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訓機構“退費難”?教育部:已對10省市開展專項督辦
中新網12月21日電 教育部21日召開新聞釋出會,圍繞“雙減”工作情況介紹“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效。教育部教育督導局一級巡視員胡延品透露,為推動“雙減”政策落地,教育部將“雙減”列為2021年教育督導“一號工程”,在部署各地把“雙減”納入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實行常態化督導的基礎上,今年秋季開學以來,重點開展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半月通報制度。從9月份起,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的名義,每兩週對“雙減”主要指標進度排名後10位的省份進行通報,督促進展慢的省份加大力度,確保工作能夠實現階段性目標。對通報的指標,教育部根據全國的工作進度和不同階段的工作重點,適時作出調整。截止目前,已印發6期通報。
二是開展專項督辦。針對校外培訓機構“退費難”和勞動用工風險排查不全問題,教育部對10各省市開展了專項督辦。要求10個省市全面排查、完善排程機制、加強督導檢查,看住重點機構、管住重點賬戶。
對8個“雙減”國家試點進展慢的省市,教育部印發了專門的督辦通知,督促8個省市進一步增強試點的責任意識,加快推進“營轉非”和培訓預收費的監管工作,能夠起到試點地區應有的示範作用。
三是開設“曝光臺”。在教育部官網設“曝光臺”,對典型問題公開曝光。11月初,“曝光臺”曝光了6家校外培訓機構違規開班問題。同時印發督辦通知,督促6家機構所在省市落實整改,要求其他省份引以為戒,避免出現類似問題。
四是設立舉報平臺。教育部在“微言教育”“中國教育督導”微信公眾號和“中國教育釋出”客戶端開設舉報專欄,接受群眾實名舉報。對8月份的8000條有效舉報線索,教育部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的名義,印發督辦通知,要求相關省份逐項核查,目前已經辦結70%,剩餘的30%主要是涉及退費問題,因為退費問題涉及合同雙方,有的還需要多個部門協同核查,辦結需要一定的時間。從舉報平臺數據看,11月份共收到的舉報線索4280條,數量大幅下降,印證了“雙減”工作的效果已經開始顯現。
胡延品透露,2022年,將繼續把“雙減”作為教育督導“一號工程”,特別要加大督辦、通報、約談和問責力度,推動“雙減”工作取得新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