭創傷。
金寨現在冊的革命烈士有10500多人,佔安徽省烈士總數的五分之一以上。其中縣團級的革命烈士就有500多人。還有許多難以統計的無名烈士長眠在金寨和祖國各地,金寨人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
金寨紅軍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形成統一和保衛蘇區建設蘇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29年5月紅32師成立後,在建立豫東南革命根據地的同時,東進皖西,同紅33師並肩戰鬥,建立了皖西革命根據地;並不斷擴充套件,使之與豫東南革命根據地連為一體。紅32師還南下鄂豫邊,使豫東南革命根據地不斷擴充套件,與鄂豫邊革命根據地相聯結,從而使鄂豫皖邊區革命形勢出現了嶄新的局面。中共中央據此做出了建立統一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決策,使鄂豫皖三省黨組織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夙願變成了現實。此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三個特(道)區中,豫東南和皖西北兩個特(道)區機關在金寨境內辦公。金寨地區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地,也是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的中心要地。
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建設過程中,金寨蘇區建設具有建立時間較早、堅持時間長、儲存面積大的特點。金寨蘇區黨政軍組織始終比較健全並積極發揮作用,在國民黨軍隊和反動民團反覆“清剿”而極為艱難的情況下,皖西北和豫東南地區所儲存的紅色區域主要集中在金寨境內。
黨和紅軍始終把根據地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並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七鄰灣會議推動了皖西革命根據地建設,金家寨地區成為根據地建設的典範。土地革命的開展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工農商貿各業長足發展呈現勃勃生機。紅軍公田制度的實行和《森林辦法》的制定、列寧小學和紅軍醫院的興辦、紅色郵局和特區蘇維埃銀行的設立、豐富的文化活動開展和《八月桂花遍地開》歌曲的誕生、金家寨和麻埠兩個飛機場的修建以及鑄幣廠的建立等等,形成了金寨革命根據地建設的特色,是根據地發展成熟的標誌。
金寨人民懷著對紅軍的深厚感情,有10多萬人踴躍支前,全力支援紅軍作戰,積極救治傷病員,廣泛開展擁軍優屬活動,使金寨始終成為紅軍隊伍的主要擴充地、軍需物資的重要補充地、休整養傷和開展游擊戰爭的穩固立足地。
金寨紅軍和金寨人民以矢志不移、百折不撓、不怕犧牲、勇往直前、艱苦奮鬥、勇於奉獻的革命精神,為中國革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紅軍精神代代傳,革命沃土多華章。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安徽省工委、中共鄂豫皖區委機關和國民黨安徽省政府均設在金寨,金寨是國共兩黨領導抗日民主救亡運動的軍政中心。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李達等領導同志在金寨指揮作戰,金寨是解放戰爭的後方根據地。建國後,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根治淮河水患,確保下游豫皖兩省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良田旱澇保收,國家在金寨境內修建了梅山、響洪甸兩大水庫,金寨人民又做出了淹沒10多萬畝良田、10多萬畝經濟林,淹沒金家寨、麻埠和流波三大重鎮,自我安置移民10多萬人等巨大奉獻。
紅軍精神是永放光芒、取之不盡的寶貴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著在紅土地上創新拼搏的金寨人民。
(2017-09-13)
王康,號沙鳴,1941年生,江蘇南通人。空軍將軍。歷任某部副參謀長,副司令員,研究所所長等職。工作之餘潛心書法藝術研究,著名書法家。現為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外特種工藝美術家協會一級書法師,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八一將星書畫院副院長,中國將軍部長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名家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交流協會副主席和多家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和顧問。作品在國內外和軍內的書法比賽與大展上多次獲獎,並被收藏或勒石。作品和傳略入編《世界傳世名畫法書鑑賞》《一代名家》等數十刊全國性書法精品彙編,並被授予“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傑出中國藝術家”“中國蘭亭•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國務院國禮推薦藝術家”等稱號。
(2017-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