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北起中國昆明,南連寮國永珍,中老鐵路全長1000多公里,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首條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全線採用中國技術標準、使用中國裝置並與中國鐵路網直接聯通的國際鐵路。建成通車後,中國昆明至寮國永珍有望當日到達。
在中老兩國建交60週年之際,中老鐵路通車在即,一輛輛“綠巨人”將跨越山河,承載著友誼、幸福與機遇,將中老鐵路沿線各地緊緊相連。
創新之路,攻堅克難
自2016年12月全線開工以來,中老鐵路的2萬多名建設者奮戰了1800多個晝夜。中老鐵路沿線地區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複雜的地質結構不但讓建設者時刻面臨高地應力、高地熱、高地震烈度等風險,還要隨時應對溜塌、突湧、大變形等不良地質災害,建設難度超出預想。
這裡有“火焰山”。
西雙版納隧道全長10.7公里,地層具有高地熱特性,洞內作業溫度常年高達40攝氏度。中交二航局玉磨鐵路專案部經理周君回憶,施工時大功率風機不斷向洞內送風,冰塊一車車拉進洞,每天運送20多噸。工人們每工作一段時間就要去冰架旁降溫防暑,休息完接著幹。
這裡有“水簾洞”。
雲南省元江縣與墨江縣交界處的通達隧道全長11.3公里,隧道內的湧水形成瀑布,嚴重時平均每天湧水達4萬立方米左右,可灌滿17個標準游泳池。中鐵五局玉磨鐵路專案部副經理付軍說,隧道里湧水、汗水與水霧交織,常常乾衣服進、溼衣服出。在高地溫段,水變成水汽,溼度高達80%,工人像在桑拿房裡工作。
這裡有“鋼筋麻花”。
玉溪市峨山縣全長17.44公里的萬和隧道,處在典型的軟巖大變形地層。2019年,高地應力和不良地質導致3號斜井發生520米的連續大變形,支護結構被破壞,用於支撐的鋼拱架被擰成一個個“麻花”。回想當時的場景,中鐵十二局玉磨鐵路專案部經理李峰依然心有餘悸。
施工難度大,建設標準高,建設者們用拼搏與創新,書寫了歷史。
時速160公里的列車上,一枚硬幣穩穩地立在窗臺上。1、2、3……20秒過去,硬幣紋絲不動。
硬幣不倒,反映一個數值——軌道質量指數。指數越小,說明軌道越平直,列車行駛越平穩。一般的普速列車,數值大都在7左右,而中老鐵路的軌道質量指數,達到了2.5的極低值。
高標準離不開建設者們的精益求精。為達到規定值,精調施工人員對每一根軌枕進行校正,每天都在和零點幾毫米“較勁”,確保精調一處、達標一處。
綠色之路,生態優先
中老鐵路上有一處“網紅”車站——野象谷車站。
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野象谷車站,與亞洲象自然保護區毗鄰。如何將鐵路建設對亞洲象的影響降到最低?從設計到施工,建設者頗費苦心。
設計之初,在地方政府和林業部門協同下,相關部門單位調查了亞洲象的分佈和遷移通道,最終決定線路走向避開亞洲象主要活動區域。
同時,為增加亞洲象活動通道,建設者在一些大象可能的活動區域,用建橋或隧道代替鋪鐵路,路改橋共16座,路改隧8處,讓大象能從橋下或隧道頂部透過。雖然建設成本增加了,卻保障了沿線亞洲象的活動區域不受侵佔。
保護亞洲象,還有個暖心的細節。
普洱基礎設施段工務維修技術中心橋路工程師楊傑介紹,為防止亞洲象誤入列車執行區域,中老鐵路在亞洲象活動區域增設了42.9公里的亞洲象防護柵欄與1908米的聲屏障。與一般防護柵欄將刺朝向外面不同,亞洲象防護柵欄頂部的刺滾籠將刺尖朝內,即使真的有大象靠近柵欄,也不會被刺傷。
作為一條電氣化鐵路,中老鐵路沿線配套建設了900多公里的輸電線路。怎樣在不破壞森林的前提下,把建築材料運到山頂?南方電網雲南西雙版納供電局想到了一個傳統的方法——馬馱。
“一座鐵塔所需要的塔材重量為30餘噸,一個馬幫平均有13匹馬,運輸一基塔材從早上6點開始到晚上7點結束,整整需要兩天。”西雙版納供電局規劃建設管理中心副經理肖武軍說,版納段內山高林密、地形險峻,公路無法到達塔基位置。不能砍樹修運輸通道,馬幫馱運成為最佳選擇。
為建設成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之路,建設者們從最佳化選線、科學施工、環保措施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綠色流程:設計規劃繞避各類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和環境敏感點;施工中嚴格回收建築廢料;沿線栽植灌木2860多萬株,藤本約4萬株,喬木約6.3萬株……
開放之路,發展提速
今年是中老建交60週年,中老鐵路建成通車,是兩國深厚友誼的又一重要見證。
“中老鐵路開通後,我們就能乘坐火車來昆明學習了!”寮國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李禾薇對即將開通的中老鐵路充滿期待。
去年,李禾薇和其他39名寮國籍教師順利透過寮國教育部組織的考試,成為由中方援建的寮國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目前,40名寮國籍教師已辦理完成相關手續,最快今年底來昆明學習。
寮國作為內陸國家,境內僅有一段3.5公里長的鐵路,鐵路專業技術人才匱乏。應寮國政府要求,2019年4月,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正式批准“援寮國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專案立項。昆明市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將參照我國職業教育模式,用7年時間幫助寮國建立起成熟的鐵路技術培養體系,儲備寮國自己的鐵路人才。
“中老鐵路建成通車,將助力中老經濟走廊建設,推動寮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向新臺階。”寮國駐昆明總領事瑪尼拉·宋班迪說。
沿線地區及輻射區域緊緊抓住中老鐵路開通的新機遇。普洱市林業資源豐富,全市有1400多家涉林企業,隨著中老鐵路的開通,普洱計劃投資30億元在普洱工業園區寧洱片區建設林板家居產業園,拓展南亞、東南亞市場。
與此同時,各類利好政策也在助力貿易暢通。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與中老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簽訂《聯合創新合作協議》,在跨境電商等8個方面開展合作,推出首批10項“跨區通辦”事項;昆明海關出臺13項措施,持續提升磨憨鐵路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
一通全通,中老鐵路猶如奔湧的“大動脈”,正為沿線各地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0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