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馬凱碩:拜登政府有五項對華政策得改

由 鹹春葉 釋出於 綜合

“美國要想清楚,什麼是對美國更重要的長遠利益?與中國打交道什麼更重要?是美國人民的利益,還是美國的全球霸權?”

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在出席星展銀行中美關係主題對話活動時,呼籲拜登政府放棄前政府對華錯誤認知和政策。“拜登政府應優先選擇關注人民的利益,確保特朗普不再回來。”

馬凱碩 資料圖

“中國人的世界觀與美國人非常不同,中國人想要的只是被尊重,並不想改變別人的生活方式,不會干涉其他國家選擇自己的體系和模式。”馬凱碩說。

既然中國並不想取代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美國又要對抗什麼呢?馬凱碩認為,東亞的根本競爭不是軍事,而是經濟,然而美國至今沒有搞清楚這一點。

“現在美國人總是兩手空空地對世界說,‘你們必須勇敢面對中國,讓我們團結起來’;中國人卻表示,‘我們想幫助你們修建公路、橋樑或港口’。美國怎麼可能讓其他國家放棄真正的利益,為美國犧牲同中國的關係?”

拜登 資料圖

馬凱碩指出,延續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不符合拜登的利益,應該明智地終止特朗普對華政策。對此,有五項對華政策得改:

第一,取消所有對華加徵關稅和制裁措施。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對華制裁在數量和範圍等方面都達到了新高峰。4月24日,馬凱碩在《海峽時報》曾發文指出,美對華加徵關稅和制裁措施未能達到其“目標”,拜登政府應儘快結束特朗普發動的對華貿易戰。

馬凱碩文章截圖

此次主題對話中,馬凱碩再次強調,特朗普這些措施既沒能傷害中國,更沒有幫助美國工人或讓美消費者受益。拜登政府如不取消這些措施,就好比在威脅中國說,如果不聽我的,我以後還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第二,停止公開侮辱中國。馬凱碩指出,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宣稱新疆存在“種族滅絕”,這完全是謊言,而新任國務卿布林肯仍在重複蓬佩奧的論調。

美在香港鼓動暴力也犯了很大錯誤。“美國眾議員議長佩洛西曾說‘香港發生的一切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相信她後來應該弄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因為同樣的事情在美國也發生了。”

今年1月6日,美國國會山發生暴亂,暴徒衝進國會大廈,巧合的是,佩洛西的辦公室首當其衝被暴徒破壞。

1月6日國會山暴亂中,暴徒闖入佩洛西辦公室。來源:NPR

馬凱碩強調,公開侮辱不是處理國際關係的正確方式,美國應嘗試與中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對話。

第三,不要在臺灣問題上越線。臺灣問題是中國的紅線,沒有商量餘地。如果有任何跡象顯示美國、日本、印度或任何其它國家推動“臺灣獨立”,這等於將中國逼到牆角。

馬凱碩指出,所有國家中,最不應在臺灣問題上說三道四的就是日本,因為臺灣問題始於中日甲午戰爭。美國讓日本對臺灣問題發表意見,是在激化矛盾。

日本首相菅義偉(左)、美國總統拜登。圖源:《紐約時報》

第四,改變四邊機制策略。四邊機制是冷戰思維下的反華聯盟,反映了美國缺少應對中國重返世界舞臺的戰略。

馬凱碩發問,為什麼亞洲50多個國家,甚至美盟友韓國都沒申請加入?因為他們對建立一個軍事聯盟去制衡中國不以為然。這一機制缺乏長遠動力,也不穩定。馬凱碩稱,拜登政府應該懸崖勒馬。

第五,真正重視區域經濟合作。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優勢在於,中國政府比美國政府做得好,但美國私營部門比中國私營部門有優勢。美國應用好這些資源,與中國開展良性競合。

馬凱碩是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特聘院士,也是新加坡前駐聯合國代表。近期,他多次敦促拜登撥亂反正,改變對華關係。

此前,馬凱碩在《全球亞洲》(Global Asia)刊文指出,拜登政府面臨繼承特朗普政府對華“示強”政策的巨大風險,這將給美國帶來災難性後果。

4月2日,在接受瑞士媒體《時報》採訪時,馬凱碩指出,美國以為中美競爭是美蘇爭霸的翻版,以為自己仍然能贏,但中國不是蘇聯。

此外,對於美國拉攏歐洲國家對抗中國,馬凱碩還提醒歐洲,應該捫心自問,歐洲最大的威脅到底是什麼。歐洲應著眼長期,中國將成為歐洲的主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