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9月1日,密雲水庫建成六十週年主題展覽開幕,作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密雲水庫建成六十年來,對京津冀地區特別是首都北京的防洪、供水、灌溉、發電等發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主題展以密雲水庫60年的光輝歷程為主線,展示了密雲水庫的建設史、移民史和奉獻史,以及探索保水和富民的光輝歷程。
建成60年 與上游地區組成“保水共同體”
展覽以密雲水庫60年的光輝歷程為主線,採用文字、圖片、展品等形式,回顧密雲水庫建設、守護的歷程,一幅幅珍貴的黑白照片,展現出新中國成立初期,為徹底根除潮白河水患和解決京津用水困難,再現了京津冀20萬水庫建設者在工地上揮灑青春與熱血的奮鬥歷程。 為保證密雲水庫的施工修建,密雲人先後進行了3次大規模、7次小規模搬遷,共搬遷6.9萬餘人。
觀眾 趙靜: 看了這個展覽讓我覺得特別的激動,因為我也是移民的後代,這個情景我爺爺跟我講過。
密雲水庫的建成,不但改變了密雲的地形地貌和物理空間構成,也改變了密雲在北京市的功能定位和作用。水庫建成後,歷經多次調整功能定位,從最初的“防洪、供水、灌溉、發電”等功能,逐漸轉變為北京市最重要的飲用水源地,採取了“五保、六護、七禁”工作舉措,實施最嚴格的管控措施,確保水庫水源水質不受汙染。
此外,在1日舉行的密雲水庫上游流域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合作協議簽訂座談會上,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承德市、張家口及兩市所屬5個縣,共同簽署保水合作協議,組成“保水共同體”,共護一盆淨水,同擔一份責任。
北京市密雲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宋印雙: 透過這個一系列的活動,我們想達到的目的就是要弘揚水庫精神,要牢記總書記的囑託,接續奮鬥,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密雲水庫,把首都的這盆生命之水要以更高的標準要保護好,要呵護好。
實施最嚴管控措施 全力保護水庫水質
關工廠、關礦山,三次移民搬遷,六十年來,為了修建密雲水庫,當地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近年來,當地又出臺了一系列嚴格的管控措施,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密雲水庫。
上世紀50年代末,國家決定在北京東北部郊區修建水庫,隨後,京津冀20多萬建設大軍參與到水庫建設中,經過700多天的奮戰,1960年9月1日,設計總庫容43.75億立方米的密雲水庫建成。
水庫建成後,發揮了攔洪蓄水、灌溉農田、城市供水等功能。此後,密雲水庫便成了京津冀地區的重要水源地,1985年轉為主要向首都提供生活用水,直到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密雲水庫得以休養生息,近兩年水位一直處於20年來的高位,特別是2019年10月,密雲水庫蓄水量達到26.8億立方米,為本世紀以來的最好水平。
近兩年,為了更好地保護密雲水庫水質,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思路,圍繞上游保水、庫區保水、護林保水、依法保水、政策保水等五個方面,對水庫及周邊的樹、林、地以及人類活動都實施了最嚴格的管控措施,在庫區155米高程以下,國有土地範圍內10.4萬畝“押寶地”全部退出耕種,94個庫中島原有的生產經營承包戶全部退出庫區。
北京市密雲區委書記 潘臨珠: 我們對密雲水庫周邊所有的畜禽養殖進行了清退,達到160萬頭只,同時建立了300公里的圍網,實行了嚴格的保水制度,我們實行全國第一個綜合執法,由過去的九龍治水,改為由綜合執法大隊進行統一管理和執法,成立了區、鎮、村三級的保水隊伍,達到了數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