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瀏覽手機時,看到這樣一段影片——一個滿臉灰塵的孩子站在一棟破舊的房屋前,說自己無父無母,只能幫鄰居幹活並照顧撫養弟弟妹妹,你會不會心生憐憫,想要為這群大山裡的孩子盡一絲綿薄之力?
23日,這則名為“做夢都想不到,孩子想要化肥”的影片由短影片博主“呂先生涼山行”釋出在相關平臺,瞬間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關注。然而,這則虛假不實影片實則是呂某為博取眼球,刻意讓涼山地區的孩子演繹的,而影片中的孩子實際上和奶奶一起居住在集中安置房,並享受著政策補貼。據最新訊息,呂某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傳喚,要求其立即刪除虛假不實影片,並公開道歉。
本以為是一場正能量的愛心接力,結果是一場荒誕的“賣慘”鬧劇,如此反轉著實令人震驚。這已經不是大涼山的孩子第一次以“貧窮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人為策劃、惡意擺拍、後期合成……以孩子作為弱勢群體的虛假影片不僅是在挑戰社會公眾的底線,更為這群影片裡的孩子帶來了一生無法“刪除”的精神陰影。
成長中的孩子不應該成為賺取流量的“密碼”。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構建了“六大保護”體系,而這其中,對於未成年人的網路保護,第72條明確規定:“資訊處理者透過網路處理未成年人個人資訊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和必要的原則。處理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個人資訊的,應當徵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利用孩子擺拍製作的短影片,不僅違反了法律規定,更重要的是,這勢必會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尚未成型的價值觀,給孩子們帶來“我窮”的原始思維定勢和不必要的社會關注度,進而影響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未來發展。如果釋出虛假資訊的情形達到一定的嚴重程度,還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2019年初,《網路短影片平臺管理規範》釋出,明確網路短影片平臺實行節目內容先審後播制度;2020年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釋出《關於加強網路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提出平臺要落實管建同步,對違規不良內容實現精準預警和及時阻斷。國家層面已相繼對平臺監管出臺明文規定,既然責任明晰,為何影片“賣慘”仍頻頻發生?如何提高短影片釋出者的違法成本,讓善意釋放在真實的基礎上?這值得我們深思。
對此,短影片平臺運營者可以建立稽核環節的定向篩選,以關鍵詞、內容成分等對此類影片進行二次過濾,提高稽核門檻,讓事後追責變成事前預防,如若發現使用者已經發布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資訊,應立即採取刪除、遮蔽、斷開連結等處置措施,儲存有關記錄,並向網信、公安等部門報告。同時當地政府部門和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應在事發後進行積極調查和回應,對於確實構成虛構事實的,要及時進行澄清並追究短影片釋出者的責任,確保形成違法必究的高成本短影片生產方式。
大涼山的孩子,不需要“賣慘”,只需要讓他們在山川之間自由多彩地成長,然後走出大山,再去回饋大山。這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也是我們對於這群孩子最大的善意。
來源: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