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次還原路線和軌跡來看,
凡是不好好戴口罩,
不好好採取防護措施的人感染了。”
1月24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針對上海疫情追蹤後表示:從這次還原路線和軌跡來看,凡是不好好戴口罩,不好好採取防護措施的人感染了。
2月3日下午,廣東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飛也呼籲,低風險不等於零風險。春節期間大家在放鬆身心的同時必須做好個人防護不鬆懈,堅持“防疫三件套”,牢記“防護五還要”。
“防疫三件套”是指佩戴口罩、社交距離、個人衛生;
“防護五還要”是指口罩還要戴、社交距離還要留、咳嗽噴嚏還要遮、雙手還要經常洗、窗戶還要儘量開。
特別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進入人員較為密集或通風不良的場所、到醫院就診以及出現呼吸道症狀時,都要自覺佩戴口罩,並且注意保持手衛生。
1. 為什麼要強調保持社交距離?
飛沫是新冠病毒主要的一個傳播途徑,飛沫傳播距離很短,一般在1-2米內,不會在空氣中長期漂浮。
一般咳嗽,傳播的範圍1米左右,打噴嚏,會更遠一些;即便正常說話,也會有飛沫。所以,要保持人際交往的距離。
2020年6月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的一篇研究就發現了距離與感染風險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
與感染者距離超過1米,被傳染機率為2.6%。
與感染者距離1米內則可能高達12.8%。
與感染者距離2米距離可能更安全。
這就是給大家建議1米社交距離的意義所在。而在1米距離內,就更要戴好口罩,比如乘坐地鐵較為擁擠的時候。
此外,咳嗽、打噴嚏時要遠離他人,或者用紙巾、手肘遮一下,也是這個道理。
2. 為什麼還要佩戴好口罩?
2020年6月《柳葉刀》的研究中談到,處於風險環境中時,不戴口罩的感染機率為17.4%,戴口罩後下降至3.1%,資料主要源於對家庭內部接觸以及病例接觸者的評估。
畢竟,只要我們說話,就有飛沫;只要我們呼吸,就可能吸入飛沫。
2020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發了一篇飛沫拍攝實驗結果,當志願者說出“Stay healthy”這個詞的時候,空氣中會產生大量的直徑為20~500微米的細小液滴。
說得越響亮時,空氣中產生的細小液滴越多。然而,用一塊有點溼的毛巾蓋住志願者的嘴巴後,他們再說“Stay healthy”時,產生的細小液滴數量就降到了0。
這也提示了,佩戴口罩,就可以有效防護飛沫。
鐳射顯示出一個人說“Stay healthy”時噴出的飛沫
3. 為什麼還要堅持好好洗手?
因為飛沫會附著在一些物體上,比如公共場所的門把手、個人的手機、鑰匙等。條件適合的情況下,新冠病毒會存活幾小時甚至幾天不等。
在2021年1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釋出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也談到“我們從去年就發現這樣的情況,很多暴露於冷鏈物品人員的感染,我們在冷鏈物品特別是進口冷鏈的一些海鮮產品上、外包裝上確實分離到了活病毒,證明了在汙染環境物品表面的這些活病毒是可以導致人感染的,有一定的傳播性。”
而國與國之間的貨物運輸,往往要經歷幾天、幾個月時間,這也間接證明條件合適,病毒會一直存活。
當然,以上是一個比較特殊例子。但生活中如果你在不知不覺用手觸摸了被病毒汙染的地方,接著又觸碰了眼口鼻,就可能造成傳染。由此來說,勤洗手,也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洗手也要洗對——“七步洗手”也是一直在宣傳的。
圖片來源:北京疾控
春節假期將至
佩戴口罩、社交距離、洗手、通風!
你真的做到了嗎?
來源:健康時報、國家衛健委官網、廣州日報
來源:新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