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救援隊抵達土耳其 土敘地震傷亡持續攀升
當地時間2月8日凌晨4點30分,中國救援隊乘坐國航包機抵達土耳其南部阿達納機場。這支由一線救援力量、執行保障及醫療人員組成的救援隊伍將攜帶救援裝備和物資前往災區開展搜救工作。
土耳其災難和應急管理署7日晚發訊息說,土耳其南部靠近敘利亞邊境地區6日發生的強烈地震已導致該國5434人死亡、31777人受傷。敘利亞衛生部7日釋出宣告說,6日發生的強震在敘利亞已造成812人死亡、1449人受傷,傷亡人數可能進一步增加。另據救援人員表示,在反對派控制地區,地震已造成790多人死亡。
國際:萬里馳援刻不容緩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7日在記者會上說,中方十分關注土耳其和敘利亞發生強烈地震。面對當前重大地震災害,中方將全力施以援手。
她表示,中國政府已第一時間啟動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機制。首批將向土耳其提供價值4000萬元人民幣緊急援助,包括派遣重型城市救援隊、醫療隊,並提供土方急需的救災物資。正在協調向敘利亞提供敘方急需的救災物資,並加快落實正在實施的糧食援助專案。中國紅十字會已向土耳其紅新月會和敘利亞紅新月會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下階段,中方還將根據兩國需求,繼續提供支援和幫助。”毛寧說。
按統一部署,中國應急管理部派出中國救援隊82名隊員攜帶救援裝備和物資前往災區,救援隊主要由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應急總醫院人員組成。
據中國救援隊隊長趙明介紹,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中國救援隊將立即開展卸貨轉運工作,儘快做好與我駐土耳其使館、當地政府、聯合國有關機構對接,結合目前救援進展情況,接領具體搜救行動任務。
2月8日,中國救援隊抵達土耳其阿達納機場。新華社記者 武思宇 攝
中國救援隊副隊長王墨說:“中國救援隊是透過聯合國認證的國際重型城市搜救隊伍,人員和資源配備精良,可在兩個不同的工作場地同時開展搜救行動。抵達後隊員們將攜帶音影片生命探測儀和醫療裝置以及搜救犬,趕往災區儘快展開搜救工作。”
此外,俄羅斯、菲律賓、德國、法國、瑞典等國也分別向地震災區派遣救援人員或提供資金支援。
土耳其:爭分奪秒開展救援
土耳其卡赫拉曼馬拉什省當地時間6日凌晨4時17分(北京時間9時17分)發生7.7級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隨後附近地區又發生多次餘震。目前,靠近敘利亞邊境的哈塔伊省死亡人數最多。隨著救援工作持續展開,傷亡人數預計將進一步增加。
2月7日,救援人員在土耳其南部卡赫拉曼馬拉什市地震廢墟中搜尋倖存者。新華社發(穆斯塔法·卡亞 攝)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7日宣佈,政府決定在受到地震影響的10個省實施3個月的國家緊急狀態。埃爾多安說,目前在地震災區的專業搜救和支援人員數量達到53317人。
土耳其副總統福阿德·奧克塔伊7日說,迄今救援人員已從廢墟中救出8000多人,但救援行動受到雨雪、冰凍惡劣天氣影響。目前,救援人員正在與惡劣天氣作鬥爭,爭分奪秒搜尋倖存者。
土耳其NTV電視臺播出的畫面顯示,在迪亞巴克爾省一幢倒塌的高層公寓廢墟里,數十名救援人員和志願者團隊徹夜搜尋倖存者。報道說,廢墟下的倖存者在超過33小時後面臨體溫過低的危險。
電視畫面還顯示,卡赫拉曼馬拉什省災區內的清真寺、體育館和學校等都開放接待居民避難,但由於擔心餘震,不少居民選擇在汽車裡或在寒冷的室外過夜。
敘利亞:呼籲儘快解除制裁
敘利亞衛生部7日釋出宣告說,地震在敘利亞已造成812人死亡、1449人受傷,傷亡人數可能進一步增加。另據救援人員表示,在反對派控制地區,地震已造成790多人死亡。
2月7日,人們聚集在敘利亞拉塔基亞省的一處地震廢墟。新華社發
敘利亞紅新月會負責人哈立德·哈布巴提7日在新聞釋出會上說,西方國家對敘實施的封鎖和經濟制裁阻礙震後救援。“我們需要重型機械、消防和急救車輛,以加快救援進度。”他呼籲西方國家儘快解除對敘制裁。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卡納尼7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國際社會必須向美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其解除對敘利亞制裁,以便國際人道主義援助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毫無阻礙地送到敘利亞受災民眾手中。
背景:80多年來最嚴重災難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說,這場地震是土耳其80多年來發生的最嚴重災難。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結構與地震工程學副教授穆罕默德·卡沙尼指出:“高震級加上淺震源使這次地震極具破壞性。”
2月7日在土耳其南部卡赫拉曼馬拉什市市中心拍攝的震後受損的房屋和汽車。新華社記者 李振北 攝
土耳其位於地質板塊交界處,大約42%的國土處於活躍地震帶上,地質結構不穩,地震多發。英國開放大學行星地球科學教授戴維·羅瑟裡說,這次地震的根本原因是板塊運動。阿拉伯板塊向北碰撞亞歐板塊,迫使中間的安納托利亞板塊(微板塊)以每年約2釐米的速度向西移動。在數年或數十年的時間裡,區域性應力不斷累積,直到克服阻力並導致地震。
羅瑟裡還說,餘震可能會持續數天,儘管餘震相比之前強震的能量會減少,但可能導致此前因強震而損壞的建築進一步倒塌。
多名專家指出,強震區域的人口密度、建築質量和救援行動等因素將決定此次受災死亡人數。卡沙尼指出,圖片顯示,此次地震影響的地區人口稠密,不少建築物倒塌,其中一些建築可能是在現代抗震設計規範之前建造的,因此可能沒有針對如此強震的設計。“應該從這次毀滅性事件中吸取教訓。”
來源:新華社 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