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小葉,你照著我的動作試試。”
麗水傷友小葉小心翼翼地在輪椅上撐起身子,最後完成了全套上下車動作,他繃得緊緊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近日,在麗水市蓮都區“希望之家”舉辦的脊髓傷友生活自理能力培訓提升班上,江北“恰如家”負責人朱宇傑為麗水傷友們示範了轉移上下床、上下車、翹輪等生活技能。經過幾天密集的訓練,麗水的傷友們不僅掌握了許多基本的生活技能,還能脫離親友的幫助獨立出行。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臉上開始有了自信。
身為“老師”的朱宇傑和他的麗水“學生”一樣,是一名脊髓損傷患者。2009年,20歲的朱宇傑因突發脊髓炎,導致重度肢體功能喪失,下肢無法站立,隨之丟失的,還有他對生活的信心。整整6年,他都將自己鎖在由網路遊戲支撐的“孤島”裡,直到2014年,江北區殘聯派人上門聯絡他去“恰如家”養老助殘愛心服務中心進行康復訓練。在傷友的開導下,他透過頑強的康復訓練,考出駕照開上了車,並且成為了同儕訓練師,幫助多名重度癱瘓的病友重拾生活信心。
從2014年江北區殘聯與第九醫院合作開設了“恰如家”這一助殘機構以來,已經有300多名像朱宇傑一樣的傷友從這裡走出,50多人經過康復訓練後實現了就業,從生活自理到生活自信,多年來,還有11對傷友在這裡相知相戀並喜結連理。
助殘領域的“江北模式”無疑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得到了麗水市蓮都區相關部門的關注。在蓮都乃至麗水,也有很多下肢殘疾患者,漂浮在自己的“孤島”裡看不到前路。但由於各方面的限制,助殘體制並不健全。“恰如家”的工作經驗、康復專案、機構孵化等助殘模式無疑為蓮都區提供了很好的借鑑。
2018年,江北區殘聯啟動了與麗水市蓮都區的山海協作專案。根據專案協議內容,江北區殘聯組織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專業人才在蓮都區開展包括康復服務、就業指導、無障礙環境督導等方面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蓮都區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就是以“恰如家”為借鑑孵化出來的。
這兩年來,以山海協作為媒,兩地開展了多次交流對接活動。包括朱宇傑在內的“恰如家”同儕訓練師多次專程赴麗水市蓮都區“希望之家”為當地脊髓傷者開展實地培訓指導,還為麗水傷友們專門帶去了深受下肢殘疾人喜愛的旱地冰壺和飛鏢比賽。蓮都區的脊髓傷友也受邀赴江北參觀學習,“希望之家”在兩地殘聯和傷友的努力下不斷完善。
和當年的朱先生一樣,因為有共同的經歷、話題和目標,兩地傷友在“恰如家”找到了新的朋友和生活方式,互幫互助讓麗水傷友們封閉的內心逐漸開啟,積極重建自己的新生活。據統計,透過兩地“脊髓傷友”生活自理能力培訓班,目前已幫助麗水50餘名傷友成功走出家門、迴歸社會,17人成功就業。
(來源:藍媒聯盟 · 江北區全媒體中心 記者 卓璇 通訊員 葛棉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