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別國不想學中國?"

  梁萬年:你以為全球不想學中國嗎?但要取得中國這樣的防控成果不是某一個措施、某一個策略能夠起作用的,需要眾多的要素組合疊加才能產生這種效果,比如中國老百姓的獨特文化和高度利他主義精神,中國政府的組織能力,部門的協同能力,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協同能力。

  “德爾塔”尚未消退,“奧密克戎”來勢洶洶。世界衛生組織最新資料顯示,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超過520萬例。一年多來,我國迅速撲滅數十起區域性散發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有效減少了死亡病例,經濟表現居於全球前列。但近期以來,由多個不關聯的境外輸入源頭引起新一輪疫情。

  嚴守防線為何仍出現本土病例?如何看待“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圍繞公眾關切,《面對面》專訪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

  滿洲里疫情防控壓力很大

  

"你以為別國不想學中國?"
 

  據12月5日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九場新聞釋出會上的資料,該地本輪疫情已經累計報告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32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根據病毒基因組測序結果顯示,本次疫情是一起新的境外輸入源頭引發的疫情,這座中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面臨著又一輪疫情的衝擊。在梁萬年看來,本次滿洲里疫情是邊境口岸防控壓力的又一次體現。

  

"你以為別國不想學中國?"

  梁萬年:滿洲里作為邊境口岸,面臨著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壓力,同時還要防止感染者再溢位滿洲里以外地區。這三道防線同時要紮起來,所以挑戰是很大的。

  滿洲里是中國口岸防控的一個代表,從去年4月份以來,多起疫情都和境外輸入有關聯的。這也就反過來說,中國最關鍵的策略是外防輸入。從航空口岸到沿海口岸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規範而且有效的防控措施,比如閉環管理和遠端防控,但是中國的陸路口岸點多、線長、面廣,防控難度非常大。

  另外,陸路口岸除了人還有貨物,從境外到境內,雖然防控有一系列標準和規範,但還是非常難,誰都不能保證沒有任何風險。你只要開放,把人管住了,很難管住物,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夠期望不會發生,核心的問題是怎麼快速地發現它、怎麼快速地把它控制住,從而不讓它擴散,不反彈,不造成社群的持續傳播。

  

"你以為別國不想學中國?"

  新冠病毒變異是常態

  

"你以為別國不想學中國?"
 

  近日,在非洲多個國家發現的新型變異新冠病毒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警惕。當地時間11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舉行緊急會議後釋出宣告,將這種新型新冠病毒變異株列為“需要關注的變異株”,並命名為“奧密克戎”。之後,世衛組織在報告中指出,奧密克戎毒株在全球總體風險等級為“非常高”。

  截至12月3日,已有至少38個國家報告奧密克戎病例,較兩天前報告的23個國家有所上升。對於此次新出現的奧密克戎,梁萬年認為,這是新冠病毒變異的一種常態。

  

"你以為別國不想學中國?"
 

  梁萬年:新冠病毒變化是它的常態,變異方向有三種,一個是它變得慢慢沒有傳播力了,沒有毒力了,向好的方向變異;另外一個方向可能變壞了,傳播力更強了,致病力更強了,毒力更強了;還有一種變異可能是傳播力變強了,但是毒力變弱了,或者是毒力變強了但傳播能力變弱了。

  它到底是哪種變異方向現在我們並不清楚,但是我們已經有一種技術能快速識別它是不是變了。“奧密克戎”出來以後,我們發現它的刺突蛋白髮生了變化,這種變化的流行病學意義在哪兒,臨床意義在哪兒,還有待進一步觀測。

  我們不能期望病毒別變異了,但是要向好的變異方向,及時監視它。發現變異後,就根據變異來研究疫苗,根據變異改善檢測手段和試劑,根據變異來研發藥物。我們只要具備這種能力,就不怕它變。

  “動態清零”不等於“零感染”

  

"你以為別國不想學中國?"
 

  10月17日,陝西西安新增2例本土新冠確診病例,之後國內本輪疫情一度波及20餘個省份。在本輪疫情中,各地發現疫情後,基本都在1個潛伏期14天左右的時間內控制住了疫情,高效處置散發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動態清零”的防控策略成為中國控制疫情的“法寶”。

  

"你以為別國不想學中國?"

  梁萬年:“動態清零”不是零感染,我們現在不能保證一個本土病例不發生,但是我們一定要做到發現一起撲滅一起。當一個傳進來引發本土病例以後,如果我們很短的時間很快地就把它控制住,這個感染鏈進來沒有持續傳播,把這個感染鏈滅乾淨了,也叫清零。可能很多人認為這個地方怎麼老是會出現病例,有些地方怎麼一年多了病人始終沒有清零,其實從動態上它是清零了。做得再好的一些城市也不能保證我這起處理完下起就沒有了。

  根據已公佈的國民經濟主要指標,2021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成為疫情背景下全球少見的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然而,個別西方媒體卻對中國防控疫情的政策指手畫腳,以一些國家放鬆防控,採取“與病毒共存”的做法來質疑中國“動態清零”的策略。

  

"你以為別國不想學中國?"

  梁萬年:其實在疫情的防控上,你要說有哪一種策略是各國都適用的,不可能,現在不可能,今後也不可能。各個國家採取策略的時候主要依據4個方面的要素判斷:

  ·防控理念,中國的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還有一些理念可能認為自由是最重要的。不同的理念下,採取的策略就有區別了。

  ·根據國家的社會經濟和人口的情況來判斷,ICU能力、醫務人員、物資供應保障,要綜合考慮。

  ·韌性,疫情會持續多長時間,是不是越來越複雜,必須要考慮到。

  ·文化,包括社會制度、動員能力,尤其是老百姓的參與度。

  “你以為別國不想學中國嗎?”

  

"你以為別國不想學中國?"
 

  中國的抗疫實踐表明,14億多人口的大國守住疫情防線,就是對國際抗疫的最大貢獻。梁萬年強調,未來疫情防控常態化,我們不應該抱有任何僥倖心理。病毒可能對某些人的致病能力不強,甚至無症狀,對有些人可能卻會發展成重症甚至死亡。新冠病毒的感染力很強,這麼強的感染力與14億的人口基數,如果不加強防控,重症和死亡的絕對數量就會很大,就會發展成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重大的社會問題和重大的政治問題。

  

"你以為別國不想學中國?"

  梁萬年:你以為全球不想學中國嗎?但要取得中國這樣的防控成果不是某一個措施、某一個策略能夠起作用的,需要眾多的要素組合疊加才能產生這種效果,比如中國老百姓的獨特文化和高度利他主義精神,中國政府的組織能力,部門的協同能力,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協同能力。

  你要看到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相信很多國家很難做到上下協同,全國一盤棋,做到有效的聯動。我們畢竟經歷過武漢那一場戰疫的洗禮,後面我們又經過了幾十起區域性疫情的鍛鍊,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甚至可以稱之為還是科學的防控措施組合,也就是說我們已經鍛造了一個比較好的“工具包”。比如核酸檢測能力、密接者的追蹤能力、臨床救治能力、社會動員能力、交通生活保障方面的能力,“工具包”裡都有。這一塊是中國非常獨特的優勢,現在可以說用得是得心應手。

  接種疫苗還是公認有效的防護手段

  

"你以為別國不想學中國?"
 

  在全球疫情波折反覆的形勢下,多國放鬆管控給我國外防輸入帶來了新的挑戰。梁萬年強調,中國更應該堅定不移繼續推行“動態清零、精準防控”的戰略目標,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對於疫情的反覆發展,很多人感覺疲憊,想早日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對於疫情何時結束這樣的問題,梁萬年坦言,無法回答。但在採訪中,梁萬年再次強調了接種疫苗的重要性。

  

"你以為別國不想學中國?"

  梁萬年:其實人類和病毒和病原體一直是一個共生的情況,有人類就有疾病的出現,它是一個伴生的作用。科學界公認,接種疫苗對防止新冠的感染、重症和死亡都是非常有效的。當然疫苗是針對病毒來做的,因為病毒在變,那麼在變的過程當中疫苗怎麼有效適應它?這是一個科學問題。

  至少現在已經證明,即使病毒在變,我們的疫苗仍然是有效的。針對“奧密克戎”,疫苗有效性怎麼樣?會受多大的影響?科學家正在研究,但總體上的理念是它肯定會有效,大家還是對疫苗要有信心。

  “我們這部抗疫機器越來越潤滑 ”

  

"你以為別國不想學中國?"
 

  梁萬年:要就是堅定信心。疫苗已經在廣泛地接種,藥物正在研發,老百姓的健康素養、健康行為、健康習慣正在逐漸養成和完善,公共衛生體系醫療體系進一步健全,還有中國特有的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控,這些都是我們信心所在。

  和疫情的鬥爭錘鍊了我們國家整個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尤其是衛生健康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透過這些磨鍊,我們這部抗疫的機器越來越潤滑,抗疫的網路越來越密,越來越堅固,針對新冠病毒的抵抗力在增強,所以我們一定能戰勝它。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388 字。

轉載請註明: "你以為別國不想學中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