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風暴眼》出品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決定在頓巴斯地區開展特別軍事行動,俄羅斯烏克蘭衝突升級。戰爭爆發後,我國作為烏克蘭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國,國人不免關注起中資企業如今在烏克蘭的狀況。
曾經與我們“瓦良格號”、經貿往來密切的烏克蘭,擁有多少來自中國企業的投資?主要分佈在哪些領域?戰爭之下,中資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會受到哪些影響?本期《風暴眼》將從不同投資領域入手,為大家梳理中國企業在烏克蘭的投資歷史與現狀。
核心提示:
1、2018年才剛剛開啟“4G時代”的烏克蘭,據愛立信預測至2024年才能達到50%的4G使用者比例,同時烏克蘭境內的通訊網路建設,幾乎都是由華為“獨佔”。手機方面,則是小米以33.3%的市佔率“一騎絕塵”;
2、能源領域:有國內企業將烏克蘭定為四大市場”基本戰略佈局之一。近年在能源領域的投資多為風電,有相關企業在烏克蘭的市場佔有率將超過20%;
3、農業領域多為大型國企牽頭佈局,民營企業業務有限,但受烏克蘭局勢或烏克蘭政府自身影響,大多專案被“擱淺”、“暫緩”或因違約而被起訴;
4、“馬達 西奇”案後,中方因烏毀約行為投資興趣驟降,此外由於俄烏緊張關係,烏國內政治局勢不穩定,使得國內企業近年來一直對烏克蘭缺乏投資興趣。中國商務部2013年度《對外投資合作國別指南》中曾將烏克蘭形容為“國內政府部門貪腐嚴重,工作效率低,灰色經濟盛行,對吸引外資缺乏鼓勵措施”。9年過去,烏克蘭似乎仍如是。
資訊通訊領域
華為一家獨大,小米佔據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
作為相對比較“新”的領域,中國企業在資訊通訊領域的建樹頗多,其中尤以華為、小米為先。
烏克蘭通訊行業本身發展較晚,距西方先進國家水平有較大差距。
2018年,烏克蘭移動運營商才拿到4G運營許可證,正式啟動4G網路。其中華為公司,正是烏克蘭三大移動運營商Kyivstar、Vodafone、Lifecell最大的供應商。
此前,基輔地鐵常年只有2G網路覆蓋,無法滿足增長的通訊需求。基輔以及最近在新聞中頻頻露臉的哈爾科夫的地鐵4G網路建設,均由華為承包。
不過據愛立信預測,烏克蘭2024年前不會啟動5G ,愛立信在報告中預測,2024年前烏克蘭4G使用者比例將達到50%,3G達到42%,距5G時代還較為遙遠。
除了移動運營裝置外,華為和中興佔據了烏克蘭固網裝置78%以上的供貨份額,烏克蘭持有資產第二大的私有銀行及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JSB Pivdenny 銀行,採用的就是華為儲存提供的技術。
但在21年6月30日,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正式裁定,將中國華為和中興通訊列為“美國國家安全威脅”後,烏克蘭政府也緊隨其後,除了撤銷此前與華為合作建立“智慧城市”的專案,還要求外交部及多個政府機構拆除所有華為裝置,此舉被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盛讚為“這些都是明智的決定。”
此外,在國內常常被忽視的路由器“巨頭”TP-LINK,則佔據了烏克蘭路由器市場70%以上份額。
據IDC資料顯示,聯想在10餘個歐洲國家取得PC市場份額第一名,其中烏克蘭市場更是多年蟬聯銷量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時,聯想手機還是烏克蘭手機市場僅次於三星的第二大品牌,但如今在手機市場已被小米、華為、oppo等國產品牌後來居上。
2016年第三季度,小米宣佈進入烏克蘭市場。
以Redmi 4A售價僅2099格里夫納的“極致價效比”,吊打了同年三星推出的Galaxy A8——後者根據儲存配置不同,售價在Redmi 4A的3~6倍左右。
此後僅一年時間,“新玩家”小米的烏克蘭市佔率即達到了17%,僅次於三星,進入烏克蘭市場兩年後,小米手機又以26.7%的市場份額擊敗三星,成為烏克蘭第一大手機品牌。
根據statcouneter的資料,目前小米在烏克蘭的市佔率為33.3%,可謂一騎絕塵。
此外根據IDC的資料顯示,烏克蘭人更偏好於低於200美元的手機,低價位智慧手機在烏克蘭的份額不斷激增,小米手機的“實惠”是受烏克蘭使用者青睞的主要原因。除小米外,華為、oppo、realme等國產品牌也在烏克蘭市場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不過近期由於俄烏衝突,原本小米公司定於2月24日在烏克蘭舉辦的Redmi Note 11的釋出會已被取消,此前小米曾為這款產品的宣發進行了全面預熱。
這次“意外”也讓小米國際市場部市場總監臧智淵當時在微博上大吐苦水。
但整體來說,行動通訊、運營等裝置因其本身產業鏈並不一定分佈在當地,整體受烏克蘭局勢影響不大。
能源領域
整體生產經營正常,近年主要投資多為風電
常年受俄羅斯天然氣“卡喉嚨”的烏克蘭,在能源領域與中國合作頗多。除了傳統化石燃料外,中烏在風能方面的合作尤其突出。
在所有烏克蘭投資能源領域的中國公司中,當屬中國電建的投資額度最大。
2021年4月,中國電建與烏克蘭風場有限公司(Wind Farm LLC)簽署了烏克蘭尼克爾斯克和曼古斯區800MW風電專案合同,合同金額為9.99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為67.16億元。
該專案位於烏克蘭頓涅茨克州馬裡烏波爾市,主要內容為建設總裝機800MW的風電場、330KV升壓站及外送線路的設計、採購、施工、安裝,除錯、試執行等工作。專案總工期32個月,質保期24個月。
不過由於烏克蘭當地局勢持續動盪,該專案一直還未實施,在此前《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中,中國電建方面曾回應:“之前這一合同中,我們是作為ETC總承包商,目前這個合同在烏克蘭還沒有開始實施,而且我們也還沒有任何注資的行為,所以對我們的影響非常非常小,基本沒有影響。”
對於上述專案的後續計劃,中國電建方面表示,“考慮到那邊(烏克蘭)的形勢,所以合同可能後面會牽涉一個再籤的問題,會考慮進一步的情況。”
此外,在烏克蘭積極佈局風電領域的公司還有金風科技和龍源電力。
2019年,金風科技正式進入烏克蘭市場,被其視為順應全球市場發展潮流,促進對外新能源合作的成功實踐。
2021年9月,金風科技成功簽約烏克蘭佐菲亞(Zophia)337.5MW風電專案和烏克蘭奧恰科夫(Ochakov)288MW風電專案專案計劃於2022年底完工。專案建成後,金風科技在烏克蘭的市場佔有率將超過20%。
然而,在俄烏局勢之下,金風科技也不得不作進一步打算。
2月24日,金風科技回應表示,公司在烏克蘭市場有部分機組訂單,目前交付基本按照計劃進行,公司正持續關注當地局勢,相關情況有待進一步評估。
龍源電力,則是經原國務院經濟貿易辦公室批准,由原能源部直接管理,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註冊登記的全民所有制企業。
據悉,龍源電力在烏克蘭有風電專案,即烏克蘭尤日內風電專案,該專案位於烏克蘭西南部敖德薩州,靠近黑海,2022年1月份發電量已經達到28777兆瓦時。
該專案是國家能源集團在歐洲投資的第一個專案,被視為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2021年6月底,龍源電力烏克蘭南方風電專案開工建設。據悉,這將是龍源電力海外最大單體風電專案。南方風電專案位於烏克蘭西南部尼古拉耶夫州,靠近黑海,與龍源電力尤日內風電專案直線距離僅60公里,專案擬安裝60臺4.8兆瓦風機,總容量為28.8萬千瓦,預計2022年底投產。
目前,龍源電力回應稱烏克蘭風電場目前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另外,我國最早專業生產風機塔架的公司之一的泰勝風能在烏克蘭也有商業專案,其發往客戶Vestas在烏克蘭和澳洲專案的陸上風電產品共11271.81萬元尚在運輸途中,佔發出商品期末賬面金額比重93.03%,為公司2021年9月末發出商品主要專案。
公告顯示,客戶Vestas自2018年起始終為泰勝風能前五大客戶,2018-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泰勝風能向該客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3.45億元,4.21億元,3.51億元、1.79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23.43%,18.98%,9.75%,7.65%。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談及烏克蘭專案的實施情況,泰勝風能回應稱,在烏克蘭的專案絕大部分已經在去年交付完畢,只剩下一點點尚未交付。“大概4臺產品的樣子,我們的交付方式是,只要把產品運到貨運港口即可。”
對於烏克蘭專案在公司主營業務中的佔比,上述人員表示,“還沒有統計出來,因為2021年的財報還沒出來。”
在互動易上,泰勝風能也曾回覆投資人問訊,公司銷往烏克蘭的訂單適用FCA、FAS在國內碼頭交貨,基本按計劃履行,目前已接近尾聲,總體來看,烏克蘭局勢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沒有重大影響。
另外,主要從事石油、天然氣、煤層氣開採及相關工程技術服務等的貝肯能源,也在2021年半年報中將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和海外烏克蘭列為“四大市場”基本戰略佈局之一。
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貝肯能源在烏克蘭地區實現收入2.23億元、1.55億元,分別佔總營收的比例為23.79%、35.81%。
同時,貝肯能源在烏克蘭地區業務的毛利率也偏高,2021年上半年達到了28.52%,而同期其在中國北疆、西南地區的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7.93%和21.36%。
貝肯能源最早於2017年進入烏克蘭市場,當年7月在Kharkiv(哈爾科夫)、Poltava (波爾塔瓦)等地區陸續中標,中標金額按當時匯率換算接近4億元人民幣,佔其2016年營業收入的四成。
2018年4月,貝肯能源在烏克蘭天然氣鑽採專案投標中中標希伯林卡(Shebelinka)氣田五個區塊的鑽井工程服務合同,合同執行期為三年(2018年-2020年),金額為1.15億美元。2018年8月在烏克蘭希伯林卡同一地區,貝肯能源又增加一箇中標專案,金額為2259萬美元。
2019年8月,貝肯能源在烏克蘭的全資孫公司——貝肯能源烏克蘭公司與烏克蘭哈里伯頓公司(Halliburton Ukraine LLC)簽署《BACK TO BACK SUBCONTRACT AGREEMENT》(側鑽專案背靠背合同),提供3部850HP修井機用於側鑽服務,合同期約1年,合同金額1980萬美元。
自俄烏危機以來,陸續有投資者向貝肯能源提問:“請問公司營收是否會被俄烏局勢影響?”“貴公司在烏克蘭的鑽井專案是否有影響?烏克蘭工人停工了嗎?”
對此,貝肯能源回覆稱:公司在烏克蘭的部分作業專案由於客戶現場人員撤離出現短暫停工情況。公司人員和固定資產所處狀態目前相對安全。公司正密切關注局勢變化,並對後續業務影響進行評估。
農業領域
資源豐富、國企為主,民營企業在烏業務有限
烏克蘭農業資源豐富,據《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烏克蘭2020版)》,烏克蘭黑土面積佔世界黑土總量的27%,農用地面積4273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55.5%,2019年第一產業產值約佔GDP的9%,是全球第一大葵花籽油出口國、葵粕出口國,第三大谷物出口國、第三大菜籽、核桃出口國,第四大大麥和玉米出口國,第六大大豆出口國,素有“歐洲糧倉”之稱。
此外烏克蘭農業市場開放程度高,國際大型機構投資活躍。其中與中國的合作專案大多以中國大型國企牽頭,但據鳳凰網《風暴眼》記者根據公開資料研究,大多有關農業的專案或“暫緩”、或“擱淺”、或“違約被起訴”。雙方整體在農業方面還是以商品買賣為目的純商業貿易為主,合資專案有限。
2008年,北京同鑫會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王世渝就曾與烏克蘭國家農業部部長在烏克蘭中國大使館簽署框架協議,計劃分三期收購烏克蘭國家農業公司約60%的股份,專案資產包括100多萬公頃的土地面積,用王世渝的話說就是“等於增加國土面積3‰的耕地”。
並且烏克蘭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但人口稀少、農業機械化程度低。中國則是地少人多,農業的耕種水平和機械化程度都比較高,天然地與烏克蘭存在互補性。
但專案因為“找了中國所有涉農機構單位談,中糧、中國農業發展集團、全國供銷社、北大荒、山東、重慶糧食集團,甚至中投,都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被拒絕了”,最終不得不作罷。
不過從2011年開始國和烏克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大型國企還是來到了烏克蘭,開始瞄準烏克蘭的大型基建和農業專案。
2012年,國機集團旗下中國成套工程有限公司與烏克蘭國家食品糧食集團簽署《農業領域合作通用合同》,按照合同,烏方需向中方連續供應15年、總量約8000萬噸的穀物,以換取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的30億美元貸款。
但據2014年俄羅斯之聲報道,中國向倫敦國際仲裁法院發起訴訟,要求烏克蘭賠償30億美元的損失。因為按照約定,烏方本來應該提供價值15億美元的穀物發往中國。但烏方卻用中國的錢把生產的穀物“倒賣”給了其他國家,中國運營商只得到了價值約1.53億美元的穀物。
同時,在2012年,國機集團子公司中國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曾與烏克蘭UkrLandFarming PLC.公司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確認合作專案金額預估為41.29億美元。
公告顯示,烏克蘭ULF公司為專案業主,中工國際則作為總包商實施專案,合作範圍包括新能源發電專案、糧食港口建設專案、禽畜飼養場專案以及建立拖拉機組裝廠和農機裝置銷售和租賃等專案。
在2015年,受克里米亞危機影響以及烏克蘭政局不穩的原因,此合作專案被中工國際暫緩,原本計劃待烏克蘭局勢穩定後,雙再方將根據情況協商繼續推進相關專案的合作。但此後,有關雙方合作的新進展便再無公開訊息。
比較成功的案例,則是中糧集團在烏的投資。
2016年5月19日,中糧集團全資子公司中糧農業在烏克蘭投資7500萬美元建設的DSSC碼頭正式投產。
中糧集團烏克蘭公司尼古拉耶夫碼頭
該碼頭位於尼古拉耶夫海運商業港,由中糧農業全資持有和運營,出口經營品種為玉米。碼頭總吞吐量為250萬噸/年,倉儲能力14.3萬噸。
DSSC碼頭建成投產後,即成為烏克蘭最先進的農產品中轉設施。
此外,中糧農業還透過完成對烏克蘭來寶集團的全部股權收購,並因此成為烏克蘭第二大植物油出口商,年經營量30萬噸,市場份額25%。。目前,中糧集團在烏克蘭進行玉米、小麥、大麥等品種的糧食收購和貿易,出口至北非和地中海、伊朗、東南亞、歐洲,年經營量150-200萬噸,市場份額約8%。在烏克蘭當地建設葵花籽加工廠,年壓榨量30-40萬噸,市場份額約4%。
目前,尼古拉耶夫已有俄軍攻佔,據當地華人提供的資訊,尼古拉耶夫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情況一切正常,沒有受損。但在戰爭狀態下,及土耳其不斷暗示將對黑海海峽通行設限的狀態下,港口營運狀態應該受到了較大程度影響。
除中糧外,其他企業在烏農業領域的業務開展有限。
2019年10月17日,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蘇墾農發)釋出公告稱,擬收購烏克蘭農作物種植公司PROMIN—12,圍繞種植、貿易、加工、倉儲物流等尋求在烏克蘭的業務合作機會,以進一步增強全產業鏈發展優勢。
2021年3月16日,蘇墾農發公告稱,擬投資500萬美元在烏克蘭設立全資子公司蘇墾(烏克蘭)有限責任公司,打造集糧食種植、貿易物流、加工倉儲、投資、公共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業務平臺。
2022年1月26日,蘇墾農發曾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透露,公司穩妥推動設立蘇墾農發烏克蘭公司的相關工作,目前已完成專案境內所有審批流程,境外相關工作尚未開展。
但實際上,蘇墾農發的專案一直處於籌備過程中,但目前還沒有注資成立。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後,蘇墾農發相關負責人回應因疫情以來投資團隊難以出國考察,烏克蘭地區政治局勢也不穩定,該專案實際上處於中止階段。
另外,主營除草劑、殺蟲劑和種子處理劑等的上市企業潤豐股份,1月份曾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回應投資者稱,公司於2021年初在烏克蘭組建了當地市場拓展團隊,自當地團隊成立後,業務得以大幅快速成長,2021年出口該國金額約1200萬美金。
俄烏衝突後,潤豐股份證券部相關人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烏克蘭局勢惡化對公司暫時沒有什麼影響。“我們在烏克蘭的銷售比重本來就很小。並且如果它(烏克蘭)真的有戰事或者什麼的話,它(烏克蘭)更會優先保障農業,所以對我們這個基礎行業(來說),影響估計不是特別大。”
馬達 西奇收購案
烏方毀約,制裁中企,已成“爛賬”
此外,除糧食、能源等大宗商品貿易密切相關的投資活動外,國人最廣為關注的在烏投資,當屬近年來不斷受政治影響的馬達 西奇收購案。
馬達 西奇公司,位於烏克蘭扎波羅熱市,是世界知名的發動機生產商,主營開發、製造、維修和維護用於飛機和直升機的燃氣渦輪發動機及工業燃氣渦輪機,號稱“動力 沙皇”。
作為蘇聯時期“航空工業的心臟”,馬達 西奇公司一直對世界各國航空工業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力。全球大概120個國家的飛機和直升機的發動機都來自該公司,曾號稱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An-225的發動機也出自於此。
但繼承了前蘇聯的技術“遺產”發展並不順遂。進入新世紀以來,烏克蘭航空工業一直在美、歐、俄的夾縫中煎熬求存,馬達 西奇公司的訂單也主要來自俄羅斯、中國和印度,其中尤以俄羅斯為主,出口比例甚至達到70%。
隨著2014年俄烏關係因克里米亞事件惡化,馬達 西奇公司的訂單量迅速減少,又因為技術體系不同,馬達 西奇公司幾乎很難開拓西方市場,幾乎陷入破產。
為此,烏政府親自出面為馬達 西奇尋找境外買家,其中中資企業北京天驕航空產業投資公司成了烏克蘭眼中的最佳“金主”。
2015年,雙方達成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計劃投資200億元在重慶建設航空動力產業基地。據當時媒體介紹,該專案僅一期建成後,2020年產值就有可能達到500億元,而當時歐洲最大航空動力集團—賽峰公司,旗下航空航天推進板塊年營收也僅七八百億元。
2016年,馬克西奇股東博古斯拉耶夫決定將其持有的56%公司股權出售給北京天驕航空。而除了股份合作,雙方還簽了不少訂單。
就在合作如火如荼之際,烏克蘭國家安全部門突然介入,2017年烏安全域性以懷疑雙方已經同意並希望將公司的資產和生產設施轉移到烏克蘭以外的地方為由,提起了刑事訴訟。2018年,烏克蘭法院凍結了北京天驕航空持有的56%的股份。
隨著中美貿易爭端加劇,美國政府就屢次與烏克蘭討論馬克西奇公司的歸屬問題,華盛頓要求基輔禁止中國公司控股這家企業,為此向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施加強大壓力,包括威脅暫停軍事援助。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前顧問特里普利特表示,“烏克蘭人正在幫助中國解決噴氣發動機生產問題……他們一邊拿著美國納稅人的錢,一邊朝美國海軍背後捅刀子。”
烏克蘭政府因此以保護國家利益為由,於2021年3月將馬克西奇公司國有化。同時,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簽署了一項命令,批准了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事務委員會對投資“馬達 西奇”的法人和個人的制裁決定。
上述制裁措施生效後,天驕公司作為烏克蘭馬達 西奇公司股東的法定權利、責任和義務被非法剝奪,同時將被迫中斷與馬達 西奇公司的正常商業往來。
針對烏克蘭政府的毀約行為,北京天驕航空於2020年12月發起了針對烏克蘭政府的國際仲裁程式,索賠35億美元的損失,一年後將索賠金額提升到45億美元,按照當時匯率,約合300億元人民幣。同時,相關中國投資者不排除繼續追加和補充損失申請的可能。
至於沒有了中國投資的馬克西奇公司,在航空領域已經很難找到願意為其投資的買家,以後更難言與同一技術體系下的俄羅斯軍用航天一較高低。
而馬達 西奇案並非孤例,此前,就有過因為烏克蘭政局不穩導致的合作“破產”。
2014年,北京大洋新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曾與烏克蘭基輔水利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宣佈達成涉及資金100億美元的投資合作意向,一期專案包括新建克里米亞深水港,重建塞瓦斯托波爾等港口,以及建設電子、資訊科技等高新技術產業園在內的經濟開發區。二期專案包括煉油廠、液化天然氣生產基地、飛機場及船塢等專案,並將建設近海休閒海灘及職業培訓等配套社會公益專案。
但當億萬富翁波羅申科當選烏克蘭總統後,短短數小時之後烏克蘭駐華大使奧列格·焦明就向媒體宣稱,此前簽署在克里米亞投資建設深水港的專案將“無法實現”。據悉,對港口建設阻撓反對的主要力量為當地的環保組織NGO。
此後,由於俄烏緊張關係、烏克蘭國內政治局勢不穩定、政府腐敗嚴重等問題,國內企業近年來一直對烏克蘭缺乏投資興趣。
根據2020年烏克蘭經濟真理報的報道,烏克蘭稅務署收到公民投訴數量有所增加,而其中近一半的投訴是由於未能收到財政發票,這背後正是烏克蘭稅務管理的無序與工商部門的失能。
在國際上,烏克蘭的營商環境排名與信用級別也一直不高。
2015年3月25日,評級機構穆迪就曾將烏克蘭政府債務的評級由之前的Caa3降低至Ca,稱其主權債務違約的可能性現在已經“實際上是百分之百”,隨即烏克蘭發生30億美元債券對俄羅斯違約,被俄羅斯起訴。
歐洲商業協會與法律公司Vasyl Kisil and Partners的調查資料,2020年上半年烏克蘭投資吸引指數得分為2.51分(總分5分),長期處於負面行列,僅4%的受訪者認為投資環境良好
2022年2月26日,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國際將烏克蘭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B級降低到CCC級,即投機級裡的第三檔,僅比最低評級D級高三個等級。
與之類似的是此前的希臘,曾在2012年因債務危機及重組問題,被該機構評定為可能違約,一度將希臘主權信用評級由原先的B-降至CCC。
而在此前,烏克蘭僱主聯合會經濟政策部門的負責人謝爾蓋·薩利翁曾接受受訪說,“基輔最近一直在以極高的利率吸收外部商業借款。”
據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披露,烏克蘭5年期信用違約掉期上升至1000個基點以上,違約機率超過42%。
在中國商務部2013年度《對外投資合作國別指南》中,曾將烏克蘭形容為“國內政府部門貪腐嚴重,工作效率低,灰色經濟盛行,對吸引外資缺乏鼓勵措施”。
9年過去,烏克蘭換了三屆政府,四任總統,五任總理,但司法體系軟弱、打擊腐敗缺乏進展、影子經濟負面影響大等弊病,從未在烏克蘭被根除。現在回首再看2013年那個指南,其內容似乎仍未失效。
參考資料:
1、《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烏克蘭2020版)》,中國商務部
2、《45億美元的慘痛教訓,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發巨頭馬達 西奇始末》
3、《中國謹慎“涉水”烏克蘭》,《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