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光村的脫貧模範林祖松 陳曉偉攝
中新網廣州6月17日電 題:鳳光村的脫貧模範老林:4年家裡人均收入翻了4倍多
作者 陳曉偉 向馮 郭軍
廣東揭陽惠來縣隆江鎮鳳光村東南邊,綠油油的稻田一眼望不到盡頭。田間的水泥大道上,身著暗紅T恤衫的老林正紅光滿面地望著長勢喜人的莊稼,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條縫。
老林本名叫林祖松,是廣東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新時期精準扶貧的幫扶物件。其實他不算老,今年才45歲,但曾經的生活壓力還是在這個粵東莊稼漢臉上留下了痕跡。2016年初,經省鐵投集團扶貧駐村工作隊精準識別,老林一家被確定為一般貧困戶。
老林一家6口人。當時大兒子讀高中,小兒子、大女兒即將上高中,最小的女兒在上幼兒園,妻子長年因病無法從事田間勞動。孩子們的學雜費、妻子的醫藥費、家庭的日常開支,全壓在了這個家庭頂樑柱身上。因妻子需要照顧,老林只能在村裡村外乾點零活。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100元。
生活的困境並沒壓垮老林。“農村人要改變命運,就必須讀書。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們讀完大學。”他一直鼓勵孩子們要好好讀書。今年大兒子即將大學畢業,小兒子正在讀大一,大女兒也將參加高考。“真的要感謝駐村工作隊,他們時刻想著我們,不僅幫孩子們申請了教育補助,還聯絡學校給我們減免了學雜費,讓他們有書讀。”
省鐵投集團出資協助村裡全面推行城鄉環衛“全域一體化”保潔外包治理工程,為貧困戶提供保潔崗位,老林拿起掃帚幹起了綠化養護。駐村工作隊鼓勵村裡種植能手成立紅薯種植合作社,老林跑去合作社幫忙種紅薯挖紅薯,常常一身泥土。在駐村工作隊幫助和鼓勵下,老林拿到了農業貼息貸款,購買了生產裝置,租下30多畝拋荒的田地輪種不同作物。
廣東省鐵投集團在鳳光村捐資修建的文化廣場 陳曉偉 攝
老林不僅種水稻、種玉米,還種上了經濟價值高的“一點紅”紅薯,以及當地特色農產品鳳光紅米和薏米。為了能多賣幾個錢,在收穫時節,他幾乎每天凌晨3點就開著用小額貸款購買的三輪車把農作物拉到惠來縣城的批發市場出售。賣完後,還幫周邊幾個村子的人送送貨,或者批發季節性蔬菜交給妻子鄭木珠在村農貿市場出售。賣菜雖然賺不了幾個錢,但老婆有事情可幹,她開心就好。
一份汗水,一份收穫。老林家日子過得越來越充實。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403元,他還被揭陽市評為“脫貧模範”。2019年人均收入達到了13855元,是4年前的4倍多。
老林說,這離不開駐村工作的幫助,更離不開黨的好政策。他堅信:“只要跟著共產黨走,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
在省鐵投集團的幫扶下,尤其是在兩任駐村工作隊隊長、16名優秀青年隊員接續發力幫扶下,變化的不僅是老林,還有村裡的全體幫扶物件。截至2109年底,鳳光村全村實現整體脫貧,脫貧率100%,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不足4000元提高到15376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900元提高至16728元,其中貧困家庭年收入最高的接近2015年的7倍。
現在,村裡綠樹成蔭,有足球場、籃球場、乒乓球場,各種運動器材,還有給小孩們玩樂的滑梯。“休閒娛樂運動的地方又好又多,”剛打完乒乓球,渾身流著汗的林大爺坐在石凳上,誇讚村裡的變化,豎起大拇指,“工作隊為我們村裡幹了很多實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