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博社實習記者/黃昀昀)7月10日,新加坡將迎來大選。新加坡隨筆南洋網創辦人及主編、《聯合早報》特約撰稿人李葉明稱,取消聚集性活動和經濟下滑現狀使反對黨勝算減小,當前的執政黨——行動黨很有可能繼續執政。關於新一任總理,新加坡國內支援副總理王瑞傑接棒的呼聲很高,李葉明猜測現總理李顯龍將來可能以國務資政的角色繼續從政。
李顯龍在6月23日宣佈解散國會,進入大選期並非無跡可尋。今年3月,他曾表示此次疫情大機率是一個長久戰,有可能本屆國會任期結束時,疫情還未消散。屆時,新加坡的經濟形勢極有可能更加糟糕。那麼不如早些進行大選,給新政府更加強有力的依託。
為挽救經濟,新加坡曾採取多項措施對企業進行扶持,包括對租金、員工工資等進行補貼,以及為企業轉型、技術升級提供幫助等。“在政策、補貼等支援到位後進行大選,有利於提高執政黨的得票率。及時進行大選是最明智的選擇。” 李葉明說。
工人黨在7月4日競選活動中的傳單。來源:歐洲新聞圖片社
但反對黨對大選時間表示不滿。為在疫情期間保障人民的健康,新加坡選舉局出臺規定,明確取消群眾大會等聚集性活動。而反對黨往年正是依靠群眾大會、拜訪選民等活動來發表政見、凝聚人氣。雖然當前新加坡允許參選的反對黨在電視臺擁有固定欄目為自己造勢,但平時較少上鏡、在公眾面前表現的候選人出了不少差錯,口誤、手足無措等現象在鏡頭面前被一一放大,成為民眾笑料。這對想爭取更多議席的反對黨來說,極為不利。
另一方面,疫情為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衝擊。李葉明稱,在此背景下,部分選民也許更加傾向於選擇自己熟悉的執政團隊帶領國家迎接挑戰,而不是賭堵上國家的命運,冒險選擇另一個政黨。對反對黨來說,今年所面臨的挑戰不比以往少。
李顯龍是新加坡第三代領導人,2004年至今,他身披新加坡總理“戰袍”十六載。一上任,他就面對和處理了眾多棘手問題,如SARS(俗稱‘非典’)給新加坡經濟帶來的後遺症、2008年的金融海嘯、2011年的政治分水嶺等。在執政風格上,他對其父親,即前總理李光耀的強勢領導作風進行調整,更加努力地去和選民溝通,以致於引發了學界對民粹主義的擔憂。
李葉明稱,李顯龍一大政治遺產是在法律上,把非選區議席擴大。這樣即使反對黨全部落選,也能保證有12位反對黨議員作為非選區議員進入國會,並享有與普通議員同樣的投票權。在此以前,非選區議員並無重大議題如罷免總理和預算等的投票權。李葉明表示:“這相較於先前是一個重大進步。”
7月1日,在競選活動中,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美食廣場與一名婦女交談。來源:歐洲新聞圖片社
關於李顯龍未來會以何種角色參與新加坡政治的問題,李葉明給出自己的推測:“許多人期望他出任國務資政。尚達曼和張志賢卸任副總理後,都擔任了了國務資政一職,這算是新加坡政治的一項傳統。” 如果李顯龍走了同樣的路線,將在延續他在政壇的影響力。
在本次大選中,一大看點是國民團結黨的政治明星佘雪玲和現任副總理王瑞傑(行動黨)在東海岸集選區之爭。佘雪玲在2011年大選時,年僅25歲,是當時參選政黨中年紀最小的候選人,一度被認為是政壇新星。而這次,她被工人黨延攬,派到東海岸集選區競爭。為“應戰”,行動黨派出了副總理王瑞傑。這是新加坡總理候選人首次在選舉之前更換選區。
對王瑞傑來說,這無疑是無意識一個挑戰,但也是對行動黨內質疑聲的一種有力回應。李葉明稱,如果在東海岸集選區敗選,那麼其個人的政治生涯就基本打住。但李葉明認為,王瑞傑勝出的可能性較大,如果順利,他接替李顯龍出任總理也基本沒有懸念。那麼他上任後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的對抗疫情、黨內團結以及恢復經濟發展。李葉明說:“王瑞傑有專業的經濟學知識、金融管理局局長的經歷,另外有新加坡充盈的國庫這一‘壓艙石’,儘管新一代領導人會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我相信他們能用好手中的資源處理危機。”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於6月28日在新加坡的徒步旅行中與市民會面。來源:歐洲新聞圖片社
對於外界猜測的“兩線兩黨制”,李葉明表示:“雖然種種因素為行動黨帶來了風險,但新加坡仍不太可能出現這一變化。”新加坡設立了集選區制度,不論是4人集選區還是5人集選區,都必須要有一個議員是少數族裔,這就保證了任何參選的政黨都必須是多元種族的政黨,因此新加坡出現兩線制的可能性很低。另外,新加坡共有31個單選區和集選區,93個議員,那麼輸掉幾個選區不見得能影響行動黨的執政地位,繼續掌權的可能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