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鋒
當前,不少地方透過網路投票方式對基層工作進行考核評價。新華社《半月談》記者在西部某地調研發現,各式各樣的投票讓廣大基層幹部苦不堪言的同時,更導致公款買票、刷票等亂象。有基層幹部介紹,買票的人越來越多,票價也水漲船高,“以前透過網路買一票是一兩角,後來漲到7角左右,現在較貴的投票已漲到2元一票,反正都是基層政府掏錢。”
不擇手段地刷票、控評、炒作是飯圈的一大亂象,而在一些地方以網路投票方式對相關工作考核的過程中,竟也出現刷票控評的亂象。無論是基層幹部“手把手地”幫群眾投票、替群眾投票,還是利用公款買票、刷票,都散發出一股子“飯圈味”。至於在一人一票的模式下,“2萬多人的鄉鎮,投出4萬多票”“戶籍人口均只有兩三萬人的兩個鄉鎮,分別投出5.8萬票、7萬多票”,則是基層網投測評中的“飯圈亂象”結出的醜陋果實。
過程和結果都注水嚴重、假得離譜的網路投票式考核是一種新的形式主義,是一種新的不正之風。這樣的考核不僅背離了民意和實際,減損了政府公信力,也加重了基層幹部的負擔和基層財政的負擔,甚至會誘發違規支出、違法違紀的風險——畢竟,財政預算裡絕不可能有公款買票、刷票這一項支出。
在充斥著“飯圈亂象”的網路投票式考核模式中,不少基層政府的壓力都來自於網路投票的排名,也會把主要精力放在刷票上,放在用票數包裝修飾相關工作的政績上。由此容易形成“實質工作出彩不如投票出彩”“解決投票問題就能解決工作中的問題”等扭曲工作觀,基層政府或幹部對實質工作的關注度就會降低,真正用在實質工作上的精力也會減少,而實質工作中的一些亮點或問題也很容易被掩蓋。這樣的工作考核模式是不務實、不科學、不公平的,違背了工作考核的規律,也會引發一系列負面連鎖反應。
基層“刷票控評”亂象的背後,是一些地方盲目、片面地依賴網路投票模式測評考核基層的工作,從考核層面就輸出了“工作好不好,網路投票見分曉”的錯誤資訊,並用強制或變相強制的方式給基層下安裝投票App、拉票的任務,給基層施加壓力,迫使基層進入了一條錯誤的考核軌道。
對影視娛樂領域的飯圈亂象需要整治,對基層網投測評中的“飯圈亂象”也要整治。而整治既要瞄準基層投票亂象的“標”,也要瞄準考核亂象的“本”。有關上級部門、考核部門應該摒棄工作考核唯網路投票的做法,建立多元考核機制,善用抽查、暗訪、事後跟蹤回訪等措施,暢通民意訴求渠道,多下基層、多找群眾傾聽真實的民意,多采集第一手資訊,多關注實質工作中的硬性指標、亮點或問題;應該把網路投票結果當做一種考核參照,或者列為考核權重的一部分。
在此基礎上,加強對投票過程與結果的監督,採取“投票實名制”“投票地理位置限制”等防作弊措施,對部分投票情況進行隨機核查,發現買票、刷票等弄虛作假問題,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並扣掉被考核單位的一定分數,甚至可以取消被考核單位的評先評優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