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沂蒙革命老區臨朐縣坐落著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優良辦學傳統的品牌名校——臨朐一中。
當旭日初昇,當霞光輝映,臨朐一中校園裡的朗朗書聲隨清風傳遞,伴著每一個晨曦與晚霞,一起灑落在這片紅色的熱土上。
驀然回首,這樣的時光,在臨朐一中已走過了七十載春秋。
70年櫛風沐雨,新品牌、老學校,在風雨兼程中砥礪前行,彈奏出一曲曲“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的雄渾樂章。
70年薪火相傳,高擎“立德樹人”旗幟,只為“讓每一名學生找到適合的跑道”,成為更好的自己。
2016年以來,先後有35人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有500餘人被國內一流名校錄取;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60餘所重點高校授予“優秀生源基地”;有2名同學獲全國“最美中學生”稱號,1名同學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一所70年老校,緣何春常在?背後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教育故事?
就讓我們走進臨朐一中,一探究竟。
理念引領——重塑老牌名校“精氣神”
70年風雨滄桑,臨朐一中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鑄就了引以為傲的“一中品格”,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辦學傳統。
“回望學校深厚的發展積澱,面對新時代賦予教育的新使命,作為教育一線管理者,深感重任在肩。只有不斷思考如何古為今用、守正創新,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好面向未來的教育。”站在建校70年的歷史節點上,臨朐一中黨委書記、校長張兆偉感慨道。
與之帶來的是,挖掘學校光輝歷史、總結寶貴辦學經驗、弘揚“老一中”傳統、倡樹教育價值導向、豐富治校育人理念以及構建學校管理文化,提升學校現代治理能力,成為了縈繞在張校長腦海中的頭等大事。
於是,2019年,張兆偉帶領學校幹部教師立足“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圍繞“面向未來,究竟辦一所怎樣的學校”的主題,結合實際,反覆研討,最終確立了“實施心本教育 培育時代新人”的育人價值觀、“繼承、創新、超越”的發展原則和“讓每一名學生找到適合的跑道”的辦學理念,以“讓生命的成長更有質量”為時代擔當,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實施“心本”教育,堅持“管人先管心,育人先育心,立業先立心”的工作路徑。
可以說,這次理念升級,為臨朐一中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而張校長深知,思想的統一和引領,卻是實現臨朐一中人知行合一、步調一致的關鍵前提。
他對筆者說,一流學校的建設之路可以殊途同歸,但一流學校的根,必須要深深地扎進精神的土壤。我把它概括為一個有靈魂的校園。
在此基礎上,臨朐一中新的“精氣神”,便破土而出!
在2020年臨朐一中召開的第十屆教代會第四次會議上,張校長提出了學校新時代幹事創業的“三種精神”,即“石榴精神”“繡花精神”“挑山工精神”。
在談到凝練這“三種精神”時,張校長解釋說,物質空前豐富的時代,人們更需要精神層面的充實感。2016年,臨朐縣委就為臨朐一中總結了“奉獻、進取、團隊、創新”四種精神,並在全縣推廣學習。2020年,面對學校全新的文化理念和育人價值觀,我們以四種精神為核心,融入新思想,凝聚新動能,又形成了新時代一中人的品格特質,即:以團結為核心的“石榴精神”、以精緻為標準的“繡花精神”和以實幹為引領的泰山“挑山工精神”。
在這“三種精神”的感召下,2021年以來,學校又不斷深化、提升了一中人的品格內涵,並在全體教職工中倡導:每一名一中人既要做“石榴果”,更要做“石榴根”;每一名教職工既要做“繪圖者”,更要做“繡花人”;每一名黨員幹部既要做“號子手”,更要做“挑山工”。
到此刻為止,臨朐一中升級後的教育理念實現了“既有高屋建瓴的價值觀,又有切實可行的方法論”,倡樹“一家人凝聚一條團結的心,一群人點燃一團激情的火,一輩子幹好一件教育的事”的價值追求,在校園裡蔚然成風。
學校全體幹部職工深入實施“心本管理”,在“堅持質量立校、提升育人效益;堅持德能並舉、提升隊伍素質;堅持立德樹人、提升辦學品位”三個方面深耕不輟。
漫步在臨朐一中的校園裡,筆者不時被學校不同凡響的精神氣息和文化底蘊所感動著。
這種感動,來自於校園內每一面歷經70載歲月洗禮、承載學校歷史榮光的牆壁;
這種感動,來自於每一名師生言談舉止間流露出的自信、開朗和熱情;
這種感動,來自於操場上整齊劃一的激情吶喊;
這種感動,來自於課堂上師生們同奏的“教”“學”交響曲;
……
在這裡,每一縷空氣都散發出革命老區特有的“精氣神”,潛移默化於每一位沂蒙兒女的靈魂深處,催人奮進!
強師興教——提升強基固本“軟實力”
有好的教師,才能有好的教育,辦好學校的根本靠教師。
在倡導的既做“繪圖者”又做“繡花人”的職業價值引領下,學校開展了“勇做時代挑山工 爭當一中繡花人”活動,組織黨員教師、功勳教師、傑出教師、明星教師評選,對標學標、進位爭先;實施“借腦引智、研學集智、創新成智”的“三智”工程,抓實集體備課、個人備課、聽評課等教學常規;依託“心本”論壇、學科大教研、備課組長交流會、青年教師拜師結對、說課大賽等活動平臺,引領教師求育人之真、務教學之實。
臨朐一中副校長陳百鵬說,我們開展的集體備課深化年活動,讓教研工作不斷走細走實;“心本”論壇搭建起教師交流的廣闊平臺;多輪次的學科大教研將新課程、新教材研究推向深入;備課組長的示範課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青年教師的說課大賽促進了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學校不但注重教師的專業發展,也非常重視課堂改革。
就像張兆偉校長一直強調的一樣,教學質量是學校的永恆主題,課堂是確保教學質量的主陣地。有什麼樣的課堂,就有什麼樣的教育。向課堂要質量是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學校立足“三四六”教學模型,打造了“立·成”高效課堂,探究了“雙新”改革內涵實質,並基於學科核心素養,將學案製作與課堂教學、課後延伸相結合,體現教師主導,突出學生主體,實施有選擇的教育,實現教學評一致。
此舉,真正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可以說,從考查知識變成考查素養,從單純育分到全面育人,以新高考、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要求推進課堂改革,堅決摒棄“滿堂灌”,張兆偉校長和全校教師下足了功夫。
以“三四六”高效課堂為例,讓教師分別從“三級學案”“教學四要素”“教學六流程”進行課堂變革。教師們在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差異,處理好知識傳授與學科素養的關係,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學習習慣。
“‘三四六’高效課堂,讓老師在課堂上由主講者變為了引導者,把更多時間還給了學生。”語文教師趙雪菲深有體會,並補充道,“比起教學流程的打造,更重要的挑戰在教師的教育認知和觀念上。這種理念引導老師從學生特點、知識點運用、學科素養等出發,去架構課堂,並逐漸內化為老師自己的課堂教學正規化。”
久而久之,“三四六”教學模型不僅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而且打造了學校“教”“學”的新生態。
“像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形成質疑、探究、思辨、對話、應用和生成的整體性認知的“教”“學”過程,也讓學校教育真正從“育分”走向了“育人”,進而幫助學生既習得了知識,也提升了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張兆偉校長感慨道。
學校課堂發生著深刻變革,也讓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成長變為了現實。同時,教師們也收穫著自己的教育芳華。
近年來,張兆偉校長主持的課題《普通高中物理教學多樣化發展研究》榮獲全國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菅明霞老師榮獲第十九屆全國高中資訊科技與教學融合創新優質課二等獎;巨芳老師入選山東省中小學班主任和思政課教師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動優秀教師;張秀娟、鄭興旺、于敏等7人入選濰坊市新時代學科教育領軍人才……
五年來,海南、吉林、重慶等200餘處考察團到學校考察學習;2021年,福建省教育廳還邀請學校語數外教師為福建高中教師做全員培訓……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教師們憑著嚴謹勤奮的治學精神和紮實認真的工作作風,讓這所老牌名校的春常在,更加底氣十足。
紅色傳承——點燃鑄魂育人“新引擎”
學校禮堂內,一場思想政治教育大講堂正在進行。張兆偉校長正在向2022屆畢業生送上美好祝願。他激勵大家要不負時代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聽黨話,跟黨走,立大志,成大才。緊接著,畢業生代表分別發言。
據悉,思政教育大講堂,是臨朐一中為每屆學生入、離校時量身打造的“規定動作”。這也是學校思政育人的一個縮影。
作為一所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學校,一直肩負著沂蒙精神薪火相傳的使命,這也為學校的“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輸送著不竭的力量。
考場上,同學們在聚精會神答題,全然不見監考老師的身影。這讓筆者很是吃驚。
在一旁的學校教導處胡長青主任看出了筆者的疑惑並說道,這是學校推行的“誠信考場”。教師只負責分發、回收試卷,答題時間不在教室內監考。學生自覺維護秩序,獨立完成考試。
無人監考,“考”出了誠信好品格。
談到“誠信考場”的打造意義時,張兆偉校長說道,誠信考試督促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摒棄僥倖心理,也使學生們更加自覺捍衛集體榮譽,用文明誠信撐起一道美麗的校園風景線。
據悉,“誠信考場”設立以來,未發生一起作弊現象。這是學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日常的一個剪影。
近年來,學校還充分發揮沂蒙革命老區精神的育人價值,把紅色文化資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文化、人才培養、社會服務、黨性教育,堅定不移地推動其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課堂是紅色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而學科課程的育人價值,應以學科知識為載體,挖掘其內含的思政育人價值。
張兆偉校長說,學校以“黨建課程化”為目標,立足校內和校外兩個思政課堂,挖掘各學科中的紅色教育資源,並將紅色教育、時政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全面融入日常教學。
“學校依託思政教材,挖掘知識點中的思政教育資源,融合黨史學習教育和學科知識,打造了育人與育才相結合的課程思政體系,實現從‘思政課程’主渠道育人向‘課程思政’立體化育人的轉變。”學校思政教師馮元國說。
基於以上轉變,學校以“心本”論壇、名師講堂等幫助教師深刻理解課程思政本質,建立課程思政教研中心,設立課程思政案例庫、提煉課程育人元素,構建起了學科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互通的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
另外,學校利用國慶節、建黨節等節日和“升旗儀式”“黨史教育”“國旗下宣誓”等傳承紅色基因的同時,還延伸式開展紅色主題教育,例如:依託沂蒙革命老區紅色資源豐富的優勢,走進李家莊團史館、八路軍戰史館等。
2022年,臨朐一中被北京大學確定為思想政治實踐課教育基地;學校有1名同學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名同學獲“山東省優秀團員”稱號。
一直以來,學校在傳承紅色基因的同時,始終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發展的第一要務。
高三級部主任王鵬說,我們組織觀看了《英雄兒女》《長津湖》等影片,用抗美援朝精神內化臨朐一中品格;觀看了臨朐馳援各地的圖片展,並談心得體會;持續開展了黨史學習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重溫入黨誓詞、紅色主題研學等。
目前,學校的楊坤、韓義波、王生奎等教師先後獲得了“濰坊市優秀共產黨員”“臨朐縣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學校黨委被授予“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濰坊市教工委表彰的先進基層黨組織”“臨朐縣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
漫步在校園裡,“校長黨員帶頭講、幹部師生人人學、宣教陣地處處有”的浸潤式紅色育人場景,隨處可見。這也為賡續沂蒙精神,點燃新時代的“星星之火”,注入了“新引擎”……
特色發展——助力學生成長“有質量”
一直以來,學校的育人工作,始終堅持量體裁衣,因材施教。
“圍繞優秀生,我們構建了‘五好’育人機制,在名優生培養方面形成了鮮明特色;格外重視對於普通生的信心培養,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他們做到循序漸進、有規律地學習;積極給藝體生建設個性跑道,助其個性發展。”張兆偉校長介紹道。
在這樣的辦學理念引領下,學校打造了“名優生培養、藝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三大特色辦學品牌,不僅讓每一名學生都在臨朐一中找到最佳出口、實現最優發展,而且創造了“低進中出、中進高出、高進優出”的全面輝煌。
2016年以來,先後有48人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頂尖名校錄取,有2名同學獲全國“最美中學生”稱號,1名同學獲評全國優秀共青團員。
在2021世界機器人大賽上,學校參賽選手包攬了“九宮普及賽”高中組的冠亞軍;同年,有100多名學生在機器人大賽、地理學科大賽、創新作文大賽等全國賽事中載譽歸來;
近三年,有20餘名同學被中央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藝術名校錄取。
……
一連串的數字,是臨朐一中始終踐行“讓每一名學生找到適合的跑道”和“讓生命的成長更有質量”的最有力寫照。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呈現以上有力寫照的重要載體,就是課程。
張兆偉校長說,課程能力是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學校發展越深入、越鮮明的必要前提,是學校課程建設越來越個性化和特色化。
學校圍繞“讓生命的成長更有質量”的育人目標,在紮實落實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基礎上,打造了文明禮儀課程、理想信念課程、勵志教育課程、傳統文化課程、生涯規劃課程、心理健康課程等。
在開展生涯規劃課程時,學校邀請了北京大學教授馬小兵、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南京大學教授陸現彩等名家與學生對話,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樹立追夢高等學府的決心。
學校建立了校長、級部、心理教研室多級聯動心理關愛機制,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成立心理健康協會,設立心理聯絡員,組建班級心理團隊,織密心理教育網路,設立心理諮詢室、心語信箱、心理部落格等,人人做學生成長導師,時時關注學生細微思想動態和心理變化,及時予以疏導、干預和解決,確保學生時刻保持最佳的身心健康狀態。
另外,學校還成立了書畫、民樂、廣播等30多個學生社團,讓學生主辦每年的校園藝術節暨運動會以及藝術展演等校園文化活動。
多元化的課程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必備品格的養成和關鍵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也讓學校成為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的搖籃。
學生得到了良好發展,也成就了社會各界對學校的美譽。
“學校被清華、北大、南京大學、濟南大學等60餘處高校確定為優秀生源基地;獲得全國青少年籃球特色學校、山東省體育特色學校、濰坊市普通高中名校聯盟理事長學校、最受高校歡迎高中學校等稱號;連續四年的開學典禮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都為學校發來新學年祝福;張兆偉校長也先後受邀到上海、吉林、廣西、陝西、福建、河南、河北、貴州、重慶、海南、江西、內蒙古等十餘省市介紹‘心本’教育理念。”學校副校長劉寶海說。
多元參與——構建協商治理“新生態”
學校辦得好不好,歸根結底還得教師說了算、學生說了算、家長說了算。
只有讓利益相關者主動參與,擁有事關切身利益的各類事項的話語權,才能營造真正和諧、民主的育人氛圍。
張兆偉校長感慨道,這就要求學校管理者要換位思考,多傾聽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心聲,激發他們參與辦學的主動性。只要贏得他們的認可和支援,就擴大了學校發展的同盟軍,壯大了力量!
近年來,學校在“管人管心”管理文化的影響下,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第一”的理念,發揮教師積極參與的力量。
與之帶來的是,協商民主作為一種很好地引導教師廣泛參與的機制,成為了學校治理的新常態。
也正是在這樣的治校理念引領下,學校堅持管理就是溝通、服務、引領,倡導高站位決策、低重心執行、近距離服務、走動式管理,並實施了以“知民情、合民意、聚民心、用民智”的“四民”工程,實現了“四心合一”。
例如:開通了“我有話對您說”校長信箱,隨時回應師生關切;開展“問政一中”活動,就師生集中反映的問題進行現場解答和處理。
與此同時,學校根據“四會一核心一章程”的現代學校治理體系,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推行校務委員會制度,並遴選優秀的教師代表作為校務委員,參與學校重大事項的決策。
在此基礎上,學校還組建教師專業發展機構,肩負起課程打造、課堂改革、學生管理等管理方面的指導。另外,在教學進度安排、學校課程設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學校也賦予了教師更大的自主權。
在張兆偉校長看來,教師是治校育人的主力軍,只有拼命對教師好,教師才能拼命對學生好。學校黨支部、工會開展了多項人文關懷活動,如“暖心早餐”工程,“生日祝福”活動,為新婚教師送祝福等,定期組織教職工運動會、遠足健步走等。
在真正依靠好教師,解決好了學校依法自主辦學“依靠誰”的問題的同時,學校也非常重視家校共育工作。
學校成立了三級家委會,積極挖掘和調動家長資源;在一些重大決策前,聽取家長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定期邀請學生家長走進學校,以現場“問政”的方式“尋育人之道,問治校之政”,直面解答家長最關心的問題;還開展了家長“看校園”活動,設立“護學崗”等。
臨朐一中副校長井濤說,像這些家校面對面、心貼心、手牽手,不僅打通了家校之間的最後1公里,而且還因家長們經常參與學校開展的各項工作,以致於在育人理念和教育方法上與學校同頻共振,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漫步在臨朐一中校園內,一面“心本教育育英才”照片牆引起了筆者格外注目:一座飽經滄桑的三層樓的外牆面上,幾乎擺滿了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頂尖名校的學生照片。
這些照片,不但凝結著臨朐一中師生們的智慧與汗水,也必將激勵著全體臨朐一中人踐行“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的神聖使命,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在新時代譜寫學校創新發展新篇章,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