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權白皮書到民主白皮書 中國人權路越走越寬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記者 馬海燕)“人權保障道路上,我們的感受最深,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真切。”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代旗長王海英說。

科右中旗是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聚居旗,也曾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旗、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旗、內蒙古自治區深度貧困旗。2013年,這個旗的貧困發生率是33%(83576人),而今,這裡實現全部脫貧。

這是中國9000多萬脫貧人口的縮影。在西方動輒以“民主”“人權”給中國扣帽子的時候,中國用自己的治理方式為這兩個西方舶來詞找到了民眾最接受的註腳,中國民眾也更理解“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才知道”這句俗語的真諦。“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成為執政黨和14億多民眾的共識。

12月4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釋出的《中國的民主》白皮書指出:“在中國,人權得到充分尊重和有效保障。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

1991年,中國首次發表《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當時的白皮書指出:“生存權是中國人民長期爭取的首要人權。”

30年間,從關注“生存權和發展權”到“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中國人權觀不斷拓展的背後是人權實踐領域的發展。

相比1991年人權白皮書發表時,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已從70歲提高到77.3歲,從超過世界中等收入國家水平進步到位居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嬰兒死亡率從31‰下降到5.4‰。

中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10億人。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集中最好的專家和醫療資源,免費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從出生僅30多個小時的嬰兒到100多歲的老人,每一個生命都得到全力護佑。“人的生命、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得到悉心呵護”,每個中國人都對此感觸良多。

司法領域,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健全社群矯正制度,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罪名。“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成為司法領域保障人權的“名言”。

教育領域,中國已建成當代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學前教育普及率、普惠率超過8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西藏自治區全面普及了從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15年“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的免費教育政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疆地區也已實行15年免費教育,實施農村學前三年免費雙語教育。

北京理工大學科技與人權研究中心主任齊延平表示,現代中國人權事業發展與建設小康社會相輔相成。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一步夯實了現代中國人權建設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拓展了人權尊重、保護和實現的廣度和深度。現代中國人權事業基於中國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形成了人權主體上“平權”與“能力建設”並重、保障路徑上“尊重”與“保護促進”並重等新理念。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年9月釋出的《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21-2025年)》,將“促進全體人民的自由全面共同發展”作為人權事業發展的總目標,更是中國新發展階段在人權領域的更高追求。

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所倡導的一些理念,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發展促進人權”“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贏”等被納入國際人權話語體系,打破了過去某些西方國家的人權話語壟斷。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柳華文表示,世界各國人民都有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人權概念、人權標準、人權的解讀和評價並不應該由某個或者某些國家把持或者壟斷。實現人權目標的路徑是多種多樣的,並不存在簡單劃一的模式,不可能照抄照搬或者強加於人。

“當今國際社會需要的不是‘坐而論道’,而是‘起而行之’。”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付子堂表示,世界各國要真正踐行多邊主義,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以可視成果為導向,平衡推進安全、發展、人權三大領域工作,有效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53 字。

轉載請註明: 從人權白皮書到民主白皮書 中國人權路越走越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