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日本福島發生特大級地震並伴隨海嘯產生,災難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停電,而冷卻水系統失靈最終致使反應堆堆芯熔燬...
這場舉世矚目的核事故直接導致福島周邊幾十萬居民被迫撤離,日本數千萬人受到影響。
就在在事故9年後,日本決定將輻射汙染處理水排入連通世界的大海里。
據多家日媒報道,日本將最快於近日宣佈這個重大決定!
而這也意味著,上百萬噸還具有放射性的核廢水,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自由暢行於各大洋…
這個決定最早始於去年9月,當時日本前任環境大臣首次對外界公開表示,將會考慮把儲存在核島核電站的大量核廢水“直接排入海洋”,
他們當時表達了對這事的無奈,核廢水自事故發生後一直儲存在核電站廠區巨大的圓柱形儲蓄水桶裡,裝滿了上千個水桶,但是因為廢水仍以每日170噸的速度產生,這個儲蓄系統的容量將在2022年夏天耗盡。
而在當地增加儲蓄水桶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管道設計問題”。
於是,他們考慮將廢水直接排入海洋,利用世界水庫的稀釋能力化解危機。
訊息一出,意料之中地遭到了全球人民的極力反對。
帶有放射性的核汙水敢排到海洋裡?誰能接受這個不顧風險的決定……
不過反對聲最盛的還是日本本國的漁民:
“這樣一來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從日本進口海產品了!”
而他們的擔心已經部分應驗,核島事故後,韓國就禁止從該地區進口海鮮,並多次表達了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擔(嫌)憂(棄)。
在全球口誅筆伐下,日本這個“膽大妄為”的想法就暫時偃旗息鼓,沒了動靜。
然而過了2個月之後,日本政府的口風就完全變了:
“考慮了很多選項,但除了下定決心排除、稀釋,幾乎沒有其他選擇。”
不久後,日本的學者和研究人員也開始為政府站臺,紛紛表示這麼做其實是…“完全可行”的。
專家小組在今年一月表示將廢水排入大海是一種“可行選擇”,而原因就是,全世界在執行的核反應堆其實都是這麼做的:
“蓋在海岸邊的各國核電廠,不單單是日本的,都經常會將含有氚(一種放射性元素)的冷卻水排入海洋中。”
他們表示,這種元素雖然看起來是放射性元素,但其放射性是各大放射性元素中最低的一種,並不會對人類或海洋生物造成任何傷害。
而這事也得到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的支援,2月份的時候,對方在訪問福島工廠時表示將核廢水排入海洋“符合行業的全球時間標準”:
“這是在全球範圍內的核電站釋放水的一種常用方法,即使它們不在緊急情況下。”
……
在有了專家們的背書後,一個政府小組委員會也接著報告說,將廢水釋放入海或將其蒸發進大氣環境是“現實的選擇(realistic choice)”。
而到了疫情鬧了大半年的現在,日本官方基本已經把這事板上釘釘,態度十分一致。
新首相表示,希望在政府訪問福島工廠期間就如何處理這些廢水“儘快作出決定”。
內閣官房長官表示,“我們不能推遲處理廢水的決定,因為我們要及時保證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退役。”
儘管日本全國漁業合作社聯合會在和他會晤時表達了對此事的堅決反對。
但政府保證,他們將成立一個小組,採取措施和福島縣政府官員以及當地漁業一起解決當地漁業前景擔憂。
據日媒報道,釋放廢水的決定可能將於近期公佈,而釋放最早可能從兩年後開始,因為建設管道和實施監測的技術問題,這100多萬噸廢水整個排放入海的過程可能要耗費兩年時間。
但問題是,除了將廢水排放入海,日本真的已經“別無選擇”了嗎?
而聽起來已經無毒無害的核汙染處理廢水,真的像專家們所說一樣沒有絲毫生態影響嗎?
事實上,各大核工業大國都對核廢料的處理有著嚴格規定——
要麼陸地或者海洋深埋,等待放射源元素逐漸衰變,減輕對環境危害;
要麼建立儲蓄水桶,長期儲蓄這些難以處理的廢水;
再要麼,就是排入大海或者使之變成蒸汽進入大氣,讓大氣代替海洋幫助放射性元素稀釋。
而日本選擇了第三種手段——最不費力的手段…
不過對於第一個選項,日本可能確實是地盤不夠大,美國澳洲等國就是優先考慮把核廢料完全密封深埋入荒無人煙的無人區。
而核廢水有沒有危害,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家心中可能已經有了答案。
在現有技術下,大多數放射性同位素可以透過過濾去除,但是氚,成了人類技術無法攻克的難關。
氚的放射性確實不算同類中很強的,在微量情況下它不足以立即對人體和其它生物造成傷害。
但是長期的腸胃積聚後,這種可以忽略不計的影響,就不好說了。
而日本要往全球海洋中排放的,是上百萬噸含有這種元素的廢水…
一家瑞士的實驗室曾在福島事故後一年多對歐盟超市的太平洋金槍魚和日本綠茶進行了檢測,結果意外發現其中含有相當劑量的放射性元素銫131和銫134。
來自太平洋的金槍魚,和來自日本的綠茶,這之中和福島核洩漏的關聯,誰也說不清,但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而在2015年,有研究人員在英國和加州海岸附近發現了福島核汙染跡象。
核洩漏,不僅是當時一時的災難,更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深遠危機。
在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後,被認定為由此導致的永久性殘疾的人數(以及他們的孩子)從1991年的200人,增加到1997年的64500人,再增加到了2001年的91219人。
20多年後,一份名為《切爾諾貝利的遺產:健康、環境和社會經濟影響》的科學報告顯示,最終預計將有4000人因此死亡。
日本政府堅決的態度,和號稱的“無毒無害”到底站不站得住腳,也可以從核島事故後這些年他們的所作所為裡看出些端倪…
福島核電站的負責機構是東京電力公司,當年事故發生後,他們遲遲無法進行受損核電站封爐工程,導致福島周邊大片地區的耕地、飲用水遭到汙染。
他們對民眾宣佈的放射水汙染讀數也比實際值低得多,還出現過拖延公開對自己不利報告數月的醜聞,甚至後來這個公司還冒領政府災後補助款…
但對於這麼一個負責機構,日本政府如今允許其以最低成本和最簡便方式處理核廢水…
而日本政府在核事故後的所作所為也飽受詬病。
根據多國媒體報道,多年以來,其實日本早就偷偷向國際海域排放核汙水了!
資料顯示,從2017年以來,福島海域向韓國領海排放的核汙水高達128萬噸,
美媒也報道,日本在事故後三年每天向太平洋排入數百噸的核廢水。
2014年法國媒體也揭露,在法國記者潛入福島事故後居民區後,他們發現了和政府所說的完全不同的情況。
當地政府設立的檢測儀顯示輻射劑量為每小時11微西弗,然而記者自帶的儀器檢測結果卻顯示為40微西弗。
在此後的採訪中,更有少數地區高達300微西弗,遠超過安全值。
記者採訪的一位福島地區家庭旅館老闆也告訴他,因為旅館距離核電站超過30公里,他們不但沒有被劃入災區,還在3年中必須在沒有任何營收的情況下向政府繳納高昂營業稅。
而記者發現,這裡的核輻射劑量也遠超安全值…
記者接著順藤摸瓜找到製造這些“問題檢測儀”的供應商,供應商表示政府在事故後一年找到他們,希望按照他們的要求修改檢測儀的部分引數,使得儀器“不那麼靈敏”…
更讓人震驚的,是當地一位母親對記者表示,自己9歲的兒子在事故後出現了明顯的核輻射症狀:
頭髮掉光、體質變差,而官方卻只給他們開具了沒有受到任何核輻射影響的等級證明書,級別顯示他一點事都沒有…
而事故後幾年間,時任首相的安倍還發布了重啟災難關閉的數十座反應堆,並可能在未來建造新反應堆的計劃書,和期待無核化的日本民眾的願望截然相反…
看來日本政府這次是主意已決了。
就是不知道世界各國會不會也跟著倒黴,為這種行為買單了...
【來源:深圳衛視】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