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法官李森“變身”專職人民調解員:調解成功率60%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豔彩 梁紅國 李梅 通訊員 張忠山 臨沂報道

退休法官李森“變身”專職人民調解員:調解成功率60%

12月13日,在臨沭縣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第七調解室,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見到了人民調解員李森,此時他正開啟“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在仔細梳理完案情後,影片連線雙方當事人,進行訴前調解。

今年10月,在審判崗位上工作了26年的李森,脫下法袍,告別審判臺,迎來了退休。很快,他又有了一個新的身份——臨沭法院人民調解員。

對於退休之前審理過的很多案件,李森都歷歷在目,他清楚地記得1997年承辦的“牛犢案”。當時,石某家的牛犢吃了王某家的麥子,王某在驅趕牛犢的時候誤將其砸死,之後石某將牛犢處理。後來,石某在報紙上看到此類事件可依法提起訴訟,請求賠償,遂將王某告上法庭。

雙方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間案情變得撲朔迷離,加之上世紀90年代鑑定技術有限,主要證據又不充分,該案爭議比較大。李森接手該案後,決定啃下這塊難啃的骨頭。他充分做雙方的工作,一次次去當事人家裡擺事實講道理,最終雙方同意互相賠償一定的經濟損失,握手言歡。“化解了雙方的矛盾,案結事了,我心裡也高興。”李森說。

該案的成功調解只是李森在法院工作26年的一個縮影。期間,他主要從事民事審判、商事審判等,調解成功率保持在49.36%以上。

作為一名基層法官,李森要經常面對紛繁複雜的人和五花八門的案情,這就要求他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能撥開層層迷霧,看到事實真相。

李森有自己獨到的“辦案秘笈”:到現場和向下看。到現場就是要深入田間地頭,瞭解村情案情,風俗習慣,不論春夏秋冬、嚴寒酷暑,都要到當事人家裡調查情況,多角度瞭解事物的面貌。向下看就是要深入基層,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瞭解他們的實際情況,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著想。

在法院工作期間,李森承辦各類案件近萬件,因工作成績突出,先後獲評予辦案能手、先進政法幹警、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閒不住,想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更多人提供幫助。”被高血壓、高血脂等纏身的李森,本想在退休後享天倫之樂,但休息了一段時間後,像丟了魂似的,渾身不自在。也正因此,當臨沭法院聘請他擔任特邀調解員的時候,他欣然接受。

退休法官李森“變身”專職人民調解員:調解成功率60%

作為人民調解員,李森每天面對的是一些交通事故、離婚、民間借貸等案件,多年的法官經歷為他從事訴前調解工作,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足夠的專業儲備,調解案件時得心應手。

今年11月份,李森接手了一起交通肇事案。劉某騎電動三輪車,將騎電動腳踏車的江某撞倒,造成江某受傷。雙方就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問題產生分歧,僵持不下。李森很快發現問題所在,找來相關法律條文規定,反覆向雙方當事人解釋了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界定,認定劉某的電動三輪車屬於機動車,在事故中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經過幾天的調解,雙方對各自應負的責任無異議,劉某賠償江某各項費用2萬餘元,並當場履行。

案件拿到手後,李森很快就能對案子能不能調解、需要多長時間、雙方接受程度等問題做出判斷,相應的法律條文也很快浮現在腦海中。他憑藉專業的水準、高效的溝通、親民的態度,贏得了當事人的肯定。

退休法官李森“變身”專職人民調解員:調解成功率60%

李森經常講,調解技巧其實是一個溝通交流的過程,學會換位思考,站在當事人角度考慮問題、解決問題,讓雙方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就能做好調解工作。

11月,李森成功調解38起案件,日均實現調解兩至三起案件,調解成功率在60%左右。

“作為一名人民調解員,要像醫生看病一樣,先望聞問切診‘病因’,然後再對症下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如今,李森調解起案件時遊刃有餘,也深深地影響著其他人民調解員。

自從李森來到訴訟服務中心後,其他幾名調解員遇到一些複雜案件,或者對法律條文拿不準的時候,都會向他請教,他是有求必應,也非常樂意分享經驗心得,幫助他們提升調解技巧。

“讓不該打的官司打不起來。”李森說,他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訴訟之外,從源頭上減少、避免矛盾糾紛的發生,促進矛盾糾紛的快速解決。

對李森而言,在調解工作的道路上,他不僅善於“定紛”,更善於“止爭”。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33 字。

轉載請註明: 退休法官李森“變身”專職人民調解員:調解成功率60%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