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時隔61年,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由 納喇曉枝 釋出於 綜合

本文轉自: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人民網哈爾濱9月2日電 (韓婷澎)61年前,陳昌林走進哈軍工(現哈爾濱工程大學)成為空軍工程系的一名學員。

61年後,他的外孫女塗晨語作為哈爾濱工程大學2022級新生,成為了他的校友。

塗晨語成為哈爾濱工程大學2022級新生。

“姥爺,我現在就在您當年上課的教學樓,您一直掛念的屋簷上那排飛機,還在!一個騎兵後面有5架飛機,真的一點都沒變!”

“姥爺您聽,這軍號聲和您當年的一樣嗎?我們現在上下課鈴聲也是4遍軍號。”

……

外孫女激動得和遠在西安的陳昌林影片,陳昌林眼角泛起淚光。

陳昌林在學校時舊照。

今年80歲的陳昌林因為年輕時用眼過度如今視力受到影響,“回母校看看”是他最期盼卻又無力完成的心願,而此刻,他的外孫女正重走那條他最熟悉的路,她將用4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和他講述這個69歲校園的變與不變。

塗晨語與姥爺影片連線。

塗晨語出生於航空世家,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舅舅舅媽都在航空領域從事科研工作,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塗晨語有濃厚的軍工情懷,尤其愛聽姥爺講哈軍工的故事。

1961年,19歲的陳昌林學習名列前茅,他的高中教導主任建議他報考清華大學,但他毅然選擇了被譽為“軍中清華”的哈軍工。

“當時我國的軍事裝備落後,我勵志學好軍事科學技術,提高軍事科學本領,報效祖國。為了這個目標,管不管吃穿,當不當軍官,我都全力以赴。”陳昌林說。

哈工程校園舊照。

作為新中國第一所綜合性高等軍事工程技術院校,舉全國之力建立的哈軍工讓陳昌林大開眼界。

學校實行軍事化管理,陳昌林和晚輩提起當年的軍校生活,總是少不了那些經典畫面:“學員全部著軍裝,不管去上課還是去吃飯都要排隊,即使兩個人一起走也要並排走整齊,遇到其他佇列要敬禮。每天早上都要出早操,內務要求嚴格,除了疊方塊被,鬍子要刮乾淨,鞋帶要系整齊。”當年哈軍工管理的“嚴格”,都成為他今天津津樂道的驕傲。

1966年陳昌林畢業後,參加了靶機設計及系列發展的研究工作,參與領導了多個飛機型號的研製工作,多次立功授獎。陳昌林說,同屆畢業的學員中80%都成為了行業的骨幹力量,大家的共同點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矢志不渝地攀登科技高峰,發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這離不開哈軍工的培養,不管大家在哪個崗位上,身上都流淌著哈軍工血脈,傳承著哈軍工精神。”陳昌林說。

今日的哈工程。

雖然是第一次踏進哈工程的大門,但是塗晨語看到學校的教學樓卻有一種熟悉的感覺,能從屋簷上騎兵後方的裝備分辨出哪一棟是姥爺當年就讀的院系。走進哈軍工紀念館,看到一幅幅老照片、哈軍工學員們工整的筆記,聽到哈軍工建立的故事,她彷彿穿越到了姥爺讀書的那個年代。

“60多年過去了,這所學校有了很大發展,學科專業更加豐富,教學裝置更加完善,我們可以帶著VR眼鏡做智慧工廠的虛擬實驗,這是姥爺那一代人無法想象的。但是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學校一直沒有改變,傳承下來的財富。那一幢幢古樸恢弘的教學樓沒有變,姥爺讀書時的‘三嚴’教風沒有變,傳承下來的哈軍工精神更是沒有變。”塗晨語說。

塗晨語走進哈軍工紀念館,觀看一幅幅老照片,聽哈軍工建立的故事。

自入學以來,在很多老師口中都聽到以這句話開頭的勉勵:“你們是自哈軍工創立以來的第64期學員……”,塗晨語一聽到這句話,心裡就會湧起一陣激動,那是血脈傳承的感覺,彷彿姥爺沒老,就在她身旁並肩站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站在姥爺的肩上,要扛起祖國更遠的未來。”塗晨語說。

圖片由哈爾濱工程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