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強冷空氣影響,我國東北地區出現強降雪天氣。中央氣象臺網站顯示,8日,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多地暴雪預警刷屏。
9日10時,中央氣象臺繼續釋出暴雪藍色預警:預計9日14時至10日14時,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中西部、吉林中東部和西北部、遼寧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雪,局地暴雪。內蒙古通遼地區的強降雪已經持續約46小時,累計降雪量達到81.3毫米;而積雪深度達到59釐米,也打破了1951年來紀錄。
氣象專家表示,這次寒潮過程降雪量較大,設施農業將受低溫冷害影響。如果後期積雪不能儘快消融,對牧區、半農半牧區的飼料儲備是嚴峻的考驗,同時有可能引發白災。
“白災”即雪災,牧區雪災指由於積雪過厚、維持時間長,掩埋牧草,使牲畜無法正常採食,導致牧區大量牲畜掉膘和死亡的自然災害。
“上次下這麼大的雪,還是14年前了。”即便對大雪司空見慣的東北人而言,這場大範圍暴雪也極為罕見。
在遼寧鞍山,“降雪已經大到掃不過來的程度。”鞍山人小玉說,鵝毛大雪下了一整天,路上的清雪車從早到晚沒停過;“公共交通停運,出行全靠雙腿。”11月9日一早,小玉的同事徒步了3個半小時去公司上班;“車輛都被積雪掩埋,找車就像開盲盒。”上午,鞍山人劉海斌花了一小時,才把自己的車從積雪裡挖出來。
在內蒙古通遼,“風雪狂暴,前進一度要靠爬行。”11月8日至今,幾乎每隔兩三小時,氣象觀測員白向陽都要在大雪裡趔趄向前,為了獲取最新的積雪資料,他已經在氣象觀測站住了好幾天沒回家。
白向陽在雪地裡手腳並行,幾乎用爬行的姿勢向前移動。
在內蒙古科爾沁,電話那頭傳來“沙沙沙”的剷雪聲,持續不斷,氣象局局長張春輝正在街頭忙著清雪,他語速飛快,“道路都被堵住了,積雪有60釐米,我們都要來救災。”他這樣告訴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1
遼寧鞍山:
找車如同開盲盒,市民在雪地中徒步上班
28歲的小玉已經在家窩了兩天。小玉是鞍山一家制造業公司的內勤人員,由於這場罕見暴雪,公司通勤車停運,13公里的上班路變得遙不可及。
一位居住在小玉家附近的同事,11月9日為了去公司,在雪地中徒步了3個半小時。“還是他愛崗敬業。”小玉打趣說,“不過,他中午到了公司,午休兩小時,也差不多該啟程下班了。”
鞍山公共交通停運,大家只能徒步出行。
在鞍山,伴著狂風,大雪從7日晚一直下到8日深夜。儘管一週前,當地人就收到寒潮預警,但這場暴雪顯然超越了許多東北人的預想。
8日一早,6點半,天矇矇亮,小玉一度嘗試出門上班。“下了樓才發現,路面積雪已經到我膝蓋了,厚度有40多公分。”身著長款羽絨服,小玉依舊感覺有刺骨的風雪從四面八方打在身上,“帽子戴了幾次都戴不住,一戴就被大風吹下來。”
烏泱泱的人在雪地裡跋涉。
皚皚白雪覆蓋了路面、植物以及數不清的車輛。小區內,小玉目睹一輛車剛啟動前進一米,就又陷進了積雪裡。小區外的主路上,車輛也全消失不見了,小玉只看見烏泱泱的人潮在雪地裡跋涉,“一些人剛下夜班,往回走;一些人往外走,去上班。”
“走路就像走在沼澤地裡。”這天早上,小麗也跟著第一批人潮走出小區。小麗是萬達廣場一家商戶的工作人員,門店照常運營,可上班路上,不只有厚厚的積雪,底層還有凍雨結成的冰,“路面容易打滑,三四公里的路,走了1個半小時,10點多才到。”
“公交都停運了,車也開不了,家離得遠的都別出門了。”在路人打電話的交談中,小玉才意識到公司的通勤車恐怕也停運了,“我出門早,後來開啟手機才看到,公司群裡已經在通知了。”
小玉只好打道回府。但小玉注意到,從8日一早直到現在,道路上的清雪車沒停過,“如果沒有他們,積雪恐怕要更深了。”
鏟子、鐵鍬、掃把……9日上午,30歲的劉海濱也帶著各式工具,和停課的6歲女兒一同在小區內幫忙剷雪。“我家樓前樓後,這會兒有二三十人下來剷雪。”劉海濱說,自己住在沒有物業的開放式老小區,每次下雪,鄰居們都會自覺下來清理小區內的積雪。
劉海斌的車被積雪掩埋。
劉海斌女兒幫忙剷雪。
“車找不著了。”在鞍山人劉海斌的朋友圈,這兩天,討論度最高的就是自己的車在哪。
因積雪太厚,不少停在路面的汽車被掩埋,9日一大早,居民們就開始了“尋寶遊戲”,試圖在掩蓋一切的大雪中找出自己的車。
“好在,我家樓前就這麼幾輛車。”劉海濱說,自己的車找起來雖然不費勁,但是把車從雪裡挖出來耗費了至少一小時,“清理下來的雪都堆成一米高了。”
2
內蒙古通遼:
為獲取資料,氣象監測員風雪中手腳並行
11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應急管理局釋出雪災快報,包括科爾沁區、庫倫旗等8個旗縣區受災。截止到當日16時39分,受災人數達5609人,因災死亡1人。
暴雪連下了三日,直到9日下午才慢慢停住。極端天氣之下,內蒙古多地停課居家辦公,但也有人頂著暴雪逆風而行,在雪地裡摸爬滾打,只為獲取到更加及時的天氣資料。
白向陽在雪地裡手腳並行。
白向陽在雪地裡手腳並行。
一個不經意間拍下的影片火了。白向陽作為主人公在雪地裡手腳並行,幾乎用爬行的姿勢向前移動。白向陽有點兒不好意思,因為自己是和其他氣象觀測員同事們一起出門探測資料,只不過因為自己年輕,跑在了最前面,被後面的同事拍了下來。
今年剛畢業的白向陽,入職才不到3個月。測量氣象要素,觀察凍土,是在內蒙古地區氣象監測員的家常便飯。
“這裡極端天氣比較多,所以入職之前就做了一定心理準備。”白向陽原本就是通遼人,從6日晚上開始,他就覺得今年的雪非同一般,“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雪。”
暴雪導致了很多牲畜死亡。白向陽也聽過一些訊息,說這次暴雪對家鄉的影響很大。但白向陽這幾天都沒有回家,大雪封路,開不了車,從家走到氣象站要一個小時,他選擇睡在氣象站的宿舍裡,外面的雪持續在下,絲毫沒有停下的跡象。白向陽和同事們就只能等雪小一點兒的時候衝出門外,間隔時間長則3個小時,短則1~2個小時,用來維護檢測裝置,測量雪深,整理資料。
白向陽和同事們挖出來的一條“雪路”。
“資料更新得越及時越好。”白向陽說道,各個站點會將收集來的資料集合在一起,做統一分析。“最深的時候積雪有近80釐米。”白向陽告訴記者,路上幾乎看不到車輛,目光所及都是白茫茫一片。
9日下午雪停之後,白向陽領了清理積雪的任務。“這些都是我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每個單位都會分到一個區域清理積雪。”白向陽說道。
3
新聞+
全球變暖的條件下,為何還頻遭冷空氣侵擾?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綜合中國氣象網瞭解到,本輪寒潮實力強勁。11月5日8時至6日8時,我國北方和西北大部地區氣溫下降約8℃以上,局地降溫達到了16℃。
同時,全國日最低溫度實況顯示本次寒潮過程降溫猛、最低氣溫破冰,西北地區最低氣溫已經達到-15℃。在本次寒潮過程中,大風持續時間長、範圍廣,中西部地區風力較大,在寒潮東移南下過程中,還帶來大範圍雨雪天氣。
一場寒潮,南北方的天氣彷彿同時打開了冰箱,只不過北方開啟的是冷凍模式,南方開啟的是冷藏模式。根據氣象專家的解讀,11月出現如此強降雪的首要原因是今年下半年的這股最強冷空氣,行進到東北時,在高空形成切斷冷渦。而在地面,黃渤海附近又生成地面氣旋,將海上大量強盛的水汽輸送至東北。冷暖空氣在東北上空產生激烈交匯,造成降水量大且持續時間長。
為什麼在我們越來越多討論全球變暖的時候,卻覺得冬天越來越冷了?這能說明全球變暖有所緩解嗎?
據央視新聞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鄭志海的說法,全球變暖不僅僅體現在平均溫度的升高上,它還體現在我們天氣變化的幅度明顯增加上,在暖的時候會更暖,冷的時候會更冷,只是平均下來有偏高的趨勢。
另外這種變化還有很明顯的區域性特點。根據很多相關的研究,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我國北方地區出現強降溫事件的次數是在明顯增加的,所以這次出現寒潮來襲的強降溫過程和全球變暖的趨勢並不矛盾。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劉俏言 張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