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月30日,“聖雄”甘地在比爾拉公寓與信徒們舉行晚禱會時,被印度教徒刺殺至死。那麼問題來了,甘地是印度國父,又是一個非常虔誠的印度教徒,按理說要他死的也應該穆斯林,而不是印度教徒。
可為何刺殺他的是印度教徒而不是穆斯林?這就要從印度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仇恨說起了。印巴分治之前,兩宗教之間的矛盾已經非常尖銳了。1946年8月16日,在加爾各答舉行的穆斯林抗議活動中,引發了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的大仇殺。
仇殺持續近24個小時,造成5000人死亡,2萬人受傷。教派流血衝突還波及到比哈爾、孟買等地。而在印巴分治過程中,最大的一次教派衝突,死亡100萬人以上。在印度,占人口多數的印度教徒揮起大刀,砍向鄰近的穆斯林。
在巴基斯坦,穆斯林們也對印度教徒進行血腥的屠殺,掠奪他們的土地和財產。成千上萬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離開原來的居住地,進行大遷徙,到了1948年,流落在印巴各地的難民近1000萬。
面對錯綜複雜的宗教矛盾和教派衝突,甘地呼籲團結。他主張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是和平相處於一個國家甚至一個民族的概念之內的。他希望不管什麼教徒,都是朋友兄弟,同樣懷著良好的願望,大家能夠重新修好,重建家園。
而且,甘地還要印度教徒停止屠殺行動,為自己的行為懺悔贖罪。後來,身為印度教徒的甘地,居然經常冒著生命危險走訪怒火熾盛的穆斯林村鎮。深入穆斯林家庭,好言勸慰他們,告誡他們,說人類唯一值得的復仇行動就是以善報惡。
可是,甘地的這些善意卻讓一些印度教徒非常反感。那些印度教徒罵他敵我不分,是個叛徒。後來,在印巴分家過程中,有2億多美元原本是該分給巴基斯坦的。但在兩國鬧僵之後,印度拒絕把這一大筆錢交給巴基斯坦。
於是,甘地利用自己絕食的方式,迫使印度總理尼赫魯把這筆錢歸還給了印度。為此,甘地還說:“我是印度教徒,我也是穆斯林。”當然了,他這話是沒錯的。因為在甘地心裡,印巴兩國決不能獨立,一定要重新統一起來,實現民族大同。
然而,在某些印度教徒看來,甘地身為因故國父,身為印度人,身為印度教徒,卻處處維護穆斯林,為穆斯林著想。他無疑是個賣國者,也是叛教者。所以,甘地會被印度教徒刺殺而死,倒也不奇怪。畢竟印度教徒也是非常狂熱的。
甘地死後,無數的印度教徒與穆斯林沉浸在哀痛與悲傷之中。一位百姓這樣悲嘆道:“聖賢業已涅槃,何時才能降臨一位像他那樣的偉人?”(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