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總理遭無人機暗殺襲擊,一場“政變前兆”?| 京釀館

當地時間2021年11月7日伊拉克總理府邸遭無人機襲擊後,總理卡迪米發推特報平安,並表示自己不會因此退縮。影片/新京報我們影片

當地時間11月7日,伊拉克總理穆斯塔法·卡迪米遭到無人機暗殺襲擊,但倖免於難。

襲擊發生在當日凌晨,目標是位於首都巴格達戒備最森嚴、遍佈外國使領館和國家辦公機構的“綠區”內總理官邸。當時,卡迪米剛完成對“綠區”南門的視察返回。

儘管一度有人懷疑卡迪米“手腕受傷”,襲擊後他在電視中亮相時,手腕似乎也被包紮過,但官方訊息稱他“毫髮無損”,而6名保鏢在襲擊中受傷。

隨後的訊息證實,襲擊者動用了3架無人機,從底格里斯河上著名的共和國大橋附近起飛,僅第三架命中總理官邸,導致部分房屋受損。伊拉克內政部高階官員馬恩少將稱,“暫時還無法證實刺殺究竟是誰發動的”。

事發後,卡迪米本人在推特上表示,“感謝真主,我很好”,並呼籲所有人“為了伊拉克保持冷靜和剋制”。總統巴爾哈姆·薩利赫則將襲擊稱為“政變前兆”,表示“不能接受”。

伊拉克國內局勢複雜又混亂

伊拉克曾長期為少數教派——遜尼派的薩達姆·侯賽因統治。薩達姆政權垮臺後,巴格達政府主要由人口占絕對多數的什葉派所控制。但自此以後,伊拉克國內局勢長期不穩。

巴格達中央政府長期弱勢,且派系林立,關係錯綜複雜。而美國雖號稱“完成撤軍”,卻仍試圖對伊拉克局勢施加影響,伊朗、土耳其、沙特等鄰國也紛紛支援其在伊拉克境內代理人興風作浪。

2014年“伊斯蘭國”突然在伊拉克西部崛起,並迅速兵臨巴格達城下。當時什葉派各派系在伊朗大力支援下擊退了“伊斯蘭國”,並由此擴大了其在巴格達當局中的影響力。

但隨後,什葉派內部以民族領袖薩德爾為首的“薩德爾集團”和更聽命於伊朗的“正義聯盟”間矛盾激化。

前者主張均衡發展和各國關係,既反對美國、沙特,也反對伊朗越俎代庖,對伊拉克國內事務指手畫腳;後者則主張“一邊倒”,並屢屢發動針對伊朗以外其他國家在伊拉克境內目標及其支持者的襲擊。

2019年,雙方爆發激烈衝突,時任伊拉克內政部長的卡迪米重要顧問哈什米被暗殺,近600名示威者死於非命。許多伊拉克人將責任歸咎於“正義聯盟”和另一個更激進的親伊朗組織“基泰布真主黨”所為。

2020年1月,伊朗革命衛隊將領蘇萊曼尼准將訪問巴格達,試圖調解什葉派各方矛盾,卻被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用無人機暗殺。

此舉不但更加激怒親伊朗派,且因接替蘇萊曼尼的加尼能力、威望欠缺,無法駕馭桀驁不馴的“正義聯盟”和“基泰爾真主黨”,伊拉克局勢更趨複雜混亂。

議會選舉惹怒了親伊朗政黨

2020年5月,卡迪米就任伊拉克總理,“正義聯盟”和“基泰爾真主黨”不服,屢屢透過暴力襲擊甚至衝擊“綠區”等活動,試圖威逼卡迪米“下課”,一度逼得後者心生退意。

但親伊朗派系的躁動引發其他派系強烈反彈,最終觸發了今年10月10日的議會選舉。

在選舉中,“薩德爾派”贏得73個議席,繼續保留議會第一大黨地位,但仍只佔全部329個議席中的少數。而第二大黨“正義聯盟”的席位則從上屆的48席萎縮到僅剩15席,其餘親伊朗政黨則輸得更慘。

這意味著新內閣將在很大程度上由非親伊朗系的各派聯合執政,也意味著兩年來一直興風作浪的“正義聯盟”和“基泰爾真主黨”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憤憤不平的親伊朗政黨隨後不斷髮起抗議,組成所謂“什葉派合作框架”,累計向伊拉克獨立選舉委員會發出1300多份上訴,要求重新計票甚至重新選舉,但被拒絕。

11月5日,暴怒的他們再次組織大規模衝擊“綠區”的行動,結果釀成暴力衝突,120多人受傷,大多數是維持秩序的安全部隊人員。而唯一在衝突中死亡的,卻是“正義聯盟”重要領導人之一庫瓦伊迪。

此後,幾個親伊朗組織一直指責總理是“兇手”並揚言“報仇”,令總理和安全部門疲於奔命。

刺殺當天,總理之所以要連夜視察“綠區”南門,正是唯恐這個集中了外國使館和政府機關的區域有失,卻沒想到遭劫的竟是自己官邸。

刺殺或意外鞏固卡迪米內閣

一些熟悉當地情況的分析師認為,尚不能確定伊朗與此次事件有關,但無論是誰幹的,此舉都將令伊朗利益受損。

因為,此舉將把10月10日選舉的最大贏家“薩德爾派”和尚不清楚還會否繼續謀求組閣的卡迪米都推向伊朗的對立面。

伊拉克總統薩利赫則將襲擊稱作“政變前兆”,表示“不能接受這種將令伊拉克陷入混亂和對伊拉克現行制度構成顛覆的做法”。包括庫爾德自治區領導人巴拉尼在內,絕大多數伊拉克派系領袖都強烈譴責了此次暗殺行為。

“正義聯盟”和“基泰爾真主黨”,無疑處境尷尬。

前者至今保持沉默,後者則由代號“阿布阿斯卡里”的組織發言人宣告“與事件無關”,卻又畫蛇添足地諷刺“總理不值得浪費無人機去刺殺”,並指責總理“玩苦肉計”,甚至揚言“願真主詛咒你和幫助你的人”。

許多分析認為,此次刺殺“醉翁之意不在酒”,並非真想置總理於死地——否則就不會恰好趁總理在路上時攻擊其官邸——而是試圖發出“嚇阻”警告,迫使總理放棄組閣。

但此舉或恐事與願違,所謂的“苦肉計”效應,弄不好真的會讓原本搖搖欲墜的卡迪米內閣得到意外鞏固。因為,“被暗殺卻死裡逃生的總理,總能獲得更多聲望和同情”。

只是,這樣的“血紅利”效益恐怕也有限得很。10月10日的選舉投票率僅41%,為推翻薩達姆後最低。而巴格達市內,絕大多數“路人甲”對剛剛發生的刺殺事件視若無睹,因為“巴格達人見過比這大得多的動靜”,再說,“反正新的政府也沒法讓我們日子更好過點兒”。

新京報特約撰稿人 |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 | 何睿

校對 | 趙琳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27 字。

轉載請註明: 伊拉克總理遭無人機暗殺襲擊,一場“政變前兆”?| 京釀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