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問了近200位家長:你家孩子為啥不送托育?

我們問了近200位家長:你家孩子為啥不送托育?

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7月1日,北京啟動托育劵發放活動,彙集80家已備案托育機構,面向全市嬰幼兒家庭發放一千元托育券。不只是北京,這樣的舉措在廣東深圳、山東濟南、四川成都、湖北武漢……等多地已有先例。

我們問了近200位家長:你家孩子為啥不送托育?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資料,2021年全國有0至3歲的嬰幼兒4200萬左右,其中1/3的家庭有比較強烈的托育服務需求,但實際入托僅5.5%左右。

整體資料上看,需求很大,但實際送託很少。影響送託行為的,既有供給的數量,也有供給的質量。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解決供給數量少的問題,到2025年,每千人的託位數要從目前的1.8個提高到4.5個,全國要提供600萬個託位數。近兩年,從國家到地方陸續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多方主體舉辦托育園所。

但建好託位,距離家長實際送託,還有一段距離要走,這便是要提升供給質量,從而讓家長放心送託,真正解決家長帶娃難題。

前段時間,城叔在成都發起了一項針對家庭托育需求的問卷調查,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請家長講述“需求強而入托率低”的原因。

截至7月4日,有效問卷近兩百份。樣本數量有限,但已經能從中窺見當下托育的問題所在。

一個結果約七成未送託

簡要說明下調查問卷的基本情況。

樣本家庭中,一胎家庭佔比近80%,二胎家庭近20%,孩子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5-2歲,佔比約37%;家中有0-3歲寶寶的家庭佔比74%,其餘26%的樣本家庭寶寶已入園或入學。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在寶寶0-3歲階段,有70.59%的家庭沒有送託,已經送託的比例為26.89%,已經報名還未入學的佔比2.52%。

結合一些研究論文來看,“七成未送託”這個比例是目前的常規水平。

2022年4月發表的《職場母親對0~3歲嬰幼兒的照護現狀及其托育意願》,以吉林省延邊地區的家庭為調查物件,623個樣本家庭,80%以上的職場媽媽在寶寶0~2歲階段,不願托育,在寶寶2~3歲階段,仍有半數以上的媽媽不願托育。

我們問了近200位家長:你家孩子為啥不送托育?
我們問了近200位家長:你家孩子為啥不送托育?

9月1日開學,托育機構(上)和幼兒園(下)的生源對比圖 圖片來源:調查問卷家庭提供

一種變化弱化祖輩角色,提升爸爸功能

不送託,孩子誰來帶?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不需要做問卷。祖輩祖父輩參與下一代子女的養育,在我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和生活土壤。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就提到,家庭總是最基本的撫育社群,夫婦和孩子聚居於一處有著兩性和撫育上的需要。

不過既然做了問卷調查,對比已送託和未送託家庭,城叔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變化。

已送託樣本家庭,雙職工家庭佔比為61.23%;未送託家庭中,雙職工家庭佔比為69.76%。相差不太大。

托育讓父母可以分配到工作上的時間會更充裕一些。統計父母“外地上班”的情況,媽媽統一為“零”,但已送託家庭中加班的媽媽佔比更多,比未送託的高出5個百分點;爸爸普遍存在“外出打獵”的情況,已送託的家庭比未送託的家庭高出了18個百分點。

托育還給予了老一輩更多的生活空間。

未送託家庭中,日常照顧寶寶的人員由媽媽、外婆、奶奶組成,各自佔比也比較平均,分別為55.29%、55.29%和47.06%。

我們問了近200位家長:你家孩子為啥不送托育?

對比之下,已送託家庭中,外婆和奶奶的角色相對被弱化。爸爸的功能上升,佔比48.57%,成為第二大照護主力,僅次於媽媽。而且媽媽的功能也進一步得到強化,佔比高達80%。

三大原因遠、貴、不放心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這些沒有送託的家庭其實對“托育”這件事的知曉程度並不低,從未聽說過的只有8.82%,獲取渠道以朋友聊天(72.55%)、托育機構宣傳(58.82%)為主,媒體宣傳(35.29%)、鄰居的口碑傳播(20.00%)為輔,而社群宣傳(17.65%)和政府檔案(9.80%)在托育普及方面較為薄弱。

當問卷給予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時,未送託的樣本家庭中,有9.73%的家庭堅定地選擇了“不會”送託,有48.67%的樣本家庭認為“可以考慮”,41.59%的樣本家庭直接選擇“送託”,成為托育的潛在需求者。

我們問了近200位家長:你家孩子為啥不送托育?

知道托育但沒有送託、可以送託但要考慮,讓家長們猶豫再三的原因是什麼?歸納來看,主要是三個方面。

首先是距離不合適。

我們問了近200位家長:你家孩子為啥不送托育?

未送託家庭反饋,家周圍步行15分鐘範圍內有托育機構,但覺得不好的佔比11.5%;15分鐘步行範圍內沒有托育機構,但其實有托育需求的佔比8.85%;比較理想的托育機構在15分鐘步行範圍之外的佔7.96%。

這三個資料結果,反映出托育機構的分佈、質量,都與真實的托育需求之間存在不匹配的現象。

其實,在已送託的家庭中,“離家距離”的問題依舊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步行15分鐘以上的比例佔到了42.86%,步行30分鐘以上的佔比5.71%。

有11.76%的家庭考察過家附近的托育機構,但要麼質量不及預期,要麼費用偏高。35.29%的家庭明確表達了“希望距離能更近一些”的心聲。當已送託家庭給托育機構提意見時,“離家距離”的提及率排名第三。

其次是費用不合理。

我們問了近200位家長:你家孩子為啥不送托育?

未送託家庭對托育費用的預期值集中分佈在1000-3000元。根據已送託家庭反饋,實際托育費用集中在2500-3500元,佔比37.14%,還有14.29%的家庭托育費用在6000元以上。

事實上,有23.53%的已送託家庭反饋,自己每天“捨近求遠”送託,並不是因為家附近沒有托育機構,而是“價格偏貴”的原因。在已送託家庭給托育機構提的意見中,“費用”的提及率排名第一。

現實收費情況與家庭的預期、經濟可承受力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然後是“不放心”。

“不放心”是一種主觀的評價,深層次的原因是家庭與托育模式、托育機構沒有建立起基本的信任。

問卷設定了一道主觀題,由樣本家庭填寫“您認為舉辦托育機構最重要的是什麼”,可以明顯看出已送託和未送託兩個群體關注點的不同。

未送託家庭對“安全”的關注度頗高,提及率為43%。其次是對教師基本品德的關注,在“有責任心、有愛心、細心、認真負責、耐心、良心、用心、放心、愛護孩子、規範專業、有資質”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此外還有“環境要乾淨”“公開透明”“理念要好”“離家近”“課程設計”以及“穩定,不要跑路”等需求偏好。

我們問了近200位家長:你家孩子為啥不送托育?

面對軟萌的幼崽,家長們的擔心千篇一律。不久前,演員馬麗在節目中也談到了送託顧慮,因為孩子只有兩歲,她覺得“太小了,什麼都還不會”,所以她也不想太早把孩子送到園所,“擔心受欺負。”

相比之下,已送託家庭對“安全”的提及率大幅降低。在與目前托育場所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後,已送託家庭更關注托育機構在教師素質、課程設定、時間設定、離家距離等方面的短板。

一組反差送託後就“真香”了
我們問了近200位家長:你家孩子為啥不送托育?

圖片來源:金羊網

從已送託的家庭來看,他們對托育這項服務已經非常依賴,“非常需要”佔比高達82.86%,其餘均為“一般需要”。

這些家庭認為,托育減輕了家庭照護人的養育負擔,也讓孩子得到科學的照護,還能解決雙職工家庭的煩惱、幫助孩子順利過渡到幼兒園。

當然,送託以後這些家庭認為托育機構也有可以改進的地方。“非常滿意”的只有17.14%,大多數為“比較滿意”,佔比54.29%,認為“一般”的佔比25.71%,“不滿意”的比較少,佔比2.86%。

滿意的地方在於師資水平與穩定性(74.29%)、衛生與安全(60%)、環境設施(54.29%)、課程設定(48.57%)。不滿意的地方,費用排名第一(45.71%),環境設施排名第二(40%),離家距離排名第三(31.43%)。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很多家庭其實是有送託意願和需求的,但囿於費用、距離這些硬性指標,再加上傳統祖輩養育模式的觀念與周邊沒有理想托育機構的現狀相輔相成,影響了家長們的實際送託行為。

眼下,從國家到地方都在推進托育服務體系的建立健全,從短期來看,是解決勞動力人口的急難愁盼,從中期來看,是營造消費場景拉動內需,從長期來看,是在提升城市的人口經濟承載能力。摸清需求,提升質量,匹配供需,營造托育的氛圍與環境,讓想託的託得起,讓能託的託得好。

發放問卷時,城叔遇到一位老人,她用推車推著2歲半的小外孫在小區附近遛彎兒。當聽說有托育服務的時候,老人說:“如果價格合適,地方也讓人放心,我當然願意送託了。自從女兒懷孕以後,我都快三年沒回過老家了。”

(每日經濟新聞)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290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們問了近200位家長:你家孩子為啥不送托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