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尼泊爾小夥Shankar:小區裡的“大力士”志願者

由 南宮丹紅 釋出於 綜合

來自尼泊爾的小夥Shankar Koirala在上海一個小區裡做志願者。 受訪者 供圖

  (上海戰疫錄)尼泊爾小夥Shankar:小區裡的“大力士”志願者

  中新網上海4月22日電 題:尼泊爾小夥Shankar:小區裡的“大力士”志願者

  中新網記者 鄭瑩瑩

  29歲的尼泊爾小夥Shankar Koirala,會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儘管看不懂中文。以前他在尼泊爾開店,店裡80%的顧客都是中國人,普通話就這麼練出來了。

  眼下,他在上海徐彙區楓林路街道的一個封控小區裡做志願者,幫忙運送物資。當時小區人手不夠招募志願者,他一個人在家,看到就去報名了。一開始,他還有些擔心:“我是一個外國人,看不懂中文,會不會(對大家來說)有些不方便。”

Shankar(左上)和其他志願者們一起將物資卸下來。 受訪者 供圖

  他的擔心是多餘的,沒多久,他就成為小區裡的“大力士”之一。

  中新網記者21日第一次線上聯絡Shankar的時候,他用英文回覆,“我正在搬吃的,過會兒聯絡你。”第二次,他剛吃完晚飯,但馬上又要出門去搬東西。第三次,都晚上九點了,他終於快搬完東西。

  “一天來了五大車政府發放的物資,雞肉、豬肉、蔬菜、洗衣液……”他說。

  一車物資,一般2000多個箱子,七八個人搬。他說剛開始做志願者時,搬完東西全身疼,很累,但慢慢就習慣了,現在已經做了20來天。

  太陽曬的話,他還很容易頭疼,但他選擇吃止痛藥,睡覺,然後繼續幹活,“因為我們有很多棟樓被封控了,現在人手不夠,年輕人也少。”

  他說,志願者團隊每次都需要用很快的速度,把物資送到居民家裡,“物資再不送,就要壞掉了。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堅持。”

  在Shankar眼裡,尼泊爾與中國是關係密切的“近鄰”。他說,尼泊爾是旅遊發達的國家,中國遊客人數最多,尼泊爾商店裡很多生意也有賴於中國顧客光顧。

  不僅如此,他還記得,2015年尼泊爾發生大地震時,中國是第一個趕到援助的,帶了很多物資,“這個事情,我們尼泊爾人民也特別感動,鄰居國家有事,中國第一時間就來了。”

  他說,現在自己就生活在中國,能盡微薄之力幫助上海,他感覺這是他應該要做的事情,“我也生活在這裡,希望這個城市快點好。”

來自尼泊爾的小夥Shankar Koirala在上海一個小區裡做志願者,圖圖為他在送油。 受訪者 供圖

  轉眼,Shankar來上海已經快3年了。2019年第二屆進博會時,Shankar所在的尼泊爾工藝品公司參加了展會。進博會後,他留在了上海。這幾年,除了原來就職的工藝品公司,他在上海還開了一家小貿易公司,經營著兩家門店,賣賣尼泊爾羊絨圍巾、尼泊爾唐卡等。

  他漸漸融入這個城市,習慣了吃中國菜,開始在微信朋友圈曬自己做的紅燒肉、炒土豆絲。

  他說,疫情多少帶來些影響,回頭可能會先關閉一家門店;然後有一小段閒暇時間,想去雲南旅遊幾天。疫情結束後,Shankar還想回一趟尼泊爾,看看家人,然後回到上海繼續工作,“我喜歡上海,這邊挺好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