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第一書記”創新幫扶模式,一項幫扶資金三代人受益

每天早上8點左右,兗州區新兗鎮泗莊社群蔡行村的年輕媽媽於露露把孩子送入家門口的新兗鎮中心幼兒園後,就直接到社群附近的服裝加工廠上班,而婆婆則邀請著幾個老姊妹到社群廣場聽戲、聊天、參與社群的文化活動。“年輕人能就業、老年人有娛樂、孩子們有託管,這是兗州區‘第一書記’打造的一種幫扶模式,花錢必須見效益、管長遠,讓群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兗州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吳廣表示。

兗州“第一書記”創新幫扶模式,一項幫扶資金三代人受益

據瞭解,兗州區共有駐村“第一書記”83名,區財政對每位“第一書記”都給予一定的幫扶啟動資金。為確保這筆錢發揮出應有效益、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區下派辦專門做出要求:保證幫扶資金形成所駐村集體固定資產,產生出引導、撬動效益,讓群眾有看得見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

“我們在幫扶資金的使用上不撒芝麻鹽、不搞攤大餅,集中力量辦大事兒,幫一個成一個,以點帶面連片發展。”下派泗莊社群工作隊隊長韓慧介紹。2021年5月開始,他們集中了260萬元幫扶資金,在泗莊社群內新建標準廠房,透過租賃廠房等招商引資模式,兗州希凱服飾有限公司泗莊社群啟海服裝廠專案落地。服裝廠與社群13個村簽訂租賃合同,每年租金13萬元,為各村年集體經濟增收1萬元。經過五個月的裝置安裝除錯試生產,服裝廠建成高標準智慧製造服裝吊掛生產線六條,構建從裁剪、縫製、後整到檢品、包裝、檢針出貨的全流程生產工藝,產品全部出口日本、韓國及東亞國家,實現年產值3000萬元,200多名社群及周邊群眾成為服裝廠固定工。同時,根據社群不少婦女即要照顧家庭、還要有收入的實際,服裝廠崗位流水線作業,工人按計件工資,工作時間可自由支配,就業婦女顧家、收入兩不誤,深受群眾歡迎。

兗州“第一書記”創新幫扶模式,一項幫扶資金三代人受益

泗莊社群由周邊13個行政村組成,居住人口 1.2萬人。年輕人去了工廠上班,老年人及孩子們的生活和託管引起了駐村“第一書記”的關注。去年十月,“第一書記”爭取資金實施了社群文化廣場改造提升工程,對社群綠地、廣場、基礎設施、文化場所等高標準打造,配套建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鄉村記憶館,社群群眾可在實踐站聽黨的理論宣講、讀書學習、文化交流、休閒娛樂、非遺傳承及參與共享志願服務活動。同時,兒童娛樂活動中心也成為幼兒託管、繪本體驗、親子閱讀、快樂成長的幸福樂園。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鎮街、村居群眾的實際需求把好鋼使在刀刃上,用小錢辦大事,辦出成果和效益,久久為功,持續發力,成熟一個打造一個,帶動輻射一片,讓‘第一書記’幫扶鄉村振興的‘兗州樣板’做紮實、可複製。”吳廣說。

通訊員 趙明清 賈雪芬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46 字。

轉載請註明: 兗州“第一書記”創新幫扶模式,一項幫扶資金三代人受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