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縣附近海域發生9.0級特大地震,地震引發的巨大海嘯襲擊了福島第一核電站,造成核電站1至3號機組堆芯熔燬。這是自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之後最嚴重的核事故。
十一年後的今天,如何處理福島第一核電站堆芯熔燬的反應堆和海量核汙染水等核事故後患,依然是擺在日本和世介面前的難題。
過去一年來,報廢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最核心、最艱鉅工作——如何取出堆芯熔燬的核殘渣進展不大。據日本國際核退役研究所推測,在核事故中熔化的燃料棒和壓力容器內的其他物質混合起來的核殘渣,總重達880噸。
雖然2011年底以來,1至3號機組一直處於低溫冷卻穩定狀態,但其內部輻射依然非常高,人員難以近距離作業,相關工作不得不依賴遙控機器人、機械臂等遠端工具,但至今未取出一塊核殘渣。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計劃今年首先嚐試從2號機組取出核殘渣。
日本京都大學的退休研究人員小出裕章認為,日本政府和東電制定的用時30年到40年的反應堆報廢“路線圖”是無法實現的“幻想”,因為“100年也不可能”取出那些大量散落的核殘渣,只能用“石棺”封上。
去年4月,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核汙染水處理後排放入海,計劃2023年春季開始。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汙染水含有放射性銫、鍶、氚等多種放射性物質。日本政府和東電稱,使用名為“多核素去除裝置”的過濾裝置可過濾掉除氚以外的62种放射性物質,而氚難以從水中清除。
日本漁業團體強烈反對這一處理方案。日本立憲民主黨等在野黨也批評日本政府的核汙染水排海方案,要求撤回決定。福島縣、宮城縣和巖手縣受災的42個市町村長中,約六成反對上述核汙染水排海決定。日本律師聯合會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人提交了反對核汙染水排海意見書,呼籲“應該研究其他方案”,例如將核汙染水與水泥和沙子混合凝固保管的方法。
應日方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調查小組於今年2月14日至18日赴日本完成首次實地調查。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幹事莉迪·埃夫拉德表示,日本曾研究過多種核汙染水處理方案,但最終選擇了排放入海方案。日本政府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展開安全性審查,希望該機構對處理方案給出基本的政策支援。她的意思表明,處理方式由所在國決定,該機構只提供技術性評估,而不提供方案選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不久前表示:“日本福島核汙染水處置關乎全球海洋生態環境和公眾健康,絕不是日方一傢俬事。日方應認真傾聽和回應包括周邊鄰國在內的國際社會關切,撤銷向海洋排放核汙染水的錯誤決定。除非同利益攸關方和有關國際機構充分協商並達成一致,否則日方不得啟動核汙染水排海。”
新華社記者華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