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淪為“美國公廁”的背後是美國公共服務的缺失

20年前,時任紐約市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被民眾建議修建更多公共廁所,而他當時的回答預測了美國大多數人幾十年來使用公廁的方式:“這裡有足夠多的星巴克,可以讓你用衛生間。”

事實上,星巴克等眾多私營企業多年來也確實參與了公共服務事業,提供他們的公共廁所,地方和州政府實際上是把公共服務外包給了私營企業。然而現在,這家咖啡連鎖店公開拒絕成為美國的公共廁所。

星巴克淪為“美國公廁”的背後是美國公共服務的缺失

上個月,星巴克臨時執行長霍華德·舒爾茨表示,公司可能無法繼續開放衛生間,“很多人來星巴克上廁所,導致員工出現了日益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並對顧客構成了威脅”。舒爾茨說:“我們必須加固門店,為員工提供安全保障。出於安全考量,未來星巴克的廁所可能將不再向非店內消費者開放。”

由此一來,星巴克的表態更凸顯了美國地方、州和聯邦政府對於擴建公共廁所的迫切需要。

美國人公共場所“內急”問題難以解決,公廁數量短缺嚴重

據報道,在美國,連上公告廁所的地方都不夠,更不用說乾淨、安全、資源齊全的設施了。對於那些流浪漢、在路上奔波數小時的快遞員,以及有健康問題或殘疾的人來說,缺乏公共廁所是一個可怕的問題。女性在衛生間排隊的時間通常也比男性長。

對此,聯合國衛生與全球水資源執行長卡塔琳娜·德·阿爾伯克基(Catarina de Albuquerque)表示:“這是一場持續的衛生危機,它凸顯了美國的不平等和邊緣化問題。與食物、水和住所一樣,獲得安全的衛生設施也是一項基本人權。”

2011年,德阿爾伯克基為聯合國評估了美國的水和衛生服務,研究發現,儘管美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公共廁所的供應嚴重不足”:平均每10萬人只有8個公廁,其數量與波札那相同,而冰島以每10萬人有56個廁所的數量位居世界第一。

星巴克在廁所問題上的立場

幾十年來,這家咖啡連鎖店一直是那些急需上廁所的人的“最佳解決方案”。2004年,《紐約時報》的一名記者為參加紐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人們寫了一篇半開玩笑的指南,他稱:“沒有公共廁所是這座城市的恥辱。建議遊客像當地人一樣去星巴克上廁所。”

對於星巴克來說,向公眾開放衛生間有助於星巴克品牌為更多人知曉,同時也是吸引潛在顧客的好方法。坦普爾大學(Temple University)歷史學家布萊恩特·西蒙(Bryant Simon)直言:“星巴克靠維護廁所賺錢。他們受益於政府在公共服務方面的缺失。”

但允許免費使用洗手間往往會給星巴克員工帶來負擔。2011年,《紐約時報》曾報道過星巴克咖啡師因“厭倦了顧客和一些非顧客的人把廁所弄得一團糟”,就直接把廁所鎖起來不讓使用。這也為如今星巴克不願開放衛生間埋下了隱患。

美國公廁危機仍在繼續

長期以來,公共廁所的數量都是美國的政治戰場。而美國是如何陷入這個難題的,目前仍沒有明確的答案。

19世紀末20世紀初,公共廁所開始在美國興起。在此之前,美國隨地小便很常見。在城市裡,酒吧廁所往往是唯一的選擇。歷史學家彼得·鮑德溫(Peter Baldwin)曾在一篇期刊文章中寫道:“男人隨地小便,是街上的日常景象。女士們在人行道上經過時,經常會看到一些不雅行為。”

鮑德溫說,在1920年禁酒令生效之前,美國不少城市競相修建公共廁所,以防止酒吧關閉帶來的不便。在隨後的幾十年裡,由於高昂的維護成本、預算不足、犯罪和其他因素,地方政府便關閉了很多公共廁所。

隨後,私營企業開始填補這一空白,比如加油站、麥當勞,以及像星巴克這樣連鎖店紛紛開設公共廁所,人們瘋狂湧入這些店裡解決自己的“內急”。但現如今,公共廁所的問題又擺在了政府的眼前,是擴建廁所數量,還是繼續聯合其他私有企業解決人們的需求?無論如何,這場“廁所之戰”仍將繼續。

九派新聞實習記者 陳夢婷

【來源:九派新聞】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34 字。

轉載請註明: 星巴克淪為“美國公廁”的背後是美國公共服務的缺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