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秋意漸濃,雨微涼

由 烏雅建義 釋出於 綜合

秋雨

不像夏雨那樣磅礴

決定著全年的旱澇

也不象春雨那樣“貴如油”

秋雨

為小麥等秋熟作物

提供適宜的墒情

“麥收八、十、三場雨”

春旱秋澇

“春旱秋澇”就是流傳於華北的預防秋季降雨和旱澇的諺語,以當年春、夏季的某些情況為前兆者較多。查對北京氣象資料,確實春季4月份降水量與9~10月降水量有較好的對應關係。

我國大部分是季風氣候

秋雨的多少與

雨季結束的遲早也有一定關係

立秋有雨一秋吊,吊不起來就要澇

8月初下雨後若無較大降水(秋吊),則可能秋旱;若有較大降水(未吊起來),則以後還要下雨:會使秋雨偏多。我國東部地區雨帶的進退與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變動有關,往往在其西北有一雨帶。

盛夏,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北移到25~30°N以北,我國北方進入雨季。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在8月上旬開始南退,有的年份在7月底8月初即南退,而有的年份則遲到9月份才向南撤退。所以8月上旬前期(立秋)下雨以後,若無較大降水,則表明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可能已向南退,將要“秋吊”了;相反,若8月上旬前期下雨後,還有較大降水則表明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尚未南退,可能南退較晚,秋季雨水可能偏多。

在長江流域也流傳著

“三伏不熱有秋旱”

“三伏不熱”往往是長江流域夏季環流形勢不夠強所造成。秋季時則整個環流形勢也易較早轉為冬季環流形勢。因而長江流域,尤其是長江下游地區,如南京、蕪湖等地“三伏不熱有秋旱”的關係較好。

地區差異和可能存在的“季節推移”關係

會使得“三伏不熱”

特別是“伏裡涼”的年份

也可能秋雨偏多

從而出現‘伏裡涼秋雨淋倒牆”的情況

伏裡越涼

出現旱和澇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常造成

“夏作秋沒得收”

使莊稼遭遇非旱則澇兩種災害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氣象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