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卡移交前的最後一天:屍體填滿了路邊的壕溝,居民含淚燒燬家園

近日,在俄羅斯的主導下的亞阿停火協議正式生效。俄羅斯的維和部隊於當地時間11月14日,正式開入亞阿雙方交戰區,這場長達四十五天的衝突終於告一段落。在俄軍隊進入前線時拍攝了亞美尼亞控制線一側的戰後畫面。

納卡移交前的最後一天:屍體填滿了路邊的壕溝,居民含淚燒燬家園

戰爭結束了,但是街道上依舊充斥著戰爭的痕跡,亞美尼亞士兵的屍體、車體殘骸、木頭碎屑,雜亂地擺放在路邊。沒有人打掃戰場,也沒有人為他們收屍。

納卡移交前的最後一天:屍體填滿了路邊的壕溝,居民含淚燒燬家園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根據三方停火協議上的規定,亞方需要將克爾巴賈爾區、阿格達姆區、拉欽區的土地劃歸亞塞拜然。在這三個區域內的多數亞美尼亞族居民選擇舉家搬遷,背井離鄉。值得注意的是,在納卡地區,亞美尼亞族人口占納卡人口總數的80%。

當地部分民眾對亞塞拜然的戰爭行為非常強烈不滿,為了不讓亞塞拜然人獲得他們的房產,他們甚至燒燬了居住多年的自家房屋,含淚離去。

納卡移交前的最後一天:屍體填滿了路邊的壕溝,居民含淚燒燬家園

在家鄉被佔領的大環境逼迫下,當地的老人對自己的家依依不捨,向自己曾經的居所揮手告別。

納卡移交前的最後一天:屍體填滿了路邊的壕溝,居民含淚燒燬家園

當地一些居民,挖開自家祖先的墳墓,將其遺體帶走,並下定決心,再也不回來了。

納卡移交前的最後一天:屍體填滿了路邊的壕溝,居民含淚燒燬家園

納卡當地的居民為什麼寧願舉家搬遷,也不在亞塞拜然政府的統治下生存?這還是要歸咎歷史與現實雙重原因。

說到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世仇,就不得不提一下土耳其,土耳其和亞塞拜然的關係可以說是相當緊密,兩國擁有相同的宗教信仰,從兩國國旗就可以分辨兩國的關係。

納卡移交前的最後一天:屍體填滿了路邊的壕溝,居民含淚燒燬家園

納卡移交前的最後一天:屍體填滿了路邊的壕溝,居民含淚燒燬家園

早在上世紀初期,土耳其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這場大戰中土耳連續多場戰役都是鎩羽而歸,多次戰爭都輸給俄國,這讓土耳其軍隊的高官恩維爾·帕夏很沒面子。

他認為土耳其作戰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亞美尼亞人,由於亞美尼亞偷偷地向俄國人輸送情報,導致土耳其軍隊輸掉了戰爭。

在1915年,恩維爾·帕夏公開了他的暴論:只有消滅亞美尼亞這個種族,才能徹底根除亞美尼亞的種族問題。

納卡移交前的最後一天:屍體填滿了路邊的壕溝,居民含淚燒燬家園

在公佈言論不久後,土耳其軍隊就進行了大屠殺;亞美尼亞軍人被關進集中營進行徭役,普通人被驅逐至沙漠虐待。據統計,在1915至1917年年之間,至少有100萬亞美尼亞人在這場浩劫中喪生。

納卡移交前的最後一天:屍體填滿了路邊的壕溝,居民含淚燒燬家園

時間拉回至今年10月,在亞阿衝突的戰場上,亞塞拜然也曾不顧平民死活對納卡的巴賈爾城區進行炮擊。

11月15日,亞塞拜然的網路流傳出一段影片,具體時間無從考究,但是透過雙方軍服可以判別對方身份。影片中一名納卡士兵受了重傷,伸手向亞塞拜然士兵求援;此時的亞軍士兵很顯然已經喪失了戰鬥力。

納卡移交前的最後一天:屍體填滿了路邊的壕溝,居民含淚燒燬家園

阿軍士兵聽到後不緊不慢地走上前去圍觀,其中一名士兵拿出了突擊步槍,對那名傷兵單發點射20多槍,亞軍傷兵在極度痛苦中死去。

納卡移交前的最後一天:屍體填滿了路邊的壕溝,居民含淚燒燬家園

不管是過去的歷史,還是將來,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人民都在遭受巨大的苦難。

編輯:衍白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55 字。

轉載請註明: 納卡移交前的最後一天:屍體填滿了路邊的壕溝,居民含淚燒燬家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