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四大美女的故事 西施竟是大腳丫?

由 雋寶霞 釋出於 綜合

一般最常見的說法,按照四位美女的歷史出場順序,分別是:西施(東周越國)、王昭君(西漢)、貂蟬(三國)、楊玉環(唐初) 。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

  一般最常見的說法,按照四位美女的歷史出場順序,分別是:西施(東周越國)、王昭君(西漢)、貂蟬(三國)、楊玉環(唐初) 。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這兩句,不能念反啊,因為這四件事是分別跟四大美女對應的。

  “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時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

  大家看,正好是按照歷史人物先後出現的順序來說的,這回好記了吧?其中除貂蟬外皆為有正史記載的人物,而貂蟬則只見於小說和戲劇而未見於史料記載。

  實際上,還有另一種說法:是褒姒,西施,妲己,楊玉環。並稱為:“笑褒姒、病西施、狠妲己、醉楊妃”。

  第三個版本是:我國最早出土的木刻年畫上面記載的(1909年在甘肅發現的南宋平陽木刻年畫《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也稱為《四美圖》),上面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四人。此年畫的原版現存於莫斯科博物館。

  今天講的是第一個版本里的四位大美女,她們那些不為人知的事——缺點,對,美女也有缺點,是什麼呢?最後說!

  先分別講一下四個人的簡單情況。歷普(歷史普及)一下常識。

  西施的事——沉魚: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今浙江紹興諸暨),有個美女姓施名夷光,別名西子,是個浣紗的女工。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的身影,魚在水裡看見她的倒影,結果太美了,魚都忘了游泳了,失去浮力,漸漸地沉到河底。這就叫“沉魚”。

  西施除了用外貌“捕魚”外,還做了什麼有意義的大事嗎?

  相傳吳國打敗越國後,越王勾踐被俘作了人質,得赦回國後,選范蠡為相,臥薪嚐膽,圖謀報仇,復興大業。後來范蠡想到,可以使用美人計針對吳王。有一天,范蠡就遇見了自幼聰慧西施。越國滅國後,她常在浣沙溪邊唱歌:“春色年年有,年年不見春,浣沙水清清,難洗亡國恨。”范蠡見西施不但貌美,而且為亡國而哀痛,是個難得的美人計材料,於是稟告越王勾踐,帶了印符護送西施到了吳國。西施到了吳國,發揮所長,干擾夫差的治國工作,終於被越國報仇消滅。范蠡帶西施於七月七日隱姓埋名,泛舟於五湖之間,老百姓為了表示對西施的敬愛,於七月七日用荊樹葉浸水洗髮,以示紀念。

  昭君的事——落雁:

  西漢時期,王嬙(昭君)被匈奴單于娶走,在西行途中,有一排大雁從她上方飛過去南方過冬。領頭的大雁飛著飛著,突然看見一個美女(王嬙),於是大吃一驚,看傻了,不知道揮動翅膀了,結果失去空氣動力,從天上掉將下來。這就叫“落雁”。

  王昭君約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宜昌興山縣昭君村)。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擅彈琵琶,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此事無正史可考,但極有可能是杜撰。有詩云“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

一般最常見的說法,按照四位美女的歷史出場順序,分別是:西施(東周越國)、王昭君(西漢)、貂蟬(三國)、楊玉環(唐初) 。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

  《後漢書》之《南匈奴傳》記載,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貂蟬的事——閉月:

  東漢末年,貂蟬某一天晚上拜祭月亮,以求戰亂環境中平安,結果月亮裡的嫦娥姐姐看到她了,自愧不如,匆匆駕駛月亮快速移動,使得從地球的向上角度看,月亮隱到雲彩裡了。這就叫“閉月”

  不過,她只是我國民間傳說中人物,《三國演義》中講她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家的義女,為拯救漢朝,由王允授意施行連環計,使董卓、呂布兩人反目成仇,最終借呂布之手除掉了惡賊董卓。之後貂蟬成為呂布的妾,董卓部將李傕擊敗呂布後,她隨呂布來到徐州。下邳一役後,呂布被曹操所殺,貂蟬跟隨呂布家眷前往許昌,從此不知所蹤。

  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貂蟬以侍婢出現,以死者家屬退身,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只敘列呂布白門樓殞命,便以一句“妻女運回許都”作結,自此,貂蟬生死成了小說裡的謎了。

  玉環的事——羞花:

  唐朝開元年間,楊玉環被選進皇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這就叫“羞花”。

  “羞花”這件事傳到明皇耳朵裡,便喜出望外,當即選楊玉環來見駕,楊玉環濃裝豔抹,梳洗打扮後進見,明皇一見,果然美貌無比,便將楊玉環留在身旁侍候。由於楊善於獻媚取寵,深得明皇歡心,不久就升為貴妃。楊貴妃得勢後,其兄楊國忠仗勢欺人,玩弄權術,陷害忠良。安史之亂髮生以後,明皇攜著貴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祿山率兵追趕,不僅要唐朝的江山。還要美女楊貴妃。途經馬嵬坡,右龍武軍將軍陳玄禮等六軍將士認為楊家禍國殃民,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唐玄宗為了穩定軍心,乃殺楊國忠。左右羽林軍和左右龍武軍又不肯前行,說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被迫將玉環賜死,死時38歲。

  雖說紅顏禍水,但一個女人的命運怎能決定一個國家的衰敗。無論是自盡還是被迫,都只是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唐玄宗看上楊玉環時,她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時宮廷“胡風”盛行,老子搶兒子的媳婦,好像也不算稀罕事,“愛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沒有衛道士哭鬧著向皇上諫勸什麼“人倫之理”。但這畢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唐玄宗還是做了一些檯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聽從妹妹玉真公主的建議,打著孝順的旗號,下詔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並賜道號“太真”,讓楊玉環搬出壽王府,住太真宮。這樣做也是為避人耳目,方便他們偷情。好不容易熬過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經地盡了一把“父親之責”,為壽王李瑁娶韋昭訓的女兒為妃,緊接著就迫不及待地將楊氏迎回宮裡,並正式冊封為貴妃。

  現在公佈題目所說的事情了,她們都有缺點,是透過取長補短之後才傳芳名於後世的。

  一、西施——是個大腳丫子,所以她的裙子都很長 ,就在腰間佩戴一串搖鈴,走路時不僅沒有腳板聲,反而因為鈴聲,倒更增添了幾分女性的嫵媚。

  (這估計是宋朝以後的人編的,戰國時期女人並沒有裹腳的習俗,裹腳是宋以後才興起的,所以不存在擔心腳大的事)

  二、楊玉環有狐臭,必須一天洗幾個花粉浴才能減少狐臭的影響。

  三、貂蟬耳朵太小,所以戴一對大大的耳環,使美貌與耳朵對稱。

  四、王昭君是斜肩膀,所以她喜歡穿斗篷。你們可以看到王昭君的畫像都是披著斗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