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提出,要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在昨天(28日)舉行的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北京峰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銀保監會將統一養老金產品標準,積極開展養老業務創新試點。
據介紹,銀保監會將抓好現有的業務規範,統一養老金產品標準,同時鼓勵發展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專業養老產品,並選擇條件較好的金融機構和專業機構,先行先試。保險資產管理業,擅長管理大而穩的資金,有優勢能更好地參與第三支柱的建設和發展。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 曹德雲:預計在“十四五”期間,保費收入累計的增量有望達到25萬億,保險資產規模有望超過35萬億。養老金同樣作為一種規模大、比較穩定的資金,與壽險資金的屬性是高度匹配的。
從2018年我國開始探索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但是從試點情況看,效果沒有達到預期。截至去年4月底,試點滿兩年,參加第三支柱的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人數只有4.76萬人,保費也只有3億元。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 金維剛:當前要加緊研究有關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頂層設計,採取必要的綜合性激勵措施,對個人養老金計劃給予稅收優惠,或者對一些低收入群體給予適當補貼。
專家建議,加快推進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政府應當加強公共平臺建設,開設養老金個人專用賬戶。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 董克用:公共平臺建設要方便個人參與者,要調動各方的利益相關者的積極性,同時加強監管,不能出紕漏,老百姓的養命錢不能出紕漏。
目前,我國養老金三大支柱之間發展很不平衡,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一“支”獨大,到2020年末,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經增加到9.99億人,參保率達到了92.5%。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髮展滯後,而第三支柱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則剛剛起步。(總檯央視記者 王善濤 劉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