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6月13日電正午的陽光火辣辣的,永發村黨總支書記馮春鑽進貧困戶的瓜棚裡,撥開成片的瓜秧,看到每棵秧上結了10來個瓜,臉上瞬間露出了笑容。身兼“農業技術員”的馮春幾乎每天在76棟大棚裡鑽來鑽去。這些大棚瓜菜是永發村脫貧後讓村民穩定致富的抓手。
黑龍江省青岡縣迎春鎮永發村,位於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全村2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脫貧,但如何鞏固脫貧質量、使村民持續增收,成了馮春的心病。他帶領村民,在幾千畝土地上打造了一條脫貧產業帶。
被打爆的預訂電話
看著整棚的豆角秧爬上高高的吊繩,貧困戶劉亞珍難掩心中喜悅。再有20天豆角才能上市,可現在預訂的電話就被打爆了。這裡的豆角不用化肥和農藥,是遠近聞名的搶手貨。
“這一棚子豆角能賣多少錢?”記者問。
劉亞珍貼近記者的耳朵悄聲說:“至少賣1萬塊。”她臉上綻放出誠實而又開心的笑。
“一棚香瓜能賣多少錢?”記者又問。
“至少8000塊。”劉亞珍一邊回答,一邊又笑了。香瓜不上甜蜜素,用烀熟的黃豆做農家肥。
“一棚子蔥苗能賣多少錢?”記者問。
“3萬塊!”劉亞珍又露出了笑容。
劉亞珍已經是第三年承包扶貧大棚,今年一下子承包了11棟,平均每棟至少純收入8000元錢。
76棟大棚是馮春為村裡選擇的重要扶貧專案,他指導貧困戶全部種植有機瓜菜。為了全村的信用,他每天在大棚裡穿梭,誰家要是給瓜菜上了膨大劑,他立馬就會“翻臉”。
村書記的“新發明”
大棚瓜菜僅是永發村脫貧產業帶上的一環,小菜園秋菜和乾菜是全體村民的第二個致富專案。
在村委會辦公室,馮春的“新發明”擺在中間,他用從舊洗衣機上拆下來的電動機連上一個旋轉刀組,做成了一臺豆角切絲機,每天可切豆角絲150公斤,比手工刀切快10倍。今年他這個新工具將在全村推廣。
製作幹豆角絲、茄子絲、土豆片和角瓜條等乾菜,是永發村的一絕。全村有130多戶村民晾曬乾菜,27戶貧困戶全部參與其中,每年都供不應求。今年馮春下了力氣,不僅在本村發展了82畝小菜園,還帶動周邊村屯發展了200多畝小菜園,希望能佔領越來越大的乾菜市場。
種植蘿蔔、白菜等秋儲菜也是永發村致富的“利器”。馮春懂市場,他在村裡建起冷藏庫,專等市場提價時再讓貧困戶賣菜。
“多儲藏三天,菜就大幅度漲價了。”馮春介紹,2019年秋,村裡在霜凍來臨的前一天將全部芹菜收割,並保鮮儲藏。在霜凍後的第二天,每斤芹菜就漲了2毛多錢。今年140噸秋儲菜將給全村帶來不菲的收入。
為了讓貧困戶增收,今年馮春還開闢了一個“新戰場”,把村裡水泥路與住戶圍牆柵欄之間的一些空地開墾起來,全部種上青刀豆,形成“新產業一條街”,收益全部分給貧困戶。村裡與蘭西縣一家農業公司簽了訂單,預計每畝可有2100元的純利潤。13畝青刀豆的純利潤超過2.7萬元,每戶貧困戶將得到1000元的利潤分紅。
讓貧困戶不斷得到產業分紅
組建合作社讓貧困戶“帶資入社”,是永發村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手段。2016年,永發村5名村民發起組建合作社,每名貧困人口掏500元“帶資入社”,合作社規模經營應季菜、秋儲菜和乾菜,秋後按照利潤保底分紅。2019年,每名貧困人口分紅達850元。
永發村有種有機蔬菜的傳統。在龍頭企業帶領下,目前全村超過3200畝土地通過了有機認證。龍頭企業還經常給菜農發放獎金予以鼓勵。
在脫貧產業帶的推動下,村裡貧困戶的收入越來越高。2019年,貧困戶龐國瑞家的純收入超過了13萬元。
永發村村民用兩個字概括目前的狀態,一個是“幹”,一個是“分”。用馮春的話說,就是一直保持幹勁,不斷給村民分紅。(新華社記者程子龍)