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常怡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走入千家萬戶。然而,即使是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的武漢,私家充電樁進入部分小區時,仍遭遇“落地難”。近日,家住同安里社區的趙先生買了一輛電動汽車,趙先生準備在車位旁邊安裝充電樁時,卻被小區物業告知不同意車主安裝充電樁。(極目新聞9月23日報道)
隨著新能源汽車生產技術的逐漸提高,消費者對車輛電池續航里程的焦慮逐步降低,而轉變為對新能源汽車充電的焦慮,能否實現隨時隨地充電補能是目前消費者關注的焦點。2022年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十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出,今後居住區停車場所、單位內部停車場所、公共停車場所、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幹道服務區等地,都要按比例配置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其中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應100%建設配備充電基礎設施或預留充電基礎設施安裝條件。
小區內充電樁
新能源電動汽車節能環保,國家大力提倡推廣。可是買了車,車主想在地下車位旁裝個充電樁,結果卻卡在物業公司這一關。武漢市九峰街道同安里社區私家車位裝充電樁遭遇“落地難”問題,頗具代表性。在武漢城市留言板上,和充電樁有關的諮詢投訴有百餘條,其中向電力、住建、消防等部門諮詢充電樁安裝流程以及相關手續的比較多,還有不少業主反映申請安裝充電樁,物業不同意。但物業出於安全隱患考慮無可厚非,如何來平衡這個問題,同安里社區找到了答案:社群中統一建設共享充電樁,爭取做到既安全又方便群眾。
全國多地也進行了類似共享充電樁的嘗試:在江蘇無錫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經接近百分之三,面對日益旺盛的充電需求,採用了“一小區一策略”的方式,完成22個老舊小區的公共充電設施建設,讓居民在家門口能夠充上安全電、便捷電;山東青島則將部分公交車專用充電站面向社會開放,私家車、網約車等社會車輛可與公交車“共享”充電設施,緩解城市新能源車輛“充電難”問題;海南、浙江、上海多省採用“智慧燈杆+充電樁”的模式加強充電樁基礎配套設施。
中國充電聯盟公佈的資料顯示,2022年1-8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169.8萬臺,新能源汽車銷量386.0萬輛,樁車增量比為1:2.3。雖然充電設施建設有所提速,但充電設施的增速低於新能源汽車的增速,充電難問題依舊存在。
武漢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協會特聘專家雷洪鈞建議,要明確私人充電樁安裝條件的判定標準及責任主體,明確物業公司的安全責任邊界,打破物業管理屏障。對於安裝私樁物業阻撓問題,有關部門應聯合加大對物業公司相關政策的宣傳及監督管理,引導物業公司配合業主辦理充電樁安裝相關手續,對充電樁建設予以支援。同時,加大力度對老舊小區及無固定車位小區的提升改造,合理規劃場地,適當進行電力擴容,同時可透過智慧充電、私人充電樁共享等新技術模式,解決社群電容負荷超載及場地有限等問題,使小區具備安裝充電樁的條件,增加充電樁建設數量,滿足新能源車主的充電服務需求。
充電樁安裝涉及到車企、充電運營商、物業、電力公司、消防等,確實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各部門也在探索解決之道,想要統一規範,還需要各個單位和相關部門多方協力解決。各方力量只有擰成一股繩,才能打通充電樁的“最後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