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是大運火炬手丨紅軍烈士陵園義務講解員馮煉:傳遞青春的力量和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

由 敖學農 釋出於 綜合

7月26日,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火炬傳遞成都站第五傳遞日活動,在西南交通大學、成都理工大學、成都大學以及東安湖體育公園繼續進行。其中,在東安湖體育公園接力的第114棒火炬手馮煉是一位“90後”鄉村優秀教師代表,來自四川南充市南部縣楠木鎮中心場小學。他還有另一個更廣為人知的身份——南部縣長坪山紅軍烈士墓第四代“守墓人”和烈士陵園義務講解員。

↑馮煉

“很激動,沒想到我會這麼幸運,成為一名大運火炬手。”一個多月前,得知自己將成為成都大運火炬手後,馮煉激動得有些不敢相信,之後便開始積極準備,希望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好,給大家傳遞更多積極向上的青春力量。

今年31歲的馮煉,家住南部縣長坪山,這裡曾是川陝革命根據地重鎮。1933年底,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一位姓劉的紅軍連長主動請纓,留守長坪山,借住進了農戶陳修坤和陳韓氏夫婦家。駐守長坪山的日子,劉連長在陳修坤夫婦家背水背柴,凡是體力活都搶著幹,無兒無女的陳韓氏把他視作親生兒子。在一次戰鬥中,劉連長被軍閥殺害,遺體被軍閥丟在長坪山腳下示眾。陳韓氏冒著危險揹回遺體,悄悄掩埋在屋旁。

陳韓氏去世時,給後輩立下家規:劉連長為保護百姓而死,要世世代代為他守墓!自此,為英雄守墓就成為這個家族的使命與責任。從陳韓氏夫婦到他們從馮氏家族抱養的兒子陳忠民,再到陳忠民的女兒、女婿,到現在的馮煉,祖孫四代已為劉連長守墓90年。

2011年,南部縣人民政府建立起了長坪山烈士陵園,陸續將為中國革命作出貢獻的南部籍烈士遷入陵園。如今,這個家族守護的已從劉連長的一座孤墓,變為1080位烈士的英靈。

2016年大學畢業後,馮煉前往廣州創業,只是內心依然牽掛著1500多公里外的長坪山。馮煉告訴記者,真正讓她下定決心的,是父親無意間講起的一件事——有兩位拄著柺杖的老人來陵園尋親,父母因不會講普通話而難以順暢地溝通,兩位老人失望而歸。因不知道是否還能夠再來墓園,臨走前,老人給每一個墓碑都獻上了鮮花,寄託哀思。

馮煉被父親語氣裡的心疼與無奈牽扯,“在大城市,我是千千萬萬年輕人中普通的一員,而在長坪山,我是履行家族承諾的不二人選。”決定回到家鄉守墓那一年,馮煉25歲,而劉連長犧牲時也剛好是25歲。在守護和觸控歷史的過程中,馮煉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所堅持的事情的意義所在,“昨天他們為我們犧牲,今天換我守護他們!”

和專注於守墓、祭掃的父輩們不同,聽著紅色故事長大的馮煉,如今成了這段故事的講述者。作為陵園的義務講解員,每逢紀念活動,或有人參觀,馮煉都會抽出時間,帶著人們走走看看;她還在家門前的田埂邊種下各色雛菊,方便參觀者拜祭。馮煉表示,長坪山的紅色故事,是一本活教材,自己要將這本教材講給更多的人聽。

對於成為成都大運火炬手,馮煉說很榮幸也很激動,作為一名四川人,這一次相當於是在自己家門口傳遞大運火炬,希望能把青春的力量、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傳遞下去,也希望來自五湖四海的運動健兒,在成都成就各自的夢想。

紅星新聞記者 王超 攝影記者 王勤

責編 任志江 編輯 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