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趙世峰
日本國土交通省15日被爆出錯誤統計建築業資料,持續時間長達8年。由於相關資料會被用作計算國內生產總值(GDP),這可能導致日本的GDP數值被誇大。訊息一出,日本網民“炸鍋”,在野黨和網友紛紛要求徹查事情經過以及對GDP的影響。
岸田文雄15日在國會回答關於國土交通省改寫資料的質詢。
安倍“感冒”岸田“吃藥”
日本《朝日新聞》15日爆料稱,日本國土交通省從2013年起在統計建設工程專案時存在重複記賬現象,這種做法一直持續到了2021年3月。國土交通省表示,出現錯誤的是一項名為“建設工程下單動態”的統計資料,主要是記載日本全國的建設業從業者接到公共單位和民間工程的相關金額。調查物件約有1.2萬家建設單位,其每月都會被要求將相關金額填寫在一張“調查票”上,並上報國土交通省,後者再進行公佈。
不過,當從業者沒有如期提交調查資料時,國土交通省並不是將該從業者的下單額記為“0”,而是推測一個數據代替從業者填報。問題就出在這裡,雖然國土交通省已經“自作主張”地代為填報,但從業者在逾期後還會提交此前的資料,此時國土交通省會將這一資料在第二個月再度計入統計,這就導致資料出現重複統計。
《朝日新聞》還披露,一些核心統計資料的改寫是日本政府指示地方官員進行的。建築商的報數單由鉛筆書寫,可輕易擦掉後改寫。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稱,這一錯誤的統計方法至少從8年前就開始了,直到被會計檢查院察覺後,才於2021年4月修正。涉事企業數量佔比約為10%,估計有上千家。報道同時指出,這一統計資料會被用於GDP計算。資料顯示,2020財年日本的GDP為535.5萬億日元,佔全球的比重為5.88%,而建築業的訂單規模為80萬億日元。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議員階猛表示開幕,“因為統計‘注水’,我認為會對當時的GDP數字產生影響。”
針對往年GDP相關資料是否會因受影響而需要修改的問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1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需要先等調查結果。”一些分析師預計,資料即便對GDP有影響,也不會太大,因為涉及的企業似乎不多。
在2013年以前,受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影響,日本建築業長期不振,對GDP貢獻不大。但受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和海嘯災後重建、2013年安倍內閣推出無限刺激政策的影響,加之舉辦東京奧運會的需要,日本建築業進入復甦期。到2017年至2018年,建築業佔日本GDP的比重升至5.7%。
日本瑞穗研究所一位資深經濟學家說:“最大的問題不是對GDP資料本身的影響,而是對官方統計資料可靠性的損害。”他進一步質疑,“我們不禁懷疑這種問題可能在政府各個部門都存在。”
事情曝光後,日本國土交通大臣齊藤鐵夫在15日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承認重複統計,表示“非常遺憾,感到抱歉”。同時,松野博一表示,“政府統計的可信度非常重要,出現這樣的問題,我深感遺憾。”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5日也出來“滅火”,先是表示“非常遺憾,會努力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後又解釋說“這一資料從去年1月已經修正,我認為2020年度和2021年度的GDP並未受到直接影響”。岸田表示,將設立第三方調查委員會清查篡改動機。
對此,在野黨表示強烈反對,國民民主黨代表玉木雄一郎指出,“這樣關乎GDP的重要統計出錯,會導致由此衍生的相關政策全都出錯,是絕對不應該發生的事情。”他呼籲應對此事“嚴肅追究”。
日本法政大學宏觀經濟學教授平田英明表示,政府“主動”改寫資料的做法聞所未聞,會導致沒人相信政府的統計資料。早稻田大學教授大灣秀雄指出,這是一個嚴重破壞日本經濟統計資料的案例,這一基礎資料也在學界被廣泛運用,有必要徹底糾正。
日本社民黨黨首福島瑞穗則質疑,2013年正好是安倍政府執政初期,這些統計資料會被重複記賬,是不是就是為了“提升GDP”,讓“安倍經濟政策”獲得成功才這麼做的呢?
此外,多個在野黨還希望在2022年通常國會預算審議開始前,對此事進行集中審議,徹底搞清實際情況和發生過程。據日本媒體報道,立憲民主黨正打算就此事對政府展開質詢,要求進行徹底的第三方調查,對政府的預算案提出挑戰。對此,日媒評論,岸田政府可能會在2022年年初經歷一個“動盪的開局”。
近年來日本企業造假醜聞不斷。
日企造假案例屢見不鮮
日本政府不是第一次陷入“資料造假”爭議了。2018年厚生勞動省“每月勞動統計”事件就曾讓政府信任度大大下降。路透社分析稱,此次建築業資料造假會再次影響日本官方經濟資料的可信度。
“每月勞動統計”是日本政府重要的基礎統計之一。透過對勞動工資和就業變動情況的調查,形成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給付額的計算基準。厚生勞動省在“每月勞動統計”中長期使用違規統計方法,相關資料的調查從2004年開始就被暗中簡化為抽查,抽樣資料也未做相應技術調整,使超過2000萬人的保險金縮水。
除了日本政府,日本多家知名企業近年來也頻頻爆出造假醜聞。
2016年4月,三菱汽車公司社長相川哲郎承認,該公司有4款微型汽車在燃油經濟性測試中存在違規操作,以美化排放水平,並隱瞞了25年。
2017年10月,神戶制鋼所多家工廠被爆長期篡改鋁、銅製品的強度、尺寸等出廠檢驗資料,以次充好,將未滿足客戶要求的產品充作合格產品供應給客戶。而且,早在20世紀70年代,神戶制鋼的資料造假問題就已出現。
2017年11月,三菱綜合材料公司釋出公告,承認其子公司三菱電線工業和三菱伸銅存在篡改產品資料的造假行為,問題產品涉及航空、汽車、機電產品等行業,受影響企業達258家。三菱電線資料造假的零件甚至流入位於高濱和大阪的兩座核電站,其關鍵安全裝置使用了涉嫌資料造假的橡皮密封圈。2018年2月,三菱綜合材料公司又承認,旗下位於東京的三菱鋁業、位於大阪的立花金屬工業以及位於新潟的DIAMET公司篡改產品資料,這三家子公司受波及的客戶總計超過750家。
2017年11月,日本最大纖維化學生產廠家東麗公司公開承認其子公司存在篡改產品強度質檢資料問題。東麗公司發現,其下屬一家生產輪胎增強材料的子公司,自2008年4月至2016年7月篡改產品質檢資料,將不符合強度標準的產品作為合格產品提供給客戶。造假時間長達8年,涉及產品149件,受害企業13家。
2018年6月,日本大型汽車生產商斯巴魯公司承認篡改汽車燃效和尾氣測試資料,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大規模使用“無資質”員工參與車輛檢測,並且在培訓中也存在造假行為。
同年6月底,日立集團的大型化工企業日立化成公司承認曾篡改約6萬個工業用鉛蓄電池的檢測資料,並將這些資料填入提交給客戶的檢測報告。這些鉛蓄電池佔日立化成工業用鉛蓄電池業務銷售額的約6%,涉及客戶約500家。
2018年10月,日本國土交通省宣佈,日本KYB工業株式會社在遏制地震搖晃的免震和減震裝置上存在篡改效能檢查記錄資料的違規行為。相關違規裝置已在全國的公寓、醫院和政府辦公樓等986處建築上安裝使用。KYB透露,篡改檢查資料很可能是在2003年1月至2018年9月間實施,免震用違規裝置涉及日本所有都道府縣的建築,減震用違規裝置則涉及18個都道府縣的建築。
今年2月,日本汽車零部件巨頭曙光制動器工業公司爆出產品質檢資料有超過11萬項存在篡改等造假行為。其中,約有5000項沒有達到與汽車廠商約定的標準值。造假行為至少可以追溯到2001年,時間跨度長達20年。
今年10月26日,日立公司的子公司日立金屬釋出的報告顯示,多家工廠製造的用於飛機引擎等約380種特殊鋼產品中,存在篡改檢查結果以及不按規定方法進行質檢等問題,質檢造假至少已存在30年。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這些產品已流向約1952家公司,相當於客戶總數的10%。今年5月,英國英格蘭地區高速鐵路出現停運,原因是在車體上發現裂紋。發現問題的列車型號正是日立800,這些列車都是由日立公司生產,2017年秋季開始使用,僅運行了3年半就出現質量問題。
機械、電機、汽車在日本的出口貿易中佔比六成左右,而這些領域幾乎成為造假的“重災區”。日企近些年來被曝光的造假行為,普遍具有時間長、涉及面廣和選擇性無視的共性。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吳懷中認為,日本許多王牌製造業者都出現了質量問題,反映出日本的經濟產業在往下走。
黑龍江省社科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笪志剛分析認為,從三個方面可以窺見日本造假醜聞頻出的原因:一是被不斷趕超的日企經營壓力巨大,導致焦慮下的鋌而走險。透過不正當手段牟利緩解經營壓力,成為一些日企見怪不怪的做法;二是墨守成規的管理理念和相對落伍的機制,使企業內部治理機制和監督制度日益形同虛設,不僅對企業弄虛作假網開一面,也為企業粉飾業績預留了空間;三是日本政界頻繁爆出涉及撒謊、隱瞞、造假和違規的操作,帶來負面示範和影響。日本一些政府部門也對此類事件越來越容忍遷就,在涉及自身問題時更是心存僥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