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給大家的印象大都是新能源的領軍者,而其燃油車型反而沒有那麼出彩,尤其是在我國最“吃香”的緊湊型SUV級別,比亞迪似乎一直沒有找到感覺。早在大約2個月前,比亞迪推出了 宋PLUS這款車型,當時我的第一反應便是:切,又是PLUS。
曾幾何時,大量自主品牌車型帶著“PLUS”尾標湧現,不用說也知道這代表著升級,但體驗了一圈,只能說它們中的絕大多數車型提升只是針對某一項,例如超大的空間、更新的動力系統等,綜合素質難以做到讓人滿意,即便放眼合資品牌中,被認作標杆車型的大眾也在內飾設計感上被消費者長期詬病。對於這種現狀,宋PLUS有沒有不同的解答?
說實話在拿到宋PLUS之前,我就在辦公室好好吹了一波它的設計並大言不慚地斷言:宋 PLUS的顏值完全不輸給它的大哥--唐,幸好實車沒有打我的臉,不僅如此,我甚至覺得大有壓過大哥之勢。
Dragon Face語言到了宋PLUS身上已經是3.0版本了,其核心設計思路便是“龍魂”,例如龍爪式LED日行燈、龍衝刺式貫穿腰線、貫穿式龍爪之痕流水後尾燈等細節,整體比例協調,精緻感爆棚。
不過想來也正常,大概也只有比亞迪會一次“集齊”三位業內設計大腕了,他們是前奧迪設計總監--艾格先生、前法拉利外飾設計總監--洛佩茲先生、前賓士內飾設計總監--米開勒先生。三位還聯手打造了懸浮設計理念的內飾:中控面板延伸到兩側,懸浮方向盤、精妙儲物空間、風琴式懸浮出風口等細節體現了懸浮理念,挺符合我的審美,至於官方宣傳的全球首款量產漸變配色我是真不感冒。
頂配車型的配置自然是不必擔憂,例如電尾門、全景天窗、360全景影像、全速域自適應巡航都是有的,不過這裡我想吐槽一下全景影像的畫質,拼接得比較生硬,這點比不上它的大哥--漢,另外宋PLUS是支援手機NFC感應解鎖以及發動的,但識別率麼只能說差強人意,個人建議還是帶上鑰匙。
好在智慧化互動這塊的表現一掃不悅,雙液晶清晰明亮,那塊熟悉的旋轉中控大屏依然那麼好用,智慧語音的識別度也不錯,亮點在於副駕駛中控前方的沉浸式智慧數字互動面板,具備溫度調節、音樂播放、空氣淨化等多形態動效表達。這樣的表現雖然不說勝過新勢力,但是在自主品牌裡絕對是上乘。
宋PLUS的後排還是較為令人滿意的,腿部空間不算同級最大,但一臂的距離也足夠富裕。
亮點是人體工學做得比較完善,坐墊長度算緊湊型SUV中的佼佼者,加上可調節的靠背角度,找到一個舒服的乘坐姿勢還是頗為輕鬆的,再輔以純平地板,很明顯工程師對於宋PLUS的後排是有想法的。
事實上到這裡我已經對宋PLUS相當滿意了,畢竟11.58萬的起售價擺在那,或許不太能照顧到機械素質層面,我能夠理解並接受,但宋PLUS則試圖用實際表現來告訴我:我可以,我能行。
出發時鬧了個笑話,由於沒注意處在ECO模式,在市區中低速行駛時,動力輸出過於剋制,以至於我甚至懷疑機艙裡的1.5T發動機漏裝了渦輪增壓器,只能說如果油箱快空了我才可能會切換一下ECO。說回常用的普通模式,低扭充足,當然憑藉堪比豪華車的發動機艙隔音,7速的雙離合變速器很願意將轉數維持在2000轉附近,這時候288牛·米的扭矩平臺也就隨叫隨到了,這裡著重需要表揚一下這臺變速器的平順性,刻意去連續頻繁踩放油門,也無法從身體感知到明顯頓挫。至於運動模式我個人不建議頻繁採用,前段動力過於靈敏,精神緊張程度過高。
行駛品質層面雖然宋PLUS定位於家用緊湊型SUV,但其底盤明顯偏向於運動型,過彎支撐還是比較到位,並沒有因為SUV的重心導致嚴重的側傾,只是這幅懸架在過濾大小震動時路感還是略微清晰,好在擺臂依然拉的住車身,所以餘震控制得還是不錯,讓人感嘆前戴姆勒底盤調教大師--漢斯·柯克名不虛傳。
NVH方面我覺得宋PLUS的風噪和環境噪音很優秀,但路噪表現取決於路面的粗糙程度,猜測與配備的馬牌輪胎有一定關係,可能換上米其林會有明顯改善。
體驗完最大的感觸就是宋PLUS的“PLUS”不侷限於某一處,而是在多處都有了升級,例如大幅進化的外形與內飾,當然它也很好解決了目前自主品牌的通病:面子工程,其在機械品質這塊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同級中絕對是處於第一梯隊的,再看看起售價,想不熱銷也挺難的。
注: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若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原創文章歡迎轉載,需註明來自一號汽車。如發現非法轉載,我們將追究法律責任。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