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重申立場選擇華為 德國能否頂住壓力?

默克爾重申立場選擇華為 德國能否頂住壓力?

美國這兩年來以國家安全為由,屢屢動用政治力量,以情報機構為“作戰”單位,逼迫盟友加入圍堵華為的包圍圈。徹底撕下美國”自由貿易精神“面具,而且手段極其卑劣,沒有任何道德底線可言。

9月23日至26日,華為在上海舉辦“第五屆華為全聯接大會”,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華為在9月15日(美國政府針對華為的晶片禁令正式生效日)才結束所有晶片的採購入庫,目前庫存資料還在評估過程中。美國持續打壓給公司經營帶來很大壓力,求生存是主線。

華為目前面臨的困難是顯而易見的,9月25日還發生了一起意外悲劇,當天下午15時16分,位於東莞市松山湖高新區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一處在建工地起火,大火撲滅後,在全面搜尋清理過程中,發現有3人在火災中遇難,經核實為園區物業管理公司員工。

雖然著火建築與華為實驗室並無關係,但也提醒著”安全“兩字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網上也可以看到某些東西是何等”愉快“,那種非人類的幸災樂禍嘴臉,很可能是邪教分子。彷彿華為垮了,美國就高興,美國一高興,他們就跟他媽改嫁美國人一樣高興。

美國要整垮華為,單單依靠美國一家力量還不足以得逞,它必須糾合全球力量將華為圍堵在中國境內,以爭取時間來發展自己的5G技術。哪怕發展不了,也要寧可拒絕5G,讓盟友們脫離華為,至於金錢和時間的損失,美國是不管的。

美國是怎樣一個國家?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已經沒有任何幻想了。美國的盟友,除了澳大利亞、加拿大這哼哈二將,大多數國家只是敢怒不敢言,不願意配合美國的自殘式行動。

7月上旬,英國內閣在美國壓力下改變了政策,稱英國電信公司將在2027年前完全擺脫華為裝置。

但英國媒體分析稱英國這項決定變數很大,約翰遜至少想要拖過美國11月大選。兩面三刀的大英帝國,既然能變過來,當然也能毫不臉紅的變回去,畢竟美國不會彌補英國的利益損失。

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則馬上在7月11日對《法蘭克福匯報》重申了德國立場:“我們不會把華為排除在5G網路建設之外”。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政府內部連續表態,表示德國不會跟隨美國對華為公司的5G技術引入德國設定任何禁令。

默克爾的表態也讓德國在整個歐洲和西方社會顯得獨樹一幟,就在不久前,英國政府明確表示要在未來一段時間將華為徹底剝離出英倫三島的5G建設供應商名錄。

法國和義大利等國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是也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和政策使華為在當地佈局5G網路變得困難重重。

自兩德統一之後,德國普遍被認為是歐洲大陸政治和經濟方面的領頭羊,而德國也一貫希望歐盟或者說整個歐洲徹底擺脫自冷戰開始以來被美國政策所左右的狀態。

這次的華為5G專案正好是默克爾施展其政治抱負的絕好機會。

實際上,德國此次選擇不追隨美國,也是與美國政府近些年在德國樹立了並不光彩的形象有關。

早年在“稜鏡門”監控事件曝光後,關於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監控包括默克爾在內的多位北約國家領導人的訊息不絕於耳。

據悉在此事件曝光後不久,默克爾就已經與奧巴馬進行了通話。

儘管奧巴馬不得不對此進行否認,但是在絕密資料的逐漸曝光下,美國政府監視盟友一舉一動的行為也早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除了針對德國政府高層的監視,美國針對德國的一些經濟措施也讓德國人心生了不滿。

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北溪2”天然氣管線專案近段時間頻頻遭遇美國的阻擊,原因就是這條天然氣管線繞過了與俄羅斯有過天然氣糾紛的烏克蘭。

如果此專案最終完工,烏克蘭將失去歐洲天然氣運輸樞紐的地位,而德國將取而代之。

那麼美國為何要在德國與烏克蘭之間選擇後者呢?筆者認為或許和地緣政治和經濟價值有關,烏克蘭如今在美俄博弈中的角色要比德國要大,對它施以援手對美國更有利。

而“北溪2”破產後,來自美國的天然氣也可以更好的搶佔西歐諸國的能源市場。

當美國的種種舉動已經讓德國對這個所謂的“盟友”失去信任之後,默克爾的舉動也就很好理解了。

打破一切障礙,讓華為在自由競爭中打拼出自己的市場,才是歐洲這一亞當·斯密“市場經濟制度”的發源地應該做出的正確抉擇。

據9月18日斯普特尼克新聞社電臺報道,日前德國願意與美國達成協議,以10億歐元的建設資金,免除美國對北西二號工程的壓制。

據報道,這些資金被用來在布洛姆斯蒂克港和威廉港建造接收美國液化氣體的終端站。可以說,這無異於變相向美國支付保護費。

但是,轉折點很詭異。本來是俄羅斯和歐美之間的交易和糾紛。但俄羅斯國內一些專業人士分析,如果美國開始向資源出口國轉型,中國反而會成為最大贏家。

“北溪”和“南溪”計劃的發展最初是由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關係的惡化引起的。在俄羅斯的經濟來源中,能源出口佔相當大的比例,其中包括對西歐的天然氣出口。

長期以來,德國一直是俄羅斯天然氣的主要進口國,因此俄羅斯建立了一條通往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即透過烏克蘭實現天然氣輸送。

但隨著俄烏關係迅速惡化和克里米亞事件的發生,俄烏關係徹底破裂。然而,令人尷尬的是,俄羅斯的天然氣出口需要透過烏克蘭的管道,因此它必須向烏克蘭支付高昂的通行費,並向烏克蘭提供廉價的天然氣。

為了擺脫這種束縛,由俄羅斯和德國共同制定的“北溪2號”專案正式成立。此時烏克蘭的抗議已經不重要了,俄羅斯甚至可以向歐洲其他國家輸送天然氣,利益得到進一步提升。

但阻撓這個專案的最大敵人是美國,因為這不僅意味著俄羅斯將搶佔美國在歐洲的天然氣市場,也代表著俄羅斯與歐洲關係的解凍,不利於美國對俄羅斯建立封鎖和制裁計劃。

現在美國為了擴大能源市場,想把自己改造成一個資源出口國,這種賺錢方式比依靠傳統制造業要好。

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美國甚至淘汰了傳統制造業,只留下最基礎的核心技術製造業。

因此,一些俄羅斯專家認為,美國的轉型將給中國這個傳統制造業大國帶來巨大的機遇。從市場的長遠來看,中國是最大的贏家。

然而,俄羅斯專家的這一說法並不準確。

美國在依靠金融部門賺錢的同時,也想在石油天然氣部門分一杯羹。但是,根據美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他們不需要依靠資源出口來發展自己的經濟。畢竟美國和俄羅斯的情況不一樣。

德國想透過交保護費讓美國手下留情,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想法。以美國霸道的性格,嚐到甜頭之後,只會選擇步步緊逼。

所以在這種對抗模式下,中國不能說是大贏家。畢竟我們並沒有直接參與能源方面的競爭,但我們的機會是牢牢控制傳統制造業,在美國放棄大量市場份額的情況下迅速抓住,從而進一步擴大中國製造業的覆蓋面。

中國沒有參與這場爭端。但是,國際形勢帶來的便利,使我國在其他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這就是最大獲利的意思。

但美國並沒有因為德國的表態而放棄施壓,美國這兩個月來,不斷拉攏一些持親美立場的德國政客,包括德國聯邦議會外交委員會主席羅特根,想借他們之手,以“政治可信度”為由,將華為排除在5G網路建設之外。

“政治可信度”的理由已經說明,華為並沒有“安全可信度”風險,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赤裸裸的政治動機,一些政客想犧牲德國利益來討好美國,換取自己的政治利益。

8月份開始,德國網路管理局正在出臺關於德國電信公司在購買元件、建設、運營5G網路時必須遵守的準則。

雖然草案沒有針對華為,但草案如果被人為地加入一些安全方面過分而複雜的要求,將門檻抬高到不現實的地步,那麼,德國電信企業將難以與外國企業合作。

在這種情況下,9月23日德國方面透露,默克爾總理再次表示反對將華為排隊在德國5G網路建設之外。她的話,不僅是說給美國聽的,也是說給德國政客聽的。

簡單說,當德國面臨美國巨大政治壓力時,如果德國內部不團結起來維護本國利益,那麼,替換和排斥華為裝置帶來的一切苦果只由德國自己品嚐。

默克爾為什麼能一直頂住美國越來越大的壓力?

主要因素有:

一、德國政治處於長期穩定局面,默克爾不用擔心忤逆美國而垮臺;

二、默克爾已宣佈明年離任,並在2018年辭去基民盟黨主席職務。儘管如此,德國支援她再幹第五屆的民意頗高,《明鏡》週刊4月份調查資料為30%的人支援,疫情期間還在上升中,這意味著默克爾進退自如;

三、德國現在是歐盟輪值主席國,它在華為問題上必須體現出歐洲的整體利益。再進一步說,德國要成為令人信服的歐洲領袖,如果它表現對美國唯唯諾諾的態度,那它如何領導歐盟?而且還會被向來軟弱的法國恥笑;

四、德國的立場不僅是歐洲榜樣,也是在向美國的歐洲政策發出挑戰,因為在華為合作問題之外,還有與俄羅斯的“北溪2”專案,美國駐軍問題、德法推動“歐洲軍”成立問題、伊朗核問題、耶路撒冷問題……這些都事關歐洲團結,德國一旦屈服美國,其它國家只會跑得比它更快(奔向美國或中國);

五、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指控華為,本來就是一場莫名其妙的政治鬧劇,所謂“證據”可信度只限於“五眼聯盟”之內。默克爾的決策依據是來自德國情報部門的分析--華為5G是安全的,而不是“五眼聯盟”的報告;

六、排斥華為裝置不但會令德國電信運營商遭受數十億歐元的損失,而且將令德國落後於5G時代,阻礙了德國工業4.0計劃。更重要的是,德國其它產業將面臨失去中國市場的風險;

七、德國本身就是通訊安全的最大受害國之一,包括默克爾的手機和電郵都被美國竊取過資料和紀錄。

因此,是否與華為在5G網路建設方面保持合作?對德國來說不僅是商業問題,它涉及到的領域遠遠比商業複雜,甚至影響到德美關係。

蓬佩奧們掘地三尺,也拱不出任何證據,針對華為的用詞都是“我們認為、我們判斷、我們相信、我們估計……”

如果美國真有“法治精神”,那麼它怎麼能用這些猜測式描述,來給華為“定罪”?而一些迷信美國的“大法黨”卻在集體裝死,說好的“獨立思考,敢說真話”呢?

德國聯邦資訊安全域性(BSI)負責人肖恩波姆(Arne Schoenbohm)2018年就強調過,“對於像禁止(華為)這樣的重大決定,你需要證據。”兩年了,美國的證據呢?還是在蓬佩奧那張破嘴上。

作為美國盟友,德國不是不想配合美國,問題它不想憑著一個謊言去得罪一個優質合作伙伴。美國總不能一次又一次把盟友當豬,然後再把爛攤子甩給它們,美國製造中東難民後,自己卻是堅決不收,這幾年誰在承擔?

在通訊安全方面,德國也想自我保護,但它要防的是美國。

自從2013年6月“斯諾登事件”爆出美國監聽默克爾手機之後,雖然德國沒有與美國公開對抗,但德國得知自己居然屬於美國CIA防範的第三級別國家,與伊拉克等中東“危險”國家同列時,連歐洲都震驚了。

美國每天監控德國2000萬個電話通訊,1000萬個網路資料包,美國駐柏林大使館甚至重點監控德國政要,無論社民黨、基民盟、基社盟、綠黨、選擇黨。

斯諾登爆料後,包括默克爾在內的德國政要都不得不更換了手機。

這就是美國對盟友的態度,德國反覆權衡後,只能是選擇啞巴吃黃蓮,畢竟奧巴馬會做人,各種低三下氣的解釋,幫德國挽回了不少顏面。

死老頭可不會這樣,他要吃人夠夠,連北約軍費那點錢,也要跟默克爾計較來計較去。

默克爾計劃將德國通訊網路“去美國化”,從根子上切斷美國的監控渠道。除了要打造德國獨立的通訊系統之外,她還提議與法國合作建立歐盟“獨立通訊系統”。

美國現在擔心也就是偷窺不到歐洲,影響了“美國安全”。

華為對“美國安全”真正威脅是:

華為裝置具有高度安全性,一旦歐洲5G網路建設成功,將讓美國那耗費巨資打造的“監聽工程”打了水漂。老賊得心應手的撬門工具,遇上難以開啟的保險櫃時,還怎麼“發家致富”?這不就是威脅美國“國家安全”了嗎?

當美國作案工具還跟不上防盜技術發展時,就決不能讓華為參與全球5G網路建設。而華為卻不會像美國蘋果、思科等科技公司一樣,為美國政府提供資料“後門”,美國真正想要的是資料資訊,如果得不到就毀滅它。

中德兩國一直有許多矛盾,但默克爾沒有借題發揮,並能頂到特朗普任期結束,已屬不易。

新牌局將在11月之後開始,誰也不知道美國將選擇哪個老頭?無論是誰入主白宮,美國只有兩種選擇:

一、花四年時間收拾爛攤子;

二、花四年時間把爛攤子搞得更爛。

雖然美國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德國等國也在觀望,但有一點可以確定: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科技產品的關鍵核心技術必須自己掌握,這些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責編:白民偉)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947 字。

轉載請註明: 默克爾重申立場選擇華為 德國能否頂住壓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