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比較單純的,剛來到這個世界的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同時,也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世界中需要安全感,這個時候孩子會十分依賴父母,因為父母是他們安全感的最大來源。
所以孩子對於父母長輩話有時候會深信不疑。而對於孩子,有很多父母會比較喜歡逗弄孩子,讓孩子開心的同時,也可以給家裡帶來一些歡笑。
父母對孩子都是疼愛的,在逗弄的時候也會比較小心,但是有一些長輩可能沒有去斟酌話語,逗弄孩子往往會變成捉弄孩子,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之前同事跟我說過一件事,說他帶孩子去鄉下孩子他爺爺奶奶那裡玩,在爺爺奶奶家孩子玩得有點放不開,應該是很少跟爺爺奶奶見面的原因。
之後公司突然打電話給同事說有急事,然後同事就去出去辦事,把孩子留在了爺爺奶奶家,回來的時候發現孩子在那裡一直哭得不停,看到同事回來後就跑過去抱著他說要回家,同事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也不好多問就先帶著孩子回家了。
等孩子情緒穩定後,同事問孩子怎麼哭了,孩子說,爺爺奶奶說你不要我,一個人走了,他很害怕,所以就哭了。這讓同事對爺爺奶奶很不滿,但是不能說什麼也只能這樣過去了。
這件事中可以看出,很多長輩有時候想逗弄孩子,但是方法不對就變成了一種對孩子的捉弄,這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那麼身為家長和長輩應該怎麼區分逗弄和捉弄的界限呢?
如何區分“逗弄”和“捉弄”
區分逗弄和捉弄,我們要先清楚兩者的所要產生的目的,獲得效果。
兒童教育專家尹建莉指出,我們所說的逗弄孩子是以讓孩子感到開心為前提,把大人的身份降低到孩子的層出,去理解孩子的樂趣,讓自己可以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來製造一些事情,讓孩子感到快樂。
而捉弄孩子則是大人以自己成人的身份,居高臨下,用孩子對大人的信任和孩子本身單純的性格,引導孩子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讓孩子哭泣並感到害怕,這個就是以讓大人開心為目的的。
長時間這樣捉弄孩子,可能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不安的感覺,喪失安全感,對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可能還會形成心理陰影,影響孩子的一生。
像過分的捉弄,就如在外人面前討論孩子的缺點取樂,或者哄騙孩子說有了二寶不要大寶,誰誰誰不要你了。再或者讓孩子做一些成人的事情,喝酒抽菸等等。
那捉弄孩子會對孩子產生哪些具體的影響?
1.孩子喪失對大人的安全感
這種捉弄孩子的行為,最根本就是利用孩子對大人的依賴還有安全感,一旦經常的對孩子進行捉弄就會讓孩子不再對你產生依賴,失去對你的安全感影響雙方的關係。
2.傷害孩子的尊嚴
很多大人捉弄孩子就是讓孩子在外人面前表演節目,但是很多時候孩子並不願意在外人面前表現什麼,外人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陌生人。
所以一般孩子都是拒絕大人的這個要求,這個時候大人就會打趣取笑孩子,但是孩子可能會把這些取笑當成玩笑,這樣就會讓孩子的尊嚴受到傷害。
那麼對於這種情況身為家長應該怎麼做?
1.以身作則,拒絕這種行為
身為家長,我們要了解哪些不正確的“逗弄”會變成對孩子的“捉弄”,只有瞭解清楚,才能做到自身不會對孩子產生捉弄的行為。
2.發現並及時制止這些行為
很多時候,“捉弄”孩子的往往是家中的一些長輩,這個時候身為孩子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保護傘,不能礙於情面,對於這些行為不管不問,而是應該及時的制止並向長輩說明原因,讓這種行為不會再次發生,對孩子造成影響。
3.教導孩子辨別並學會拒絕
很多時候孩子受到“捉弄”是在父母不在場的時候,這個時候沒有父母在場孩子很容易就會受到別的長輩的“捉弄”,所以我們可以教導孩子如何辨別哪些是“捉弄”的行為,並讓孩子堅定的拒絕長輩的這些要求,讓孩子可以自己保護自己。
最後,生活中的一些細小的事情,家長一時不注意就可能對孩子造成影響。而在逗弄孩子的時候很容易一個不小心就變成了對孩子的“捉弄”,把對孩子的“愛”變成了“害”,所以家長應該時刻保持警惕,發現有任何不對的地方要及時的進行干預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