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成為特斯拉?
文|郭文靜
圖|來源網路
在原本被認為是造車視窗期關閉的2020年,汽車市場卻迎來了第三波造車新勢力。
幾乎在同一天,蘋果和百度的造車大業都有了新訊息,前者跟現代汽車傳出緋聞,後者則疑似牽手吉利汽車,
雖然這兩家企業早在多年前就開始佈局汽車產業,多年來也時不時有訊息傳出,但都沒有如此確切過,更重要的是,從訊息來看,這些傳聞將會很快落地,
據《韓國經濟日報》報道,蘋果和現代正在敲定一項協議,合作生產“蘋果汽車”,除了製造蘋果的電動汽車,現代還將參與開發該汽車的定製電池解決方案。而根據此前外媒的訊息,蘋果已經在2020年末計劃在美設廠生產汽車,並開始與全球車用電子供應鏈上下游洽談。
結合種種訊息來看,蘋果造車落地在即,與蘋果一樣經歷了波折的造車裡程的百度,似乎也按捺不住了。
1月7日,外媒報道稱,百度計劃組建一家生產智慧電動汽車的公司,由吉利汽車的工廠進行生產。其中,百度將擁有新公司多數股權和絕對投票權,吉利持有少數股權,百度將改造吉利現有的工廠來生產,新車或將在吉利浩瀚SEA架構上進行產品開發。
改造現有工廠+基於現成的浩瀚SEA架構開發,這意味著百度造車落地的速度會比想象的更快。
假如造車新勢力做個代際劃分,那麼以特斯拉和蔚來等企業為代表的應該算是第一波,第二波則應該是以ARCFOX、嵐圖等為代表的“國家隊”,第三波就是蘋果和百度這樣已經準備很久,但仍未正式落地的造車新勢力。還有沒有第四、第五、甚至第N波誰也不知道,不過大家似乎都在鉚足了勁兒“顛覆”傳統汽車產業。
目前,我們已經看到了第一波和第二波造車新勢力對於智慧電動汽車帶來的改變,那麼第三波入局者還能為智慧電動汽車帶來什麼新看點嗎?從現在已知的資訊來看,蘋果和百度的入局或許將在兩大方面對智慧電動汽車行業帶來一些新改變,一方面是技術層面,另一方面則是企業運營模式。
在技術層面,顧名思義,“智慧電動汽車”最重要的就是智慧和電驅動兩方面,在智慧上蘋果和百度都在自動駕駛方面有很深的技術積澱。
早在2017年,蘋果就派出了搭著攝像頭和鐳射雷達等感測器的車輛到美國街道上採集道路資料,並獲得了大量專利。百度旗下Apollo平臺已經斬獲了2900項自動駕駛相關專利,測試歷程超過700萬公里,在全球範圍內,Apollo GO是唯一一個在多城市開展Robotaxi等出行服務的平臺。
當然,
特斯拉在自動駕駛領域也頗有建樹,但因為技術方案不同,蘋果、百度等企業的入局,顯然會為自動駕駛的最終實現帶來很多積極意義。
電動方面,此前有報道透露,蘋果未來推出的汽車將會搭載其自主研發的突破性電池技術,據稱蘋果打算採用一種獨特的“Monocell”設計,無需袋裝或模組化,能增大單個電池體積,從而釋放電池組內部空間,以裝入更多活性材料,進而降低電池成本,增加續航里程。
對於電動車來說,電池技術突破一定是其突破的大前提,蘋果的入局有望加快這一程序。
運營模式方面,不同於華為堅持“不造車,幫助企業造好車”的供應商定位,蘋果和百度明顯都打算親自下場,但它們也沒有選擇全部親力親為,而是選擇與傳統車企合作,提供自動駕駛、智慧座艙、電池等技術,基於車企的電動車平臺由車企實現量產。
同時,蘋果和百度都將掌握主導權,但從百度與吉利的合作來看,吉利作為傳統車企在其中的角色又絕不僅僅是“代工廠”這麼簡單,吉利在釋出浩瀚SEA架構的時候就曾表示,真正啟用這一架構不是吉利一家企業可以完成的,而是要集合相關產業鏈所有企業共同實現,浩瀚SEA將是一個生態,吉利只是這個生態的搭建者之一。
這一設想或許也是智慧電動汽車的未來,雖然還不知道這一設想到底會如何落地,傳統車企和科技公司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但
吉利與百度的合作的確有望為智慧電動汽車行業帶來一種新的模式。
在特斯拉的成功光環下,所有後出發的新造車企業似乎都在想如何成為下一個特斯拉,但壹姐相信在一些企業心裡,成為下一個特斯拉不是終極目標,成為另一個超越特斯拉的自己才是,更多企業正在出招,智慧電動汽車未來的爭奪戰還有很多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