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縱觀世界歷史,一個國家若是要想維持長治久安,必然缺少不了一支擁有強大戰鬥力的軍隊。可以說,軍隊是維護國家和平穩定的關鍵所在,國家經濟不管再怎麼發達,若是沒有強大軍隊支撐,隨時都可能面臨崩潰的風險(加拿大例外)。比如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等陷入戰亂的國家,之所以會長期動盪不安之中,就是因為政府軍隊不能有效維護國家安定。
然而在歐洲也有這麼一個國家,國土面積不小,政府軍隊實力卻很弱,根本鎮壓不住本國民兵武裝,還有一半省份鬧著要獨立。這個悲催國家就是曾經強盛一時的烏克蘭。雖然烏克蘭目前在歐洲的存在感不強,但不論是從規模還是人口來說,烏克蘭都可以稱作是歐洲一線大國,國土面積超過6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丹麥、法國,全國人口更是接近4500萬,可謂冠絕東歐。
在蘇聯解體之前,烏克蘭是眾多加盟共和國中,綜合實力僅次於俄羅斯,而在某些領甚至遠超俄羅斯。憑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黑土地,烏克蘭素有“歐洲糧倉”的美譽,是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礦產資源豐富,工業體系完善;毗鄰黑海,地理位置絕佳,在蘇聯時代就建立起強悍的造船業與軍工業。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保留原本先進軍工業的同時,還分到了大量核武器與精銳部隊。
照理說,烏克蘭軍隊的實力應該還不錯,然而蘇聯解體不到三十年,烏克蘭政府軍的戰鬥力就一落千丈,連東部地區的民兵都打不過。更悲催的是,在眾多因素影響下,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十餘州的民眾正鬧著獨立,近一半國土有著分裂出去的風險。為什麼烏克蘭政府軍會失去對東部數州的實際控制權,20萬政府軍還打不過民兵呢?在子淵看來,其中主要有兩大原因。
第一,烏克蘭東部民兵大都由本地百姓組成,他們與政府軍可謂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很多甚至是軍人家屬。烏克蘭政府若是直接對這些民兵組織進行強有力的武力鎮壓,百姓強力反抗之下,全國將會出現巨大的人道主義危機,甚至引發部隊譁變。為保證民心不失,烏克蘭政府軍進行鎮壓時自然畏首畏尾,所以根本沒辦法發揮全部實力,反而被民兵們打得焦頭爛額。
參考文獻:
《列國志: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