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98年參加抗洪,年初奮戰“火神山”,如今他又守在大堤上
◎ 袁 喆 科技日報記者 劉志偉
7月12日,44歲的夏德勤已經在武漢長江邊的武金堤上駐守了整整7天7夜。只要在值班,他幾乎就在行走。無論白天黑夜、烈日暴雨,他一天最長行走距離16公里,步數超過15000步,臉上、身上已曬得黝黑。
22年前,剛從部隊退伍的夏德勤參加了1998年的抗洪;半年前,作為中建三局二公司建設者的他,參與了火神山醫院的建設維保;近日,面對著日趨緊張的汛情,他再次請纓一線,駐守武金堤:“風浪再大,我會拼盡全力守住大武漢。”
夏德勤
夏德勤所在的中建三局二公司防汛搶險突擊隊,負責的是武金堤上石咀村旁標段為61+000至61+500這500米堤壩。7月6日清晨,剛接到守堤任務,他簡單收拾了兩件隨身衣物,便直奔堤壩。戴上草帽,穿上救生衣和套鞋,拿著竹竿,他迅速走上了武金堤的內堤。
就算是巡堤,也絕對沒那麼容易。“巡堤絕不僅僅是來回走路那麼簡單。”7月10日中午,夏德勤對科技日報記者說。他與兩名同事一起走在斜坡坡度大約45度的內堤上,不斷用竹竿檢測堤壩是否有漏洞、裂縫,或者鑽進半人高的草叢中,觀察水面是否有漩渦、紋路。氣溫高、溼度大,不一會兒夏德勤已汗流浹背。
但這算是他巡堤日常裡“輕鬆”的一次。下雨時,他與同事需要穿上過膝的雨衣,體感更加悶熱。一趟走下來,衣服外側是雨水、內側是汗水,裡外全是溼漉漉的,呼吸都感覺透不過氣。更加危險的是,雨天裡堤壩上的青苔會長出來,壩上變得又溼又滑,稍不留神就是一個踉蹌滾落在地。“只能拿著竹竿,一步一步慢慢走,感覺像在走鋼索一樣。”夏德勤說。
7月11日,夏德勤(中)、羅立安(右)、章精陽(左)巡堤
巡堤需要24小時不間斷。夏德勤說,晚上巡堤,必須三個人並排走,或者“品”字形前進,以免睏意來襲落入水中。“我們必須一邊關注著堤壩上的風吹草動,一邊不斷講話。我們會聊以前抗洪的故事,聊火神山醫院那會發生的事,強行讓大腦保持清醒。”
夏德勤和同事每8個小時換一次班,每天值班一到兩輪,每半個小時需要在500米的負責區域內來回一次,相當於一天行走8公里到16公里。
看著日益升高的江面,夏德勤內心也愈加緊張,但他卻絲毫沒有退縮:“我不是第一次見證這樣的場面了。”
1998年,剛從部隊退伍的他加入中建三局二公司保衛部的應急隊,參與了抗洪。他曾三天三夜守在武漢江夏區花蓮湖和斧頭湖大堤上。當時,堤壩最薄處只剩一米,隨時有潰堤風險。他嫌運輸沙袋的小船太慢,跳入江水裡,搬運沙袋、加固堤壩,終於戰勝洪水。
夏德勤在火神山維保(資料圖片)。
夏德勤在火神山醫院(資料圖)。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至,他第一時間奔赴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從大年三十加入建設大軍,到後期留守醫院參與維保。直至醫院關艙,他才走下崗位。從此,身邊同事都佩服地喊他“老班長”。
“也許是因為當過兵,內心總有一種血性。”夏德勤說,所以每次遇到危機,他總是會不顧一切衝上“戰場”。面對暴雨狂風,他內心堅定:“每一次危機都會讓城市應急搶險能力進一步提升。歷年的洪災、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都過來了——我們大武漢沒有什麼事是挺不過去的。”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長江日報
稽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