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風沙源”渾善達克沙地治理20年了,為何仍有牧民偷偷放羊?
半月談記者 張洪河 丁銘 哈麗娜
經過20多年的生態治理,距京津地區最近的“大沙盆”——內蒙古自治區渾善達克沙地,已從2000年前肆虐京津的沙塵源,逆轉為守護華北家園的綠色生態屏障。然而,隨著治理的深入,政府治沙目標與牧民治沙意願不一致問題開始暴露,一些牧民為了生計,突破草畜平衡限制,偷偷超載放牧。
1
“大沙盆”變綠色屏障
渾善達克沙地是我國五大沙地之一,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9個旗縣市和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總面積5766萬畝,距北京直線距離180公里,是距離首都和華北地區最近的沙源,被稱為北京頭頂上的“大沙盆”。
2000年以前,渾善達克沙地生態急劇退化惡化,沙塵暴等自然災害直接威脅到首都乃至華北地區。2000年春,僅短短一個月時間,沙塵暴就11次襲擊京城。
2000年,國家在渾善達克沙地率先啟動京津風沙源治理、退牧還草、退耕還林還草等一系列生態保護建設重點工程。如今,渾善達克沙地生態環境逐漸好轉。
盛夏時節,半月談記者來到渾善達克沙地南緣正藍旗,作為距北京最近的風沙源,這裡綠草叢生,野花綻放,明沙逐年減少。正藍旗林草局黨組書記朱景新說,自2001年以來,正藍旗實施圍封禁牧488萬畝,佔全旗沙化草場面積的40%。
生活在蘇尼特右旗額仁淖爾蘇木圖門嘎查的扎木蘇告訴半月談記者,過去草場沙化厲害,牲畜一點兒吃的也沒有。2010年,他一咬牙將自家300多隻羊一次性全部處理,把4000多畝草場圍封起來。10年過去,如今他家的草場沙生植物長勢茂密,沙化得到遏制,在草畜平衡的前提下,他家又重新養了50只羊。
在渾善達克沙地生態治理過程中,最難破解的是生產、生活與生態保護的矛盾。目前,當地力圖透過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推進生態與產業、治沙與治窮深度融合,使2.5萬貧困牧民走上致富路。
多倫縣的賈建峰從2000年開始承包5000畝荒山種樟子松,現已種樹100萬株。“過去,我也在自家山上養羊,但生態破壞太嚴重了,天天刮沙塵暴。從那時起,我家就把羊賣掉開始種樹。”賈建峰說。
2018年,渾善達克沙地草原平均植被覆蓋度45%,比2000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年產草量每畝58.91公斤,比2000年提高了7.03%。
2
政府幹牧民看,治沙意願減一半
雖然渾善達克沙地治理效果明顯,但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牧民生態建設意願正逐步減退。
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巴彥布日都嘎查牧民那順孟克是當地最早進行草場圍禁的牧戶。如今,圍禁草場的生態明顯好轉,植被覆蓋恢復了近60%,但他不想繼續圍禁自家4000畝草場。“圍禁後草場不能放牧生產,雖然國家有相應的獎勵、補貼資金,但這些補貼根本無法滿足我們的生產生活需求。”
賈建峰(右)在自家的樟子松育苗基地裡檢視樹苗長勢情況 彭源 攝
半月談記者採訪的兩個盟市、5個旗縣20多家牧戶中,有80%左右的牧民出現了“政府幹牧民看,治沙意願減一半”的傾向,背後的主要原因是牧民生態建設主體地位缺失:一是生態建設工程專案實行招投標制,牧民這個生態建設主體被排除在外;二是牧民犧牲草場保護生態後補獎政策不完善。
錫林郭勒盟林草局副調研員鞏和平介紹,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是國家重點生態建設專案,沒有搞綠化工程的技術和資金實力,無法參與招投標,所以牧戶更多的是作為勞動力參與到生態建設中。
克什克騰旗林草局治沙站副站長董學存說,渾善達克沙地治理工程專案區主要分佈在牧民自家的草場,其中大部分沒有經濟效益,長期封禁還沒有後續管護費,牧民意見較大,生態建設參與度下降,影響了已建工程的管護和下一步工程地塊的落實。
此外,渾善達克沙地還存在遠沙大沙治理難度加大、資金投入不足、生態修復任務繁重等難題,牧民治沙畏難情緒增大。
半月談記者從內蒙古林草局獲悉,目前,渾善達克沙地尚有750多萬畝流動和半固定沙地急需治理,中度以上退化沙化草原2300萬畝急需治理。在已經治理的區域,有近400萬畝喬木林退化需要修復,有近200萬畝灌木林需要平茬,生態建設任務依然艱鉅。
同時,已治理區林草植被處在恢復和生長階段,具有脆弱性、不穩定性和反覆性,需要鞏固修復,但由於後續無投入、牧民管護草原補獎少,造成禁牧減畜難、超載放牧難杜絕等新問題。
蘇尼特右旗賽汗塔拉鎮都呼木嘎查牧民浩畢斯哈拉圖對半月談記者說:“我家草場實施的是草畜平衡政策,如果嚴格執行,冬季只能養28只羊、夏季養64只羊。草畜平衡獎勵資金每年每畝3元,我家共拿到4800元。算下來,全家一年所有收入不足2萬元,根本無法滿足4口人的生活支出和牧業成本。”
這樣的情況並不只浩畢斯哈拉圖一家。半月談記者採訪的20多家牧戶,均反映生態成果鞏固缺少補獎資金的問題,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牧戶為了生計,不得不突破草畜平衡限制,偷偷超載放牧。
3
確立牧民主體地位,堅持“三優先”
錫林郭勒盟副盟長侯志民、內蒙古林草局治沙處處長張根系等人認為,作為我國北疆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渾善達克沙地生態治理應確立牧民主體地位,堅持持續治理優先、高質量治理優先和政策扶持優先原則,才能取得長久實效。
渾善達克沙地生態治理已到了關鍵時期,不進則退,因此要全面調查評估治理情況,科學編制沙地持續治理及保護利用規劃;突出自然恢復,分類進行沙地綜合修復治理;創新牧民參與生態建設機制,發揮牧民主體作用;強化科技支撐,提高沙地綜合治理利用科學化水平。
可聘請國家、自治區相關科研院所為科技支撐單位,加強重點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促進環境科技成果特別是實用技術的轉化應用,推動牧民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高質量林果和優質良種肉牛等產業。同時,立足沙區獨特景觀和民族文化風情,扶持發展精品旅遊產業。
此外,國家應儘快明確渾善達克沙地生態建設後續扶持政策,完善草原牧民補獎政策,一方面要提高補獎標準,另一方面要擴大補貼支援範圍,將渾善達克沙地全部納入補獎範圍,符合條件的林地啟動公益林補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