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太行山上駐村第一書記的“詩和遠方”

由 舒培榮 釋出於 綜合

  中新網晉中4月18日電 題:太行山上駐村第一書記的“詩和遠方”

  中新網記者 楊傑英

  春日的麻田,漫山遍野的連翹花競相綻放,風景宜人。沿著盤山路往山頂走,過了左權將軍殉難處,就到了北艾鋪村。

  曾經的北艾鋪村是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麻田鎮的“世外桃源”,最遠最難走。如今,一條寬闊的水泥硬化路直通村子,路面平整、交通暢達。

  對北艾鋪村第一書記張達世而言,這裡不僅僅象徵著“詩和遠方”,更承載了“責任和堅守”。

山西省政府辦公廳駐左權縣麻田鎮幫扶工作隊隊長郭宏偉(右二)在幫扶村走訪調研。 楊傑英 攝

  2016年初,張達世主動向山西省政府辦公廳駐左權幫扶工作隊請戰,到最偏遠的北艾鋪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初識北艾鋪,是從北艾鋪的路開始的。”北艾鋪村黨支部書記康志明一開始就在電話裡提醒他,條件很艱苦,要有心理準備。

北艾鋪村的愛心扶貧超市。 楊傑英 攝

  第一次進村時,一望見那彎彎曲曲、坑窪不平的盤山路,張達世和隊員們就知道困難比想象中的還要大,責任也比想象中要重得多。這也激發了扶貧隊員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的決心:“脫貧致富,先從修路做起。”

  此後的五年多時間裡,在山西省政府辦公廳駐左權縣麻田鎮幫扶工作隊的幫扶下,北艾鋪村不僅路修好了,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愛心超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紛紛建起,寬敞的廣場、平坦的田間路、嶄新的水泵管網……可以說一天一個樣。基層組織建設、產業鞏固提升、村容村貌整治、民生改善工程等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村裡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2017年底,北艾鋪村整村脫貧,摘掉了窮帽,扶貧成效得到了上級部門和當地幹部群眾的認可和讚許。

北艾鋪村第一書記張達世(左一)入戶走訪。 楊傑英 攝

  “精準扶貧,既要修路,也要找到產業發展的路。”地處太行山深處,北艾鋪村的地理、氣候條件非常適於連翹、核桃等作物生長。連翹採摘和核桃乾果林栽植,一直以來都是當地村民的主導產業和主要收入來源。

  近年來,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幫扶工作隊結合北艾鋪村的天然優勢,充分利用省、市、縣扶貧政策資金,多方聯絡籌措種苗,投資80餘萬元,帶領村民開發荒山空地,人工種植連翹1800畝。

  在張達世和工作隊員的動員組織下,村民們組建小隊,有組織地定期上山修剪連翹,經過剪除雜草、養護管理,第二年連翹的結果率一下提高了40%。同時,工作隊還邀請省農科院的專家定期來村,為村民講解連翹種植養護和核桃提質增效的知識,開展技能培訓。

  為提高產品附加值,村裡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辦法,投資10萬元建設中藥材烘乾房,對連翹進行深加工後統一銷售,延伸了產業鏈,增加了村民收入。

  除了連翹特色產業,張達世和隊員們還根據各戶情況幫助謀劃了個性化的增收路徑,挨家挨戶宣講扶貧政策、研究脫貧對策,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充分激發農戶的自生動力。

  47歲的貧困戶申小兵,在張達世的幫助下申請到了扶貧小額貸款,透過養牛脫了貧致了富:“我們家以前種植玉米,一年能收入一兩萬塊錢就不錯了。張書記給我們介紹相關的扶貧政策,幫我領到了政府給貧困戶的貸款,我就養了二十幾頭牛,自己操點心出點力,現在每年的收入能到七八萬塊錢。”

張達世向北艾鋪村民申小兵瞭解牛場發展情況。 楊傑英 攝

  回顧這段日子,張達世和隊員們見證了北艾鋪村翻天覆地的“蛻變”。一個一窮二白的偏僻山村,在扶貧隊幾年的辛苦努力下,破敗的護村堰修葺一新,年久失修的水塘加固了池壁加裝了護欄,坍圮的村委會修建成了功能齊全的黨群服務中心,貧困戶們享受到了醫療、教育、金融貸款等幫扶政策。每逢春季,連翹花簇簇開放,隨風搖曳成黃燦燦的花海,將太行群山裝點得分外靚麗,也將致富的信念和希望播撒進村民的心田。

  在日記中,張達世寫道:“六年來,在太原與北艾鋪的兩個‘家’之間不知已往返了多少趟。北艾鋪村委會二層窄小的‘家’,似乎已經比太原的‘家’、忻州老‘家’都要熟悉親切。回想起扶貧的這些日子,充滿了喜樂哀愁、酸甜苦辣——有大雨傾盆時與村裡致富帶頭人翻山越嶺四處考察新專案的艱辛,有頂著鵝毛大雪開車送鄉親去市裡看病的焦急,有得知貧困戶子女拿到‘雨露計劃’助學金順利入學的喜悅,有沒來得及跟自己80多歲老父親說上最後一句話的遺憾,有聽到女兒自學備考最終透過筆試的欣慰,有跟扶貧隊友圍坐核桃樹下共同謀劃產業前景的暢快……”

  當北艾鋪村的面貌煥然一新,當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張達世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有意義的。所以當三年服務期滿的時候,他主動向組織提出了再幹一屆的請求,因為捨不得離開這紅色的土地和淳樸的老鄉。“北艾鋪雖然冷,滴水成冰,但北艾鋪群眾的淳樸善良,溫暖人心。”

  “左權是革命老區,麻田是當年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北艾鋪更是左權將軍灑下熱血獻出生命的紅色土地。脫貧摘帽不是終點,我們還要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既要農民富,又要農村美、產業興,追逐鄉村振興的詩和遠方。”站在十字嶺左權將軍紀念亭旁,張達世信心十足地眺望著巍峨綿延的遠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