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網
光明網北京8月1日電(記者孫滿桃)中國司法大資料研究院今日對外發布《涉資訊網路犯罪特點和趨勢(2017.1-2021.12)司法大資料專題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至2021年,全國各級法院一審審結的涉資訊網路犯罪案件共計28.20萬餘件,案件量呈逐年上升趨勢。
報告顯示,近四成涉資訊網路犯罪案件涉及詐騙罪。2017年至2021年,全國涉資訊網路犯罪案件共涉及282個罪名,其中詐騙罪案件量佔比最高,為36.53%;其次為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罪,案件量佔比為23.76%。
報告顯示,近五年涉資訊網路犯罪案共涉及66萬餘名被告人。
2017年至2021年全國涉資訊網路犯罪案件共涉及66萬餘名被告人,平均每件涉資訊網路犯罪案件涉及被告人數約為2.4人。其中,3人及以上的共同犯罪案件佔比為9.50%。
報告顯示,被告人年齡主要集中在18歲至39歲,29歲及以上佔比逐年降低。
涉資訊網路犯罪案件中18週歲以上未滿40週歲的被告人佔比最大。18歲至28歲被告人佔比在2019年達到最低後又出現上升,存在網路犯罪罪犯年輕化的苗頭,29歲及以上被告人佔比逐年降低。
報告顯示,2021年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罪在涉資訊網路犯罪案件中的佔比開始激增。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罪2020年同比激增34倍,2021年同比再增超17倍。
報告顯示,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罪中80、90後被告人佔比近九成。
從被告人年齡分佈來看,18週歲至28週歲佔最大,為55.09%;其次為29週歲至39週歲,佔比34.23%。
報告顯示,超五成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罪作案手段為提供支付結算幫助,佔比最大。
報告顯示,2021年網路詐騙類案件近5年首次出現下降。
報告顯示,近五年網路詐騙共涉及22萬餘名被告人。2017年至2021年全國網路詐騙案件共涉及被告人22.34萬名,平均每件網路詐騙案件涉及被告人數約為2.2人。
報告顯示,網路詐騙案件中,前三類案件為貸款、冒充類和虛假招聘類案件。
被告人在實施網路詐騙案件時,多以辦理貸款、冒充他人身份、釋出虛假招聘、徵婚交友資訊、誘導參與賭博、捏造網購問題、投放虛假廣告等方式或話術來欺騙受害人。其中辦理貸款的案件佔比最高,約佔16.71%。
報告顯示,近五年冒充類網路詐騙案件中,被告人冒充女性、熟人居多。
被告人在實施網路詐騙案件時,多以冒充他人身份、虛假招聘、辦理貸款來進行欺騙。從被告人冒充他人身份型別來看,冒充女性佔比最高為22.20%;其次為冒充熟人佔比15.53%;冒充企業職工佔比10.96%;冒充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佔比9.19%,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佔比7.18%;冒充銀行工作人員佔比5.05%。其餘冒充型別還有冒充通訊運營人士、專業人士、學生、黑社會和航空公司等。
報告顯示,近五年招聘類網路詐騙案件佔比在2019年開始回落,其中兼職刷單類佔比近三成。
2020年至2021年網路詐騙類案件中涉制銷口罩案件佔比為5.26%。
透過分析網路詐騙案件特徵得知, 6.32%的網路詐騙案件是獲取公民個人資訊後有針對性地實施詐騙犯罪。
報告顯示,網路賭博案件在2018年、2019年呈大幅上升趨勢;2020年出現輕微下降後2021年又出現小幅回升。網路賭博案件佔涉資訊網路犯罪案件近一成。
報告顯示,近五年網路賭博共涉及13.02萬餘名被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