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風險高企 主動停止?等待叫停?

由 機東林 釋出於 綜合

  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 題: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風險高企 應“主動停止”還是“等待叫停”

  新華社記者 吳雨 李延霞

  在央行等七部門叫停各類代幣發行融資後,與虛擬貨幣相關的另一個暗藏風險的環節――交易平臺正處在風口浪尖。14日晚間,國內知名比特幣交易平臺――比特幣中國主動宣佈,本月底將停止數字資產交易平臺所有交易。ICO之後,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或是下一個“被叫停”麼?

  近日,延安警方破獲一起涉嫌盜竊國家電力案件,在山間簡易板房中,一臺臺用來挖比特幣的大功率電腦就接在油田礦區生產電纜上,耗電量驚人。 文字來源:華商報――華商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主動停止”和“被動叫停”還距多遠?

  比特幣中國率先主動停止交易平臺業務後,市場緊盯著另外兩家知名虛擬貨幣交易平臺――OKCoin和火幣網。截至記者發稿前,這兩家企業並未跟進。

  “目前監管還未公開下發檔案叫停,我們仍在觀望。”一家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相關人士表示,國內活躍的虛擬貨幣交易市場讓他們難以輕言放棄。

  不過,更多的平臺和投資人已經接收到監管“訊號”。8月30日晚,“國字頭”的行業協會――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率先針對ICO釋出風險提示。9月4日,央行等七部門發文叫停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比特幣中國稱,正是根據七部門的公告精神作出了相關決定。

  “自國內ICO被叫停,我就逐漸把國內平臺上的比特幣交易轉移到國外平臺了。”深圳市的投資人許先生說,“國內媒體幾乎每天都在報道比特幣的投資風險和監管風暴即將來臨,這讓我果斷將國內平臺上的比特幣提幣。”

  被叫停的是ICO,為何市場焦點轉向了虛擬貨幣交易?業內人士介紹,ICO類似於區塊鏈企業IPO融資,但融來的“錢”是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不少虛擬貨幣的交易平臺都參與了ICO融資,並趁機炒作推高比特幣的價值泡沫。

  在叫停ICO的同時,監管重申,虛擬貨幣不具備貨幣屬性,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13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發文稱,各類所謂“幣”的交易平臺在我國並無合法設立的依據。比特幣、萊特幣以及各類代幣等所謂“虛擬貨幣”在一些網際網路平臺進行集中交易,涉眾人數逐漸擴大,所形成的金融和社會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平臺違規發展或將促使監管出手

  即將停止平臺交易的比特幣中國已在國內“耕耘”了6年,在平臺成立的2011年,比特幣價格最高也不過每枚30美元。隨著近幾年比特幣價格的起起伏伏,比特幣中國成為國內較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我國比特幣交易量佔比也一度超全球八成。

  “但這些交易多半是短期投機套利,只有不到14%的使用者打算長期持有。”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楊義先介紹,比特幣正成為投資者追求短期利益的手段。

  在我國,比特幣被定性為“虛擬商品”,其風險在一些交易平臺推波助瀾下持續向金融領域蔓延。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相關人士表示,投資者透過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的交易平臺參與投機炒作,面臨價格大幅波動風險、安全性風險等,且平臺技術風險也較高,國際上已發生多起交易平臺遭駭客入侵盜竊事件,投資者須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中國社科院支付清算中心特約研究員趙鷂表示,不少投資者承受風險能力不足,認為虛擬貨幣是“一本萬利”的投資品,卻忽視了背後的高風險。部分平臺更是慫恿投資者參與高槓杆的期貨交易,自己坐莊暗中操縱市場進行虛假交易,令投資人的資產權益難以保障。

  “七部門對ICO果斷出牌,各地也緊鑼密鼓地採取行動,而快速‘冰凍’市場泡沫的方法就是切斷不合格投資者的資金渠道――虛擬貨幣平臺平臺交易。”亞太未來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杜豔說。

  虛擬貨幣交易走向何方?

  比特幣中國將停止平臺交易的訊息一出,國內比特幣報價應聲下跌,一度跌破每枚20000元。這讓不少投資者關注國內虛擬貨幣今後的走向。

  截至記者發稿,比特幣中國、okcoin、火幣網等平臺的比特幣報價在22000元附近,24小時內最低價甚至一度探至16000元,這相較9月初32500元的歷史高位幾近腰斬。

  目前,比特幣中國停止平臺交易,但不影響使用者將賬戶中的虛擬貨幣提出。也就是說,這些虛擬貨幣可以轉移到國外交易所,或者進行場外點對點交易。

  業內人士指出,場外交易量的增加使得比特幣交易更為隱蔽也更難跟蹤,不排除催生其他風險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