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外交政策要“優先應對”中國,中方告誡:搞針對特定國家“小圈子”不得人心、沒有出路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林日 陳欣 柳玉鵬】當地時間3日,美國以白宮公佈《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方針》和國務卿布林肯發表任內首個外交政策演講的方式,向外界勾勒出拜登政府的全球戰略和外交藍圖。其中,中國被密集提到,並作為唯一的“應對”國家被布林肯列入8個外交優先事項之一。他形容美中關係是“本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考驗”。在不少媒體和分析人士看來,這份戰略方針和布林肯講話發出的強烈訊號是,拜登將繼承特朗普政府的對華強硬路線,只是打算更依靠盟友聯手對付中國。“在全球化時代,以意識形態劃線,拉幫結派搞針對特定國家的‘小圈子’不得人心、沒有出路。”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告誡美國。

具有“攻擊性”的外交戰略

“美國回來了,外交回來了,聯盟回來了。”在名為“更新美國優勢”的《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方針》前言中,拜登宣示自己的雄心,稱這份戰略方針闡釋了他對美國如何與世界打交道的願景,政府各部門將據此採取行動。《紐約時報》說,在拜登政府今年底拿出其第一個正式的全面國家安全戰略之前,這份24頁的檔案相當於初步的外交政策藍圖。

方針闡述拜登政府對“全球安全格局”的判斷,稱美國面臨一個民族主義漲潮、民主退潮,與中國、俄羅斯等國角力不斷增加的世界。在概述新冠肺炎疫情、經濟衰退、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威脅後,方針強調“世界權力分配正在改變,帶來新威脅,尤其是中國”,因為中國迅速變得更強勢,且是唯一有經濟、外交、軍事和科技綜合實力,能持續挑戰“穩定和開放的國際體系”的潛在競爭者。《日經亞洲評論》報道說,這份檔案提到中國和中國政府多達20次。

“拜登的戰略:美國,而不是中國將建立世界秩序。”美國《新聞週刊》評論說,自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對中國的態度變得更加強硬,現在這種轉變很大程度上延續至拜登治下。戰略方針誓要團結夥伴國家,擊退“對美國領導的秩序的威脅”。《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稱,拜登政府的戰略方針“具有攻擊性”。

在這份戰略方針公佈前幾小時,布林肯發表了他成為國務卿以來的首次重要演講,闡述“美國外交政策將如何執行總統的戰略”。他提出擊退新冠肺炎疫情、更新民主制度、加強盟友關係、保持高科技領導地位等八大外交優先事項。作為唯一與特定國家有關的事項,“應對中國挑戰”被列入其中。《南華早報》報道稱,除了專門談及中國的部分,布林肯在約30分鐘的演講中很多地方都含蓄提到中國。

布林肯稱,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將是“該競爭的時候競爭,可以合作的時候合作,必須對抗的時候對抗”,共同之處是美國要以“優勢地位”來管控與中國的關係。他說這需要美國與盟友和夥伴合作,而不是詆譭他們;需要參與外交和國際組織,因為美國退出之處,中國已經“乘虛而入”;在香港和新疆問題上,必須站出來捍衛價值觀。《今日美國報》報道說,布林肯稱要在經濟上對抗中國,美國必須對工人、公司和技術進行投資。但目前還不清楚拜登會在多大程度上接受特朗普在全球貿易上的強硬路線。

《紐約時報》評論稱,布林肯有關與中國競爭、合作的說法,呼應了拜登的競選承諾。拜登的“國家安全戰略方針”也說,戰略競爭不應、也不會妨礙與中國合作,華盛頓將與北京“努力減少誤解和誤判的風險”。俄羅斯聯邦政府下屬的金融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博伊科對俄衛星通訊社說,美國還留有餘地,因為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並正成為新的影響力中心,這是它無法忽視的現實。

美國將付出“昂貴的外交代價” 

汪文斌4日在回應布林肯的外交政策演講時說,中方始終堅定維護的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而不是個別國家為維護自身霸權所定義的國際秩序。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大會發言人張業遂4日晚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中美兩國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的,斷供、脫鉤損人害己,衝突、對抗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對於美國在“國家安全戰略方針”中將俄中視作“主要威脅”,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4日說,這表明美國會把在任何地區與其競爭的每個國家都視為敵人。塔斯社報道稱,扎哈羅娃批評美國不能在公認的平等基礎上進行競爭。

《南華早報》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布林肯的演講和拜登政府的戰略方針至少有三個目的:向中國發出“美國決心”的訊號;向盟友傳達中國是“威脅”,需要合作應對;避免在共和黨批評人士面前顯得軟弱。《紐約時報》報道說,布林肯的講話和拜登的戰略方針都沒有宣佈新政策,提供的細節也很少。一些美國國務院前官員警告說,要想與北京的全球影響力匹敵,需要付出昂貴的外交代價和發展努力。“我們與中國的對抗將所費不菲。”奧巴馬時期的白宮官員佈雷特·布魯恩提醒道。

新加坡《聯合早報》4日的評論文章說,相對於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經常令人眼花繚亂的組合拳出擊,拜登的對華策略會冷靜一些,放緩一些,更加從長計議。但有一點顯而易見,即拜登並無意將特朗普政府所更新的“中共觀”及搭建的“對華新策略平臺”推倒重來,而是有意在繼承其框架的基礎上,逐步加入自己的戰略理念和舉措。這將左右未來幾年美中關係的基本走向。

在這些理念中,“聯合盟友”是拜登政府與特朗普政府的主要區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說,拜登政府一系列對華事務的高階官員描述了一種可以概括為“強硬,但有聯盟支援”的對華戰略。他們正在努力解決的問題是,合作伙伴尤其是歐洲夥伴,願意在多大程度上參與這些計劃。該報稱,儘管有的國家對北京的態度變得強硬起來,但歐洲盟國尤其不願捲入與中國的冷戰式對抗。

俄羅斯:建議美國務院重讀《聯合國憲章》

在演講中,布林肯說,拜登政府承諾透過外交手段實現美國的領導。“我們不會透過代價高昂的軍事幹預,或試圖以武力推翻獨裁政權來促進民主。”他承認美國曾嘗試這樣的策略,但沒有起到作用,還給美國的民主宣傳帶來壞名聲,令美國人民失去信心。

“這是一個正確決定,”扎哈羅娃4日針對布林肯的上述表態說,沒有他國的意願和政府同意,不尊重其他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和獨立,就不可能向主權國家推廣任何東西,即便不透過武力,而是利用其他一些資源也不行。她建議美國國務院重新閱讀《聯合國憲章》,並以此為指導。俄新社報道稱,俄議員普什科夫對美喊話說,美國政府應停止對敘利亞恐怖分子的支援,關閉在敘基地,並撤出所有美軍。如果他們不這樣做,就意味著他們“放棄用武力更迭他國政權”的承諾是假的。

在完成自己的首個外交政策演講後,布林肯開始策劃他的首次出訪。路透社4日報道稱,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正在安排於3月15日訪問日本,與日方進行有關外交政策和安全問題的“2+2”會談。如果成行,這將是拜登內閣成員首次訪問日本。

責任編輯:曾星傑_1085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64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外交政策要“優先應對”中國,中方告誡:搞針對特定國家“小圈子”不得人心、沒有出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