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09位烈士,祖國來接你們了

由 舒培榮 釋出於 綜合

魂歸故里,英靈永存。今天上午,第八批共109具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相關部門在瀋陽舉行迎接儀式。儘管迎骸活動已舉行多次,但每次都引起全國高度關注,那麼這一回又有哪些鮮為人知之處,體現了祖國和人民對英雄怎樣的思念與崇敬?就讓我們深入現場,去品讀迎接英烈背後的感人細節吧。

兩架完成護航任務的殲-11B系列殲擊機帶彈拉煙致敬。馮雁 攝(下同)

英雄接英雄

這次活動的一大特點是“英雄接英雄”。赴韓迎接英靈的是編號20048的國產運-20運輸機,就寓意它執行第八次迎接烈士遺骸任務,該機所在的空軍某師是去年馳援武漢抗疫的“最美逆行者”。當時,包括運-20在內的空軍機群僅用19小時就把近500名的軍隊醫護人員從多地送入武漢,進駐火神山醫院,接著一刻不停投送重點物資,最繁忙時,每三分鐘就有一架運-20呼嘯而至,運-20機頭與機場航站樓“同框”的鏡頭至今仍烙刻在武漢人民心裡。這次出動,20048號機組更全力以赴,他們在飛行方法、出境事宜、禮儀外交等具體事項都做好萬全準備,連機艙內用於固定棺槨的限制框都加裝緩衝材料,目的是確保每個棺槨都在飛行中安全平穩,體現新一代軍人對志願軍先輩的尊崇之情。機組裡,才30歲的飛行員連書文是最年輕的,他說:“作為一名飛行員,駕駛著祖國最先進的運輸機,接運第八批烈士遺骸歸國,我感到這是無比崇高的事情。”

完成迎接志願軍烈士遺骸任務的運-20專機透過“水門”

“坐”著運-20歸國的志願軍烈士抵達祖國懷抱的那一刻,還遇到特殊的禮兵——兩架奉命護航的殲-11B殲擊機。當運-20進入我國領空時,久已等候的戰友立刻迎頭趕上,確認專機編號和任務性質後,兩架曾多次執行重大戰備任務的殲擊機調整飛行高度、速度以及航姿,以威武的戰鬥隊形伴隨運-20兩側,就像張開的左膀右臂,託舉著英靈回家。要強調的是,殲擊機和運輸機速度差較大,如何加入編隊、如何保持姿態等都有講究,尤其殲-11B配合運-20低速穿雲時,很容易出現空速管結冰,既把握好編隊儀容,又防患未然,更考驗著飛行員技能。但從現場畫面看,一切都那麼完美,11時20分許,編隊接近瀋陽桃仙國際機場,殲-11B率先降低飛行高度到約300米,以30×30米的密集編隊從機場跑道上方先期通場,而運-20開啟襟翼,亮起著陸燈,發出“我們到家”的訊號,而現場也響起悠長的小號樂曲,顯得莊重肅穆。11時26分許,當運-20專機平穩著陸,穿越表達崇高敬意的“水門”,低空轟鳴的兩架殲擊機再度拉煙通場……這是祖國給予烈士歸國的禮遇和告慰。

不忘“化鐵爐” 不忘烈士魂

作為此次迎接工作的政治前提,7月26日,中韓有關部門經磋商達成共識,明確9月1日在韓國舉行志願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1226件)裝殮儀式,9月2日進行交接,在友好協商、務實合作的精神下共同妥善做好工作。韓聯社記者在8月30日13時許就拍到中國空軍一架編號20048的運-20運輸機降落永宗島上仁川機場的鏡頭,韓方空管和地勤都給予積極協助,並在專機與仁川“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臨時安置所”之間建立快速通道,確保任務萬無一失。此次歸國的志願軍烈士遺骸是在過去兩年發現的,分佈在漣川、鐵原、華川、洪川、義王和朝韓非軍事區等六處,這都是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相持階段雙方爭奪最激烈的區域,有“化鐵爐”之稱,不少志願軍將士血灑疆場。韓國《東亞日報》披露,過去20年,韓國軍方遺骸挖掘事業團已找到1.2萬具不同國籍陣亡者遺骸,尤以當年戰事激烈的江原道、京畿道、慶尚道居多,但考慮到志願軍曾經的作戰範圍,韓國重點對三八線附近華川至鐵原一帶發現的骸骨進行重點鑑定,以確認其是否為中國國籍。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遺骸挖掘與鑑定認親,終極目標是讓每具遺骸都能找回自己家人,回到他們懷抱。本世紀頭十年,韓方遺骸挖掘工作主要透過比對檢測遺屬和遺骸的DNA是否一致,後來才引進線粒體基因檢測、Y染色體短串聯序列重複基因分析等更先進的方法。另外,他們還專門成立遺骸身份鑑定中心,法醫學、考古學、生物學等各領域的專業人員利用光譜儀、3D掃描器和X光機等裝置對身份進行檢查驗證。

迎接英靈的20048號機觸地滑跑瞬間

曾參與志願軍遺骸挖掘工作的原韓方事業團挖掘一課隊長吳勝來(音)回憶,若在現場透過遺物辨別推斷出遺骸屬地,確認是韓軍遺骸的話,會直接放進紀念箱,可以判斷為朝鮮人民軍遺骸,則埋葬在坡州墓地,如果是中國人民志願軍遺骸,則會送還給中國。而長期從事志願軍歷史研究的上海社科院學者王泠一指出,隆重舉行迎接志願軍烈士遺骸活動,其目的就在於追尋先烈,追尋那心中的崇高,“為國獻身的英雄,是將生命價值發揮到頂點的人。我們仰望先烈,就是淨化自己的靈魂”。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