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兒童心理健康的基礎。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有自信和自尊,才能與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際關係,積極挖掘自身的潛能,勇敢對外探索新事物。
在感受到充足的安全感時,孩子會更勇於探索。性情相對也更樂觀自信、穩定獨立。然而對孩子影響非常大的安全感,卻經常被家長忽視了。
那麼,到底怎麼培養孩子安全感呢?
1、一定要建立親密依戀關係
心理學研究發現:在嬰兒期沒有建立強烈和安全的依戀關係的孩子,一生中都將缺乏和他人建立深入而親密的人際關係的能力。
要建立親子間的依戀關係,需要父母抓住孩子3歲前的關鍵時期,為孩子安全型依戀關係打下基礎。同時,在這過程中,最容易忽視的父親角色恰恰非常重要,充分利用好父親的角色,會讓孩子的依戀感、安全感得到堅實的保障。
除此之外,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提供自由的生活環境,能讓孩子和父母發展出更為穩定和平靜的關係,而這也將成為其之後生活的寶貴財富。
讓孩子被關注,孩子會覺得這個世界充滿愛和理解,而不是冷漠和忽視。所以,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內心會更加的溫暖。會更加疼惜心愛的人。
2、家庭教養方式的統一
現在看到最大的問題是,家裡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六個人養育一個孩子,教育觀念難免相差很大。祖輩對孫子輩的疼愛,要什麼給什麼,父母擔心這樣會寵壞孩子,隔代養育造成了不少家庭矛盾。
比如,很多媽媽不喜歡孩子在吃飯之前吃零食,但很多長輩還特別喜歡塞,塞的時候多半還講一句話:不要給你媽知道。這就是教孩子欺騙。
3代人育兒,全家必須只有一個教養方式,如何教育決定權在母親身上。因為孩子長得好不好,責任在母親身上,有責任就有權利。大家同在一個家庭裡面,希望大家可以遵守孩子的母親制定的規則。
當全家人的教養方式統一了,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裡會覺得更有安全感。
3、儘量把孩子帶在身邊
很多的孩子,他們3歲前幾乎都是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然後到了3歲,爸媽突然就接手了,把孩子帶到自己身邊,匆匆地送進幼兒園。
本來從爺爺奶奶的養育方式中轉變到爸爸媽媽的方式中,已經讓孩子很難一時間適應。
最好的辦法是自己把孩子帶在身邊,從嬰兒時開始就懂得孩子。如果不能帶在身邊,那也要積極參與孩子的成長,知道他的興趣愛好,知道他害怕什麼。
論再苦再難,也請你把孩子帶在身邊,陪伴他成長,讓他時刻感受到你的愛,與你分享他的喜悅和傷心。而現實的殘酷下,拼盡全力也無法時刻陪伴孩子,也請蹲下來,認真地告訴孩子,你只是換一種方式,繼續愛他。
母親跟孩子之間有一種天生的親密,但是也需要陪伴的時光。因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知,是愛流動的通道。
安全感的強與弱會和我們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與孩子的互動,會對一個孩子的安全感建立起到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